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過十年1/3大專學校要倒閉了


窩克workmail wrote:
少子化造成供需反轉
...(恕刪)


要跌恐怕沒這麼容易
少子化是事實
但是少子化不等於總人口負成長
以出生約20萬人來說
每年也要死超過20萬人以上總人口才會出現負成長好嗎?
很多人的觀念都錯誤以為少子化=總人口變少了.....
Paul123 wrote:
個人認為..
2. 當家的是一個注重表面,不重基本的執政團隊.....(恕刪)

這種事情也可以怪現在的執政團隊...

10年後的大學生都是出生在先前那個有夢最美的時代
你以為少子化是最近兩年才發生的嗎? 大約是從1999開始逐年下降....



Crisis? What Crisis?
少子化影響的是台灣未來年輕人平均1個人要照顧多少的老人.不可否認台灣出生率巳經低於很早就擔心未來
會變成老人社會的日本,這點影響最大的是台灣競爭力跟未來年輕人負擔的問題.不過最怕的問題還不是這個,
而且新水不漲房價物價狂漲所引發的通縮問題,全世界通膨問題都可以用政策解決,唯獨通縮沒辦法.

投資客是一帖毒藥,在台灣的房屋自有率很高的情況下,高房價感覺好像人民的財富都變多了,不過講難聽點
大多數人也不過是紙上富貴(除非你賣掉),而且這情況只在大台北地區發生,其它地區其實房價沒什麼動有些
反而還跌,但偏偏大台北地區人口佔全台近4/1,所以這些人的痛苦指數越高影響的消費就越嚴重,通縮的機
率也會大大提升.進而影響生育.

為何會影響生育,台灣現在有一個怪現象,生活條件不錯的中產階級越不想生小孩,有生也是1~2個很少超過
3個,而中南部普遍生活比較傳統的地方反正生的多,結婚的平均年齡也比較低,不像都市來的高.都市人從學
校畢業就投入工作開始打拼,拼到你可以成家立業也差不多快30了,你還願意生幾個呢?

個人覺得房子是人生存的最基本的需求,不論你是用租的或用買的政府都應該降低人民對住的壓力,人民才有多
餘的力氣去消費跟有肩膀去承擔更大的責任跟壓力,如果光在解決住的問題就足以把你壓到喘不過氣來,其它在
多的事都不用講了,現在這問題在大台北的都會發酵,未來會怎樣只能看大有為的政府怎麼作了.

(總不能老是靠陸客來台刺激消費吧)
supertramp wrote:
這種事情也可以怪現在...(恕刪)

那也不要都要找土城那位來救援,
臺灣出生人口最高一年約42萬,目前大學入學出生人口約32萬(18年前出生),大學第一個考驗在民國105年(約是民國87年出生人口,扁政府執政前二年),劇減為26萬,然後逐年減成22萬.這二年聽說已不到20萬.
臺灣大學一年招生名額超過30萬,實在是太多了,臺灣真的不需要都是大學生(現在連碩士博士也太多了)
catbox1975 wrote:
...只在大台北地區發生(恕刪)


現在不只有台北了,台北太貴所以不少人往南到桃園市或南崁,
這些地方的房價今年以來也是莫名其妙的漲,
甚至漲三分之一。
同事最近要賣屋,他說來看屋的全部都是台北客,
桃園人覺得離譜的開價,台北人還是覺得好便宜!
唉!難怪聽說台北人會被加價,價錢很硬還是會成交
民國76年選擇信用管制就跌了差不多80%

那時出生率還很高,很多人買房子養新生兒是傳統觀念

現在自有率高,新生兒大減,又再度出現選擇信用管制


我敢說會跌的比前一波嚴重
以前唸書的時候世界人口是50億,現在過了十幾年怎麼就變成了70億....
地球就一個,少生點長遠來看是不錯的...
生育率越高的地方,生活品質越差,在地球不是新聞了。以前人生的多,創造了經濟,吃掉了資源。現在因為資源少了,少生點是自然的選擇,沒什麼大驚小怪,人會逐漸適應的。
  如果單是少子化問題還不大,可是太過嚴重的少子化就很危險了,量變會產生質變.

  生育率如果是1.8或1.6還好,還有足夠的時間來慢慢解決,台灣人口密度過高,稍微降一些未必是壞事,但現在生育率只剩下1左右,就人力資源利用的觀點而言,長期將造成很大的困擾,例如稅收,國防,產業人力等.

  政府要努力的方向,並不是把生育率提高到2以上,而是該訂一個長期目標,讓大家一起來努力,當然該有的各項鼓勵措施也不能少,不過這就值得花上至少幾千字來討論了.
imhung wrote:
當然該有的各項鼓勵措施也不能少,不過這就值得花上至少幾千字來討論了...(恕刪)


其實不用這麼多字討論,最簡單最直接的措施,六個字就夠了:








把房價壓夠低
瞬幻夢影 http://blog.yam.com/hahasue
少子化沒關係

不好少女化就可以了

以免下一代找不到老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