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拉高GDP.. 不外乎幾個方向..

1. 出口增加- 這個很難..

2. 吸引投資- 開設保稅區.. 政府引導特定產業投資(如同20年前的台積電)等..

3. 政府興建公共建設- 需要花錢(要收稅或舉債).. 而且興建的設施要考慮長遠的乘數效應..

4. 刺激內需- 發消費卷或節能消費補貼(短期效用而已).. 廢派遣制責任制.. 提高薪資.. 提高消費意願..

-------------------------------------------------------------
上述具體內容涉及政府的施政工程.. 龐大而複雜.. 但我個人淺見是:

1. 擴大稅收.. 徵收利得稅.. 房地產實價課稅.. 擴大奢侈稅.. 征富人稅.. 征環保稅.. 征能源稅.. 適當發債.. (沒錢不能辦事)

2. 興建交通設施.. 如捷運.. 擴大機場運能.. 開發保稅區.. 結合社會住宅計劃推動造鎮轉移都會中心.. 甚至遷都..

3. 打壓房價.. 大量興建社會住宅(只租不賣).. 導出都會區人口.. 保障健保勞保制度永續經營.. 平衡資方與勞工薪資的矛盾.. 讓大眾老百姓對未來沒有"擔憂".. 敢消費.. 敢生育下一代.. 讓大家不會一直擔憂未來或為房貸而拚命存錢..

4. 引導國內資金(壽險業.. 勞退金.. 股市資金等)投入實體產業..

-------------------------------------------------------------

我不敢說我的想法是成熟的.. 但是我確定.. 如果現在台灣政府對未來發展沒有一個長遠的規劃(如大陸的125規劃).. 將來台灣一定淪為三流國家..
achitsai wrote:
因應問題而去作出一個解決方案也不是說錯
但因應笨問題而去作出一個解決方案就是錯
遇上笨問題而去處理的勝算機率就算50比50好了.....也是賭輸了.....比不為還多作

明早我還要去稅務單位一趟,因為新開家不同性質的公司,還要跟會計師現場去解釋一下為啥要開公司.......???
我是覺得時間拿來賺錢是合理的,還要去抱公家機關大腿是浪費,大家都在這樣浪費時間要怎麼成長???
剛才在銀行又聽到另一個人在為籌備戶設立問題在碎碎唸......還好上星期我都轉辦好了四家銀行
人的天資比較問題是跟絕多數方比,兩端是天才與白癡,誰決定天才與白癡的差別???
哈哈哈



嗯!
時間的確是價值成本!
很多公家機關的作業流程尤其長期累積的包袱存在導致多浪費出許多社會成本和時間等待!

天才與白癡的確是不容易判斷
不過這兩類人也都是社會上的極少數
而且天才與白癡通常都有特別的執念通常也有可能造成在全盤考量上的偏差!

john6517 wrote:
上述具體內容涉及政府的施政工程.. 龐大而複雜.. 但我個人淺見是:

1. 擴大稅收.. 徵收利得稅.. 房地產實價課稅.. 擴大奢侈稅.. 征富人稅.. 征環保稅.. 征能源稅.. 適當發債.. (沒錢不能辦事)

2. 興建交通設施.. 如捷運.. 擴大機場運能.. 開發保稅區.. 結合社會住宅計劃推動造鎮轉移都會中心.. 甚至遷都..

3. 打壓房價.. 大量興建社會住宅(只租不賣).. 導出都會區人口.. 保障健保勞保制度永續經營.. 平衡資方與勞工薪資的矛盾.. 讓大眾老百姓對未來沒有"擔憂".. 敢消費.. 敢生育下一代.. 讓大家不會一直擔憂未來或為房貸而拚命存錢..

4. 引導國內資金(壽險業.. 勞退金.. 股市資金等)投入實體產業..


