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不廢除公設登記?只算純室內的面積?

現在的建商,因為公設的坪數不算在土地容積的坪數裡面,所以普遍來說建商都極盡所能都增加公設,因為這塊是利潤非常大的地方,怎麼我們的利委諸公都沒打算從這賺選票呢? 寧願像對岸一樣,房子只算室內面積,不要每次看到房子登記三十坪,進去一看室內才20坪,雨遮再扣一扣,室內可能連20坪都沒有,這少掉的十坪一坪若以台北市內湖區新屋均價近百萬來算,等於建商就賺了一千萬,問題是這跟他取的土地上的容積率完全沒關係,難怪公設比越來越高,政府規定雙逃生梯我看建商還巴不得強制規定一層樓設置一個專用逃生梯勒!
以台灣建商的水準來說,可能到時候蓋的房子都是四四方方,沒有雨遮沒有陽台。
因為雨遮跟陽台都不能賣錢。
然後許多台灣人都喜歡陽台外推,所以乾脆連陽台都取消了。

裝飾也不用了,因為大樓外牆的裝飾也不能賣錢。
早該如此

但 廢除公設登記

只會讓台北高房價 更高, 國王的新衣拉

至於房地產
如果真的崩盤跌掉一半 ,
如果真的夠便宜
就不會有人在意公設
建商:我總價不變,公設、雨遮、...隨便你法規怎麼定,反正我就是要賣這麼貴!

社區的中庭也算是公設吧
這些土地的取得也是要成本。也不可能要建商自行吸收
所以如果買房子的錢是由
每坪單價*室內坪數 + (公設總費用/總戶數)
好像會比較公平,
不過對建商而言不太可能這樣,因為只要沒有完售,那公設部份根本賺不回來。
雨遮不算面積有好處!像台北灣外圍那一圈雨遮醜死了!
不列入面積,這種增加了毫無美感的東西,應該會少一點 ...



kazami0609 wrote:
現在的建商,因為公設的坪數不算在土地容積的坪數裡面,所以普遍來說建商都極盡所能都增加公設,因為這塊是利潤非常大的地方,怎麼我們的利委諸公都沒打算從這賺選票呢? 寧願像對岸一樣,房子只算室內面積,不要每次看到房子登記三十坪,進去一看室內才20坪,雨遮再扣一扣,室內可能連20坪都沒有,這少掉的十坪一坪若以台北市內湖區新屋均價近百萬來算,等於建商就賺了一千萬,問題是這跟他取的土地上的容積率完全沒關係,難怪公設比越來越高,政府規定雙逃生梯我看建商還巴不得強制規定一層樓設置一個專用逃生梯勒!


陽台與雨遮目前已經分開計價~~我想應該連公設都要分開計價~~

公設雖然也要建設成本~~但整體來說~~絕對比較少~~

另外在對公設做出適當規定~~我想應該會比較好~~

但立委聽說很多都是跟建築與土地地產有關~~會輕易修法?

看奢侈稅就知道了~~修的有點不倫不類~~

實價課稅也是~~明明轉手獲利6000多萬~~卻分成土地跟建物~~

土地本身短時間並不會有太多的增值稅~~建物本身又大約只有佔30%即1800萬左右~~

課稅卻只有以1800萬為準?要就應該以6000多萬計算~~實價課稅稅率增加到50%並延長到5年~~

這樣~~應該就會有更多的人無法炒作~~

悠哉小綠豆 wrote:
陽台與雨遮目前已經分開計價~~我想應該連公設都要分開計價~~...(恕刪)


有啊~現在建商都是跟你談一個總價再去做合約書,反正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換湯不換藥^^

事實上,基於使用者付費原則,只要可以登記的坪數,當然要由社區住戶共同負擔~

至於中庭花園或是開放空間,因為無法登記坪數,自然也就不計價~
廢除公設計價對房價才有利吧 !

現在除了消防法規外公設還多蓋了什麼健身中心卡啦OK室之類的
但是這些東西到頭來還要使用者付費或是繳交管理費後換算點數給你使用

如果公設不計價,土地持分每戶還是一樣大
建商多蓋個游泳池也無法用公設灌水坪數,大家也才能一眼看出實際空間是多大
到時候同樣新成屋一坪30萬另一個一坪25萬
問建商為什麼你比對面貴五萬? 建商說因為他有蓋游泳池和健身房
那你願不願意多花這一坪五萬去買這些公設就留給消費者自己決定吧

贊成!! 香港跟日本也都是這樣. 印象中LA 也是....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