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世界認識台灣的方法---台灣高房價所得比

HeyiLMARE wrote:
有時候真的很氣餒來這...(恕刪)



我很佩服你的熱情跟毅力

只是 說老實話



很多事情 真的只能等老天爺來收而已






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避免讓自己受到傷害
瞬幻夢影 http://blog.yam.com/hahasue
買一個東區公寓40坪,起碼兩三千萬,房貸每月更是不可限量
租一個東區公寓40坪,三四萬以內就可以搞定了

HeyiLMARE wrote:
有時候真的很氣餒來這...(恕刪)


個人的力量是渺小的,一顆熱石頭丟掉冷水裡,不變冷就已經不錯了。
HeyiLMARE wrote:
其實我想現在很多媒體也會來看這裡的文章
很多事就是這樣才能渲染開來傳播出去
如果你對不合理的事選擇消極接受
那誰會知道你有多不滿

感動!
總算有同路人了~
那個連結我PO過了,但發在閒聊區,結果當然沒什麼人想理這種沉重的話題……
我是前幾年在找瑞典文的資料時發現那個格子。
之前幫格主PO過一些文章連結,是希望有人能多看看島外世界的想法~~

剛才進去看了一下下,發現有一篇沒看過的文章,感覺好像語帶雙關……
台灣是個好地方,但這裡的人活得太累

文中談到的八個陰暗面,好像真的籠照在台灣上空。
三不五時,就會有人來潑你冷水。
只要相信你自己正在做對的事,那就夠了~
共勉之!
HaHaSue wrote:
只是 說老實話
很多事情 真的只能等老天爺來收而已
...(恕刪)

台灣這個國家在食'衣'住'行'育'樂'各領域應改革的敗象太多.....
但政府卻遲遲不知從哪兒開始改革.....
只好慢慢等老天來收......
P.S上文靈感來自陳之藩「謝天」一文.......

2011年接近尾聲,回顧這一年,歐美日債務危機齊發、熱錢持續竄流全球作怪、反富示威者占領華爾街、民主之火燒向阿拉伯、日震泰水天候多異象、舉世人口在缺糧威脅下突破70億……凡此種種,都標示著2011年是「亂與變」的一年。
然而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如今民主國家政府面對天災人禍,普遍陷入失能狀態,實是朝朝累積的施政怠惰使然。政治人物為求勝選,無視長期積弊,以致各國政府輪替頻繁,卻始終不進則退。政客無遠慮,近憂排山倒海而來,人民無奈,只好走上街頭自救,但也為國家社會的穩定投下巨大變數。

上文節錄自今天的工商時報社論【台灣邁向永續必須矢志實踐公與義】一文



台灣房價不合理是正常的,但台北市除外,現在連郊區新北市都貴的離譜,

這個跟政府的政策有關,把大量的建設資源集中在北部、工作機會也在北部、

房價不透明、房市交易未扣交易稅等等,房價如果要下跌可能要等,現在

房價處於高價區,不管是租金還是一般所以得比,房價已處於不理性的情況。
那個東西完全不正確 不要被誤導了
因為台灣有獨特的稅制
以長期持有房屋的成本來說 台北的成本可能還低於國外
假使把稅制變成跟國外一樣 房價感覺上會降低 但負擔可能更重

但也沒有絕對對錯 因為稅制的差異不是是非題 是選擇題 各有優缺點




ujma wrote:
那個東西完全不正確 不要被誤導了
因為台灣有獨特的稅制


的確如果加上稅制
很難以一個精確的數字來表達雙北市房價的不合理性
很多人覺得房價是被需求所推升上去的(對..是被投資客的需求推上去的)
我到是覺得那只是一部分原因(我甚至覺得那不是主因)
我遇過一個新建案
仲介跟我說這一棟九成是被投資客買去了
有的投資客還慢了一步變成二手投資客


在來談到物價
很多人覺得台灣物價便宜
可是我以去過法國日本與韓國的經驗告訴我
在吃的與交通油價上真的大約是台灣的約2~2.5倍
但相對的所得人家也是高出台灣兩到三倍的水平
可是很多在用的穿的東西上
甚至比台灣還便宜
舉一個最近台灣賣的雀巢咖啡膠囊機
一樣是都由美國進口
韓國賣三千五左右, 膠囊一盒150
台灣大賣場賣4990, 膠囊一盒225
台灣進口商比較黑?還是台灣進口稅的問題?

