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侈稅與實價登錄皆無效?張金鶚:實價課稅才有用

張教授現在幹的就是這種低專業能力的房市預測, 預測房市會下跌, 沒有跌..就但書..金融機構放款成數要限制..放款成數限制了, 還是沒跌..奢侈稅出來之後, 台北房市會跌xx成, 還是沒跌...實價登陸之後房市會有xx%的修正...又沒跌!!??,現在又說實價課稅才有用..

你去算命, 命相師跟你說..你今天生命不保, 單單只有這句話沒有任何但書就叫做鐵口直斷,這是依照你現在的狀況預測, 如果成真也剛好顯現算命師的功力, 但是加了一堆"但書"和"如果",就屬於不入流水準了, 像是"如果你等下走到大馬路上看到卡車之後直接撞上去", 或者"如果你現在從你家五樓跳下去", 這種預測水準已經夠讓人哭笑不得了, 更糟的是,站在馬路中間卡車閃過沒撞到你, 或者你從五樓躍下沒死,甚至八樓也沒死, 命相師又改口說...撞卡車沒效, 請到湖口找台裝甲車壓過去才有用...", "跳五樓,跳八樓皆無效, 台北101頂樓跳下才有用..", 這就是我們張教授的功力了...



Nelson5 wrote:
張教授現在幹的就是這...(恕刪)


股市光是多空就整死一堆分析師了,台指期貨光是多空就害我同事賠了一屁股了。

房市多空判斷照理講應該會比較容易,趨勢要改變比較不容易,但這教授非常鐵齒,感覺心有定見,再來找個理由去配合....先射箭再劃靶。
你就是要看空....理由一定說不完
p620329 wrote:
是啊,101大樓市值千億,實價課5%約50億,目前每年房屋稅兩億。
多出來48億,每月平均多4億成本,業主都不用漲租金,以增加市場活性,真是佛心來的。
打著紅旗反紅旗?世界不是這麼單純的,改革這麼簡單政府早就做了。
媒體隨便說說,你就真相信經過幾十年政治歷練的總統比一些網路鍵盤手無能?
你再多想想吧。..(恕刪)



所謂的市場活性,是這樣的:

提高持有稅,業主每月多出來的成本業者如果轉嫁給房客,漲租金,還租的出去,那為什麼一開始(還沒漲持有稅之前)就提高租金?反正一定租的出去,一開始不調高租金,反而才是佛心來的。

漲持有稅之後,如果租不出去,就要降租金,再划不來就要出售,賣給有辦法產生高收益的房東。賣不出去就要降價。不論何種結果,市場交易量會增加。這就是市場活性。

政府為何不做?嘿嘿...不是技術上做不到,而是政治人物的壓制。財政部對提高持有稅早就規劃多年,一直被非財經的政治人物打壓。

2010/3/12蘋果:「財政部研議中的房屋稅分級稅率,經過兩周發酵,昨天正式喊卡。...」「行政院長吳敦義上周六針對被外界視為豪宅稅的房屋稅調整方案發言指出,『房屋稅是地方稅,中央不必太過干預』..」「基層縣市政府財政人員說,原以為財部終於有魄力執行賦改會提案,沒想到遇選舉就轉彎,..」

提高持有稅,本來就是行政院賦稅改革委員會的提案,卡卡院長(現任副總統)比稅改會還更懂賦稅改革...果然是官大學問大..呵呵..

所以,你只是不願(或不敢承認)政府的無能而已。不然,為何台灣的持有稅率遠低於其他國家?

好吧,你相信「政府沒做的一律都是不可行」,那就繼續多繳稅,給地主建商財團剝皮,我不反對。



以"買賣合同價"調高"非自用房地產持有稅"對一般大眾有利.. 可以立干見影將炒房囤房囤地的財團或炒客趕出市場..

簡化例子如下:

假定非自住房屋持有稅率為購買價3%.. 而自住房屋為0.3%.. (房屋+地價)

一個年青人成家想買一間1000萬的房子.. 他自住每年只需交3萬元..

若投資客購買.. 在未轉手前.. 他每年的持有稅成本就是30萬..

這樣的稅制設計.. 會使得投資客更謹慎.. 因為..

1. 以60%貸款(2%利率)比例來說.. 他一年的成本至少42萬元.. 佔自有資金的10.5%..
2. 若投資客想賺錢.. 就必須在1年內以1042萬元脫手.. 萬一他3年內都賣不掉.. 其自有資金將虧損超過30%.. 越賣不掉虧越多.. 最後只能賠本停損殺出(因為持有稅是每年要繳的)..
3. 以買賣價做為課稅依據.. 最大的好處就是.. 當房價一炒二炒越墊越高時.. 風險將不斷放大..
4. 當持有成本高.. 房屋更難成為長期投資商品.. 因為每年交稅比例高.. 除非精華地段.. 否則租金無法打平成本.. 最後.. 大台北的蛋黃區將縮小.... 自住戶數上升..

以上的成本計算.. 都只考慮"持有成本".. 若加上交易成本及房屋折舊.. 費用更高..

msiwilliam wrote:
這邏輯很危險喔......(恕刪)


你的邏輯才危險,孔子講的是道德

張講的是研究結果

難道只因為立場

錯的硬拗成對的嗎

如果氣象局每天預測錯誤,局長早就被轟下台了

yeason wrote:

你的邏輯才危險,孔子講的是道德

張講的是研究結果

難道只因為立場

錯的硬拗成對的嗎

如果氣象局每天預測錯誤,局長早就被轟下台了


錯?

