bbsepa wrote:
更慘的在日本已行之多年日照權...台灣呢...這個法案還依然躺在立法院上(恕刪)


連大陸都已經實施日照權了
按建築的高度來計算建築物距離,有規定冬日的最低日照時間
所以從5, 6年前開始的新建案,前後左右棟距都超寬的
哪是台灣這種高密度造鎮可以比

然後大陸三面採光已經是主流,台灣只有大坪數豪宅才有

台灣可以比的有...帝寶..信義區一些豪宅...可一般人買不起
nicayang wrote:
連大陸都已經實施日照...(恕刪)


台北市很多 普通的雙拼華夏
價格只有帝寶的 1/10價 就有三面採光

所以要看地方
pontiffkao wrote:
日本生活環境和空氣比我們好
貸款匯率比我們低
月收入比我們高
建築品質比我們好

想不懂在台灣要怎麼生活耶......(恕刪)



日本的國民年金保費比台灣高
健保保費比我們高
看醫生掛號費更貴
水電瓦斯網路電話都貴
食衣住行大概就是住(買房的話)比台灣便宜,衣服質感好C/P佳
開車高速公路收費嚇死人
教育費用貴,少子化的關係,幼稚園得排隊才進得去

好的生活品質是需要花錢的

另外
日本社會壓力跟一堆不成文的企業規定
女性結婚生子後工作率仍低,多半是單薪養全家,年薪千萬日幣也只是中產

日本人自己也覺得很難活,但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整體國民所得跟生活水準還是狠狠把台灣比下去
他們看那被我們羨慕半死的日本獨棟房子,搞不好覺得移民去夏威夷更爽...房子更大風景更好

每個國家都有好有壞,看你怎麼看,不過申請入籍日本的老外一定比申請入籍台灣的多...

伯爵紅茶 wrote:
日本木造的房屋是比較不保值,因為日後要保養也要一筆支出。...(恕刪)


這是不懂的才這麼說.....

先去看看木材的價格漲成怎樣了...好的木造房屋根本是有錢人才住得起的

很多都是為了可以傳好幾代才給他花下去的

單是梁柱那種整根的價格都高得嚇人

不要拿一般那種合板來跟人家那種實木的比了....會笑掉人家大牙的
最近看了東京的房子。以下坪數換成台灣帶公設的權狀坪數:秋葉原離車站2分鐘,10年舊的大樓,一坪臺幣50萬;麴町離車站7分鐘,30年的舊大樓,一坪台幣40萬

在不考慮未來是資本利得還是資本減損,單算毛投報率都有5%-8%(房子越舊,投報率越高)

很多日本人到現在還是不敢買房,倒是臺灣人跟中國人買一堆。我的日本朋友都不敢買,因為之前摔得很重

日本人的公德心是比我們好很多。這不是自卑,這是事實








metta-sati wrote:
台北市很多 普通的雙拼華夏
價格只有帝寶的 1/10價 就有三面採光

所以要看地方...(恕刪)


但有採光也要看棟距,常背面或側邊只有借醬油的窄棟距的話,並不合格...

政府沒規定,建商很難發自良心去蓋...就跟安全帶直接開罰比勸導有效

這方面大陸法規確實是跑在時代的前端(商品房出現後),日本其實...還好

好的造鎮應該是近期的東京中城吧

vwchang wrote:
日本人的公德心是比我們好很多。這不是自卑,這是事實...(恕刪)


那是先進國家跟開發中的差別,日本並不是特別好,歐美一些國家也不差
那個因為整體經濟進入已開發很久了,收入提升,自然想追求生活品質
生活品質的追求需要大家的公德心,來創造共利環境,久了就會約定成俗

台灣搭車會排隊(捷運火車),那也是久了,大家發現守規矩反而搭車有效率
日本早在80年代就進入已開發國家之列,發展早我們20年,當然有差

現在台灣人去看大陸人,也會覺得怎麼那麼不禮讓沒公德心,人家發展晚嘛...

