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設雨遮有無登載於權狀, 與售價何干?樓上一大堆論點會不會太天真?信義路上的一戶房子會因為公設雨遮沒有登載於權狀就變便宜了嗎?此外, 建商弄一大堆公設, 並不是為了要賺錢, 主要是因為要符合建築法規.所以大部分的新建案公設比都差不多,因為大家都貼著法令上限來蓋房子.
cthu6666 wrote:公設雨遮有無登載於權...(恕刪) 房地產實價登記,自然會解決這些鳥問題。賣的人隨便出價,仲介隨便抬價,買方隨便上車後成為下一個賣方。導致市場價格不明;才會有這樣的問題。看過上市的股票有這樣的困擾嗎?本來就是該接受市場檢驗的東西,現在變成資訊操作獲利的商品。連二手車現在都有SUM或是Toyota的保證了,只能說這個市場的買賣雙方都有大頭症,以為這樣會獲利。
cthu6666 wrote:此外, 建商弄一大堆公設, 並不是為了要賺錢, 主要是因為要符合建築法規. +1大家要搞清楚抱怨的對象也是發生過火災後,法令越修越嚴現在新的大樓都是要兩支逃生梯的建商吃飽沒事多蓋一支梯子能增加賣相或賣價嗎?至於什麼KTV,健身房,游泳池等.......那就要消費者自己眼睛擦亮這些都是毒藥.....讓建商增加賣相罷了
shakebat wrote:+1大家要搞清楚抱怨的對象也是發生過火災後,法令越修越嚴現在新的大樓都是要兩支逃生梯的建商吃飽沒事多蓋一支梯子能增加賣相或賣價嗎? 兩支電梯我還真的是舉雙手讚成~寧願多花點錢買公設...這東西平常沒用...但現在一棟大樓有的甚至上百戶..誰知道哪天會不會哪一戶燒起來..
可能是我講的不夠明白吧,我的意思是公設的部分建商還是可以做,並不是指所有公共設施都不要建,法規上要雙逃生梯還是要蓋(當然安全不能不顧),只是這些公設的部分都不計入權狀,那有游泳池,健身房的建商要每坪單價賣高一點就看消費者接不接受,有的建商也可以選擇我公共空間樸素一點,單價低一些! 一坪商二的土地可以蓋六點三坪的房子,可是公設部分的坪數就不計在於這六點三坪內,所以現在建商無所不用其極來提高公設,因為她土地成本一樣,可是能蓋多幾坪公設,這都是他賺的!至於有人說中庭的土地建商取的也要成本,建商在這部分並沒有損失,因為她還是把中庭土地的容積率拿去使用蓋房子了至於實價登錄我個人認為只能減少模糊空間,讓建商 屋主 買方 仲介不能漫天叫價而已,一個房子在出售的時候 取決於他的地點 屋況 格局 樓層 採光 時間 市場的狀況,每間房子的條件都不一樣, 除非實價登錄的時候可以把所有的資訊都記載的鉅細靡遺,不然這跟信義 永慶網站上的 成交行情表查詢 有什麼不同?
cthu6666 wrote:公設雨遮有無登載於權狀, 與售價何干?樓上一大堆論點會不會太天真?信義路上的一戶房子會因為公設雨遮沒有登載於權狀就變便宜了嗎?此外, 建商弄一大堆公設, 並不是為了要賺錢, 主要是因為要符合建築法規.所以大部分的新建案公設比都差不多,因為大家都貼著法令上限來蓋房子. +1大大前面一堆搞不清楚的言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