崩盤的真相......很簡單的道理


achitsai wrote:
朋友剛去澳門及香港考察.....結論是旺到不行........一堆人回去等發錢.......現金喔!!!大概快四萬台幣的樣子,司機說的
香港就是人口密度高到不行,所以食衣住行的需求就是大,開店就算店租貴還是能賺


沒錯
連開計程車我看都要發了...
搭計程車是要用搶的...


CC1311 wrote:
我舉個例子,各位曉得香港的房地產為什麼會在1997年崩盤嗎?如果你跟媒體一樣,說是因為索羅斯狙擊香港,那我告訴你,你完全搞錯了,因為那隻是表面現象。根據我們的調查發現,香港的供樓負擔水平在1997年金融海嘯之前已經很高了,在1994年、1995年的時候是90%,1995年跌到70%,然後1996年又上來了,在金融海嘯之前最高達到110%,都成了負資產了,這太可怕了,因為這是崩盤的前兆。想想看,香港的老百姓把收入的90%、70%、110%,都拿去還房貸了,甚至都透支了,還怎麼消費?老百姓沒有錢消費的結果,就是香港經濟的猛然下滑,這種狀況持續下來,香港樓市怎麼可能不崩盤?索羅斯的狙擊不過是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而已。而且,透過中國香港的國民生產總值也可以看出來,1998年金融危機之後的經濟並不是最差的,之後香港經濟還經歷了兩次衰退,等到2003年“非典”爆發的時候,香港的旅遊業和酒店業幾乎停業。這整個過程中,樓價一直下跌,經濟萎靡,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月供太高了,透支了香港人的錢包,一直到這個比例下降到30%以下,香港經濟才開始好轉。
  所以說,30%是一個很神奇的數字。為什麼這樣講?我給各位分析一下。如果說老百姓用30%的收入拿來還房貸的話,就能用剩下的70%的錢去消費,透過消費可以拉動經濟,經濟就可以穩定地增長。那我問你,如果房貸的負擔是70%呢?那是不是就只剩下30%可以消費了?你知道老百姓消費能力大幅下降的後果有多可怕嗎?整個經濟就會萎縮。想想看,如果老百姓不消費的話,那麼多企業生產的產品賣給誰?產品賣不出去,庫存就增加了,怎麼辦呢?只有裁員。然後呢?倒閉。這是不是就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這太可怕了。這是什麼?一個蕭條開始了。所以,作為一個國家來講,一定要保證讓老百姓的收入中,最多30%是用來還房貸的,70%可以用於其他支出,這樣經濟才不會走下坡路,才不會出現蕭條。
目前台北市的房子不要說供房貸了...我看一堆人連頭期款都拿不出來了...
ps.別炮我~林北自己有3間
合理的房價ok~天價就崩吧
我舉個例子,各位曉得...(恕刪)


1997前...香港人大舉...賣屋逃到...

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

到了2003年...香港房地產..掉到最低...當年

40~50港幣的居屋一堆....


現在呢?

香港房地產--2004年反轉到現在.....


漲了....300%


沒錯...當年100~100萬的房子...目前多開 300~350萬在賣....是港幣請x4

几坪 ... 只有12坪左右實坪--1200~1400萬台幣...一坪台幣佰萬元

台灣如果不是政府一直管制....大陸人來買

台灣的房價早沖天了...




台中上班族 wrote:
我真的很好奇,一個正...(恕刪)


呵,不用懷疑,我兩個同事,一個月入四萬多,房貸月繳四萬,另一個月入3萬多,房貸月繳兩萬五,說真的我還真佩服他們"抗壓"的心理素質呢...

台中上班族 wrote:
我真的很好奇,一個正...(恕刪)


這種人很多
尤其是年輕夫妻
真的是拿夫妻加起來薪水的七成在繳房貸
我同事的同學
夫妻買房給他貸兩千萬下去
就是被唬到了
買了兩千多萬公設四成的大樓在住
當真以為房市只會漲不會跌
我老爸說: 房市漲跌都有週期,沒有什麼只會漲不會跌的道理
那鋼筋前幾年暴漲現在不又下來了
你看黃金會不會漲漲跌跌就知道
要說保值抗跌.買地還實在些
細數整個亞洲國家.....有搞賭博的.....經濟都比台灣好......
台灣人口太分散了,資源根本還不夠集中,飛機往下看......荒郊野嶺屋頂沒三個也是路燈通明
政府官員出國考察玩是沒關係.....至少也了解一下發展趨勢,台北市再不搞大一點旺一點......國家真的沒救了

有很多網友談到什麼資源分配均衡一點的要求,政府以前幾十年就是這樣瞎搞地方建設,台北現在才成為三流城市,人民的日子才會在現在一路落後別人,星星之火要是燎不起源......還不是熄滅會有用?

發展都是環環相扣彼此需求,四處分散就像單根筷子一折就斷,經濟體如果不能達到經濟規模,注定只能崩壞
大家都知道台灣市場很小,如果還要分散......通通活不下去

現在全台灣的共識,台北房市的價值榜上有名

achitsai wrote:
細數整個亞洲國家.....(恕刪)

犧牲其他縣市
成就台北市
莫名其妙
樓主,去查一下1997發生了什麼事了吧.

1997 香港 回歸+共產黨

完全無關數據,完全是對回歸的恐慌 移民潮

後來港人發現共黨也不過而而 就不怕了,又回港了,開始買房了,房價又彪了

共產黨如果收台灣,台灣也會爆逃難潮的,房價也是打到趴

可以說,1997香港房價是非常特殊的,無關經濟 無關數字






david1598 wrote:
樓主,去查一下199...(恕刪)

水!那就等台灣有哪一天哈發瘋!

CC1311 wrote:
我給各位分析一下。如果說老百姓用30%的收入拿來還房貸的話,就能用剩下的70%的錢去消費,透過消費可以拉動經濟,經濟就可以穩定地增長。那我問你,如果房貸的負擔是70%呢?那是不是就只剩下30%可以消費了?你知道老百姓消費能力大幅下降的後果有多可怕嗎?整個經濟就會萎縮。想想看,如果老百姓不消費的話,那麼多企業生產的產品賣給誰?產品賣不出去,庫存就增加了,怎麼辦呢?只有裁員。然後呢?倒閉。這是不是就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這太可怕了。這是什麼?一個蕭條開始了。所以,作為一個國家來講,一定要保證讓老百姓的收入中,最多30%是用來還房貸的,70%可以用於其他支出,這樣經濟才不會走下坡路,才不會出現蕭條。...(恕刪)


趴數只是比喻、但有一點道理!
689的871:眾人皆"插"我還好~~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