nicayang wrote:
連大陸都已經實施日照權了
按建築的高度來計算建築物距離,有規定冬日的最低日照時間
所以從5, 6年前開始的新建案,前後左右棟距都超寬的
哪是台灣這種高密度造鎮可以比

其實這個台灣也有,大部份人不知道而已。

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
第23條 住宅區高度限制
住宅區建築物之高度不得超過二十一公尺及七層樓。但合於左列規定之一者,不在此限。其高度超過三十六公尺者,應依本編第二十四條規定:
一、基地面前道路之寬度,在直轄市為三十公尺以下,在其他地區為二十公尺以上,且臨接該道路之長度各在二十五公尺以上者。
二、基地臨接或面對永久性空地,其臨接或面對永久性空地之長度在二十五公尺以上,且永久性空地之平均深度與寬度各在二十五公尺以上,面積在五、○○○平方公尺以上者。
依本條興建之建築物在冬至日所造成之日照陰影,應使鄰近基地有一小時以上之有效日照。
第24條 未實施容積管制地區高度之限制
未實施容積管制地區建築物高度不得超過三十六公尺及十二層樓。但合於左列規定之一者,不在此限:
(.....)
前項建築物日照限制,應依前條規定


仔細看一下吧,台灣其實也有日照權限制條款,新大樓通通都要遵守的,一般人不知道而已。問題是台灣屬於亞熱帶地方,冬至日有效日照1小時一點也不難,跟中國北方或日本那種溫帶地方是不一樣的。

metta-sati wrote:
那你完全不懂 壁癌 壁癌是由於水泥 不是紅磚頭....
我貼給你

白華
亦稱為灰花,是水泥在開始凝固的階段,因為水份蒸發而從表面析出的白色物質,通常會發生在外牆磁磚的接縫處。這種白華在水泥凝固後就不會再產生,而且只會薄薄地附著在牆面,可以洗刷掉,或是擺放一段時間後自然消失,對結構並無損傷[1]:9[3]:6。
乾式白華
乾式白華是水份與水泥中的游離鈣(CaO)結合成氫氧化鈣(Ca(OH)2)後,再形成的含水結晶。因為結合的過程中體積會膨脹,有可能會造成水泥牆面被擠破[3]:7。
濕式白華
又稱為白華垂流,形成的原理與鐘乳石相似。即當滲入牆面的水份太多,將Ca(OH)2帶出牆面,在水蒸發後形成結晶,或是隨水流沉澱。這種白華在老舊的建築物中最常見,難以消失。通常來源是集中於同一處,沿著牆面的裂縫,慢慢沾染覆蓋到其他地方。只要水源不被斷絕,就會不斷產生,而且可能腐蝕鋼筋,降低結構物的耐久性

晶狀鹽
晶狀鹽的主要成份是硫酸鹽或氯化鹽等可溶性鹽類。這些物質的產生不是來自混凝土本身,有可能是來自於在拌合的過程當中,被污染水或拌合材料,也可能是結構體中滲入被污染的水而造成。這種白華會讓混凝土強度降低,甚至風化破碎。若是硫酸鹽,可能對混凝土造成硫化作用;屬氯化鹽則會腐蝕鋼筋,都會減低建築物的壽命


另外磅數不足 根本超級普遍 台灣99%的房子我不信都足3000磅 4000磅 高樓層到5000磅以上

你覺得你家的房子 水泥澆灌完 有好好養護28天嗎?
我猜80%的房子都沒有 養護這麼完整的天數

所以我家的浴室地板會長白毛和牆壁會長出結晶體都是璧癌的象徵嗎!?
這要怎麼解!?
起司咖哩飯 wrote:
所以我家的浴室地板會...(恕刪)


找到水源 然後改善阿

如果是管子漏水
常見的方法有 : 敲掉壁材 敲掉水泥沙漿層 換管子 上防水 上新的水泥沙漿層 上防水 上新壁材 在做防水


成功大學的 樂土防水材 是不錯的解決方案


以上 請DIY 才能保障品質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46)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