很多人以為韓國所得跟台灣差不多
這可能不太對
國民所得是總生產毛額除以總人口數
而我所知道的韓國人以工程師來說在同一年資的薪水是台灣的兩倍
是因為韓國很多上一台的婦女結婚是不工作的
所以平均下來才會跟台灣差不多

可以說越落後的國家要享有好一點的生活品質付出代價越高
同樣一杯星巴克在大陸甚至賣的比台灣貴
同樣一台BMW在歐洲可能只要台幣一半就買的到
品質類似稍微好一點的衣服鞋子在日本與歐洲也可能比台灣便宜
除非人們都不會想去用品質好一點的東西
單純的吃飽飯的話
台灣到是個好地方





HeyiLMARE wrote:
參考一下這篇吧htt...(恕刪)


政府絕對是炒房幫兇
我住北天龍國

近年常看到政府官員在電視說明北投士林科學園區的願景
甚至副市長還說
買這附近的房子有增值潛力

於是....
明德石牌的新建案瘋狂上揚.......
Leica M240,21/1.4,28/1.4,35/1.4,50/0.95,90AA
房價要高必須要有投資客加持.
不可否認台灣的有錢人不少, 但房價越來越高.
之後能鎖定的族群只會越來越少.
淘汰效應下, 買不起的只好選擇用租的.
所以市場上的效應來自投資客來活化市場.
越來越多買的人並不是真的需要而是先買來住幾年在賣掉.
這種變相的投資客會越多, 市場就只會高不會低.
這跟所得比以經無關了. 因為買的人不是要長住而是要賺錢.
賺錢誰管所得比? 如果一個東西你覺得能賺錢, 借錢都會去投資.
也間接造成全台房價也只有大台北比較不合理的現象.
(因為所有專家都跟你講台北會漲,精華區只漲不跌,自然是投資的首選)

如果要用所得比來反應房價就是減少投資客的比例.
目前低利的環境加上買屋寛限期可以只還利息不還本金, 還有加長房貸年限到30年40年等.
使的投資房地產的壓力大大降低. 只要身上有一點錢,誰都可以炒房.
錢多可以炒作大的, 資金少的還有套房可以炒作.
這樣的投資環境是政策養出來的. 主要用意是針對買不起房子的人去設計.
但真正受惠者確是有錢買房投資的人, 使他們本來的資金只夠炒1間房子變成可以成2間3間~
最後本來錢放銀行的人也因為投資錢跟風險降低,錢放銀行沒什麼利息而加入全民炒房.
所以政策的雙面刃政府要去醒思, 打壓房地產的投資者其實間接會打到一般若勢的民眾.
這是無可避免的, 因為他們要花更多的自備款才能買屋.
但..是多100萬的自備款好還是多500萬的房價好?

所以, 奢侈稅的打房只能算溫和. 對投資客影響不大.
政府要作的是取消寛限期, 不增加房貸年限. 維持以往的20年.
如果能在增加實價登入. 我想房地產的投資者會越來越少.
市場會越來越健全. (因為炒作的人少了)

最後...有人覺得打房是打壓全台人民的錢, 但..全台灣人民你們真的覺得你們變有錢了?
還是少數有很多房地產的人變有錢了? 房價漲了, 大多數的人生活變好了?
房價跌了你們生活有變差? 生活主要是新水跟負債比. 房價跌會不會讓生活變差我不知道.
但可以預見的是房價高, 之後的負債比必然變大, 除非你的收入穩定.
不然買房一定會影響你的生活品質.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