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左腳 wrote:
二十年算下來
用15000元租房子的支出360萬,資產0
買房子的支出734.4萬(180萬自備款+2.31萬X240個月),資產一間房子...(恕刪)
把時空背景換到20年前的台北
民國81年,在台北買了600萬的房子,和在台北租屋
現在民國101年
租房的,支出360萬,資產0,擁有現金466萬
買房的,支出734.4萬,資產一間房子(現在應該是600萬的好幾倍吧),擁有現金0
那
民國121年呢?(兩人應該都有孩子了吧)
租房的,支出720萬,資產0,擁有現金777萬
買房的,支出734.4萬,資產一間房子(漲跌???),擁有現金528萬
接下來,民國141年(兩人孩子都長大了)
租房的,支出1,080萬,資產0,擁有現金1,143萬
買房的,支出734.4萬,資產一間房子(漲跌???),擁有現金1,056萬
然後,民國161年(兩人掛了!!!但小孩呢)
租房的小孩,繼續找屋租,罵房價太高買不起...
買房的小孩,成了靠爸一族,有老爸留下的房子可以住,
賺的錢不用繳房租,也沒房貸,可以全額運用
至於哪個比較好,那就各自判斷吧
Alfa20070128 wrote:
哈哈,我剛剛在看那個...(恕刪)
對啊, 當條件因時空改變後, 租屋族也許就不再是弱勢團體了.
例如拿著原本能支付的房貸當租金(say 25K), 在某些區域真的可以一直換新屋.
房子的確是拿來住的, 也許在孩子小時, 會選擇學區; 也許沒有小孩的, 希望能離公司近點.
也許將來您成立一人公司, 您會想要類似倉庫的大空間. 這時候, 還在付貸款的房子可能會變成限制.
再換個方向想, 租人家的房子有些設計上的長遠考慮就不用想太多 (例如 2F 的水管問題).
常常在板上看到有人討論背房貸的人在20年後, 會擁有比租屋者多一棟的資產.
而租屋者也只是多一些現金而已 (對比於過去十年房價的漲幅, 這些現金可能不到房價增值的一半)
這是可能的, 如果房價在往後的20年仍然有之前十年的漲幅, 而租屋者也只是把現金存在銀行內.
我曾經背過房貸, 幸運地是在7年內繳完了, 對的, 純粹只是幸運 ... 所以要再複製的機會非常小
但是我對於房貸的壓力還是歷歷在目 ... 我必需為了房貸去違背許多我的原則, 去做我很討厭的事.
房子真的只是拿來住, 如果排除了 自住兼投資, 投資理財的工具 這類的想法後, 也許會比較容易定位一個住的地方要拿您多少生活的品質來交換.
行有餘力, 再幫孩子規劃一些基金, 讓她成年後有完成第一個夢想的 "一碗金" , 剩下的就只能說 "兒孫自有兒孫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