您講得很對,但是如果先做1,3再做2,4那還沒到選舉就被在野黨踢翻
(尤其大家把立委選舉視為總統前哨站)
如果先做2,4那前面花得錢多,也有可能會補不回來
本來政府把想海外資金引回,然後課徵其他稅,
結果既得利益者也可以左右政策
所以稅法案做得不三不四,
如果貧富差距越來越大,就有可能出現體制外的革命(如清末明初,如蔣先生失手大陸,茉莉花革命)
最後所得重分配
我雖然在2010年買房,但是房價上漲對我一點都沒幫助,只看到越來越多後輩買不起房子而鬱悶
畢竟女生很難接受沒有房子就結婚
我想如果做民調,七年級生應該是最怨恨的一群
現在申辦公司有這麼困難嗎?

achitsai wrote:
因應問題而去作出一個...(恕刪)
john6517 wrote:
想拉高GDP.. 不...(恕刪)


台灣不可能有長遠的規劃,自從總統變成民選四年一任之後,台灣就再也沒有長遠的規劃了

短視近利正是台灣民主政治的副作用之一,此乃政治制度使然,畢竟這是台灣人民自己選擇的道路,也怨不得他人


miki640967 wrote:
現在申辦公司有這麼困...(恕刪)

以前營業額登計還可以花點利息讓會計師跟金主賺,現在他們怕被抓不賺這利息錢,所以要自己準備錢
至於錢的來源還會被追察,還不能由其他公司戶轉過來,連自己個人戶都不能轉,用現金存入
公務單位有這閒工夫……應該去作更好的事

旋風 wrote:
沒錯啊要保GDP最快...(恕刪)


我算出來應該是四億阿

第一次交易買買各一億合計2億

第二次交易買賣各一億合計2億

GDP應該四億不是?

讓錢工作,讓愛自由
樓主真是憂國憂民,GDP離我好遙遠喔(我學歷不高),

保2的方法,為什麼不是由政府官員們去想呢?他們的工作不就是這個嗎?而且可以想到做到

我們小老百姓想到了又有什麼用呢?有權力執行嗎?到頭來還不是一樣乾著急


john6517 wrote:
想拉高GDP.. 不外乎幾個方向..

1. 出口增加- 這個很難..

2. 吸引投資- 開設保稅區.. 政府引導特定產業投資(如同20年前的台積電)等..

3. 政府興建公共建設- 需要花錢(要收稅或舉債).. 而且興建的設施要考慮長遠的乘數效應..

4. 刺激內需- 發消費卷或節能消費補貼(短期效用而已).. 廢派遣制責任制.. 提高薪資.. 提高消費意願..(恕刪)


1.很難
2.很難跟大陸拼
3.最後仿照ETC模式不平等條約,出錢國家出,賺給財團賺
4.慣老闆一定揚言出走。....消費券很難,為了幫建商銷庫存發購屋券我倒覺得很有可能

都快變東南亞四小龍了,乾脆仿效菲律賓印尼輸出台勞吧。
打工度假名額放寬1000%

david1598 wrote:
保2的方法,為什麼不是由政府官員們去想呢?他們的工作不就是這個嗎?而且可以想到做到
...(恕刪)

官員要是想到做到
幾年後他再滾下台了
我打個比喻
如果砂石業的惡習在立法院修正通過某一些條例
那就代表某一些砂石業者暴利被限制住了
這些人是誰呢??
立法院一大票靠這個吃香喝辣
你說他會不會搬石頭砸自己的腳??

台灣政治圈的利益結構複雜糾葛不是三言兩語可以道盡
一但有個人要出來大力改革
他首先要面對的就是自己黨內的勢力反撲
所以其實大家心裡都很清楚明白再這樣玩下去
台灣遲早完蛋大吉
可是沒辦法
為了自己的政治生涯
只好頭皮硬一點,心腸很一點給他雷下去
久了也就麻痺到習以為常了

現在大家都在等地雷爆
有錢的大包小包包一包,飛出國拿綠卡當神仙
沒本事走不了的,救生圈多準備幾個
免得大浪來臨第一個犧牲的就是自己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