孔子是講道德,張講的,也是"炒房"是不道德的,有不一樣嗎?

在台灣,房價漲多少與跌多少,本來就很難判斷,因為沒有官方數據...

台北市開價300萬一坪,實價登錄不到200萬,這樣可不可以算跌價?

我家旁大樓實價約34萬,開價50萬/坪,算不算漲價?

-----------------------------------------------------

現在的漲跌,本來就只操在有錢買媒體的建商與仲介手裡,他們說多少,我們就信多少嗎?連實價登錄都有人願意去謊報了,大家又何必太計較咧...


不過,奢侈稅廢掉我也沒意見,廢了後再讓房價漲個幾成,漲越多,泡沬來臨速度越快...
vaquero wrote:
政府為何不做?嘿嘿...不是技術上做不到,而是政治人物的壓制。財政部對提高持有稅早就規劃多年,一直被非財經的政治人物打壓。

2010/3/12蘋果:「財政部研議中的房屋稅分級稅率,經過兩周發酵,昨天正式喊卡。...」「行政院長吳敦義上周六針對被外界視為豪宅稅的房屋稅調整方案發言指出,『房屋稅是地方稅,中央不必太過干預』..」「基層縣市政府財政人員說,原以為財部終於有魄力執行賦改會提案,沒想到遇選舉就轉彎,..」

提高持有稅,本來就是行政院賦稅改革委員會的提案,卡卡院長(現任副總統)比稅改會還更懂賦稅改革...果然是官大學問大..呵呵..
..(恕刪)


正是如此,
所以我才說,
滿手武器不用,
但是,不是不用,
只是沒辦法用,
不然"航空城"怎麼炒?
看看有多少政客.立委和民代都已經提早卡位?

財政部研議方向相當正確,
高持有住宅戶數者應課徵加重的分級累進稅額,
跟我在本篇前面提出的想法方向一樣,
不過這篇新聞當時我沒注意到,
感謝vaquero提供

人生的價值取決於成就了什麼

OracleW wrote:
你這個說法沒考慮前後...(恕刪)


你沒有抓到我的重點,"主因是房地產供需失調,大家都要往大都市擠,鄉下沒人要住。"

澳洲偏遠地區鄉下房子,還是便宜的跟大便一樣,價格沒什麼變化,問題沒有人願意住,大家只想要

購買大都市。

就跟台灣一樣,多數人都只想著要買台北市一樣的意思。

之前澳洲政府還提出願意偏鄉補助計畫,願意去居住偏遠地區發給現金20多萬NT,結果計畫完全失

敗,沒多少人申請,後來也停止了。

正如你所說這制度施行N年了,講白一點,大家都麻痺了,壓榨習慣了,視繳稅為理所當然,你為了

去追好的地理位置,就是得付高價跟其他人競爭。

雪梨市就這麼大,大家都想要買,當然價格下不來

台北市就那麼大,大家都想要買,當然價格下不來


以上觀點是以一個城市居民眼中看世界。


以下觀點是以一個偏鄉居民眼中的看法

可是以一個居住在偏鄉的居民而言,並沒有享受的屋價上漲的好處,但是所面臨的是全國一制性的稅

率,屋子沒漲價,平常的地方稅一樣的付,還每年持續跟著通膨漲,買房印花稅 契稅...等。稅這麼

多,政府可沒有讓你欠的餘地。慘的是誰?


附註說明:澳洲政府並沒有你想的廉潔,幾年前,臥龍岡市都市開發局部門內女官員,也勾結房地產開發商,任意變更地目。這各新聞之所以會特別被注意報導的原因在於,除了官商勾結外,還有"女官員上房地產商"的性醜聞。

平心而論,我個人是支持實價課稅的,像澳洲這種一切公開資訊其實不錯。而且也已經多年被這邊各種稅制壓榨習慣,但是你說會因為只因實價課稅,就可以把都市精華區房價壓幾折,讓你便宜入手?短期有可能市場震撼波動,但是就長期還是會回歸供需法則。

只要大家還是都想買,降價機率就很低。












vaquero wrote:
所謂的市場活性,是這樣的:

提高持有稅,業主每月多出來的成本業者如果轉嫁給房客,漲租金,還租的出去,那為什麼一開始(還沒漲持有稅之前)就提高租金?反正一定租的出去,一開始不調高租金,反而才是佛心來的。


誠心請問V大,您對美國房地產有無研究?
據我所知美國的Property Tax,相當於我們的地價稅非常的高
高到某些地區房子持有20年下來的持有成本就接近購買價
如此高的持有成本是否令美國的房地產價格相對平穩?
/////////////
政府為何不做?嘿嘿...不是技術上做不到,而是政治人物的壓制。財政部對提高持有稅早就規劃多年,一直被非財經的政治人物打壓。

2010/3/12蘋果:「財政部研議中的房屋稅分級稅率,經過兩周發酵,昨天正式喊卡。...」「行政院長吳敦義上周六針對被外界視為豪宅稅的房屋稅調整方案發言指出,『房屋稅是地方稅,中央不必太過干預』..」「基層縣市政府財政人員說,原以為財部終於有魄力執行賦改會提案,沒想到遇選舉就轉彎,..」

提高持有稅,本來就是行政院賦稅改革委員會的提案,卡卡院長(現任副總統)比稅改會還更懂賦稅改革...果然是官大學問大..呵呵..
\\\\\\\\\\\\\\\



所以有遠見的公務員也是有

只是被那些政客玩死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0)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