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在各縣市多蓋50個社區1坪不到10萬的國宅?是不是可以達到到抑制房價上升的目地

你知道政府這樣要花多少錢嗎.....

要抑制房價的方法有千萬種,
問題是沒有幾種能實施,政府敢做的...

連都更這種本來是住戶、政府、建商三贏的政策,最後卻變成這樣...

首先蓋國宅就要花大錢,政府現在給公務員退休金就要幾千億了
哪有錢來蓋

再說1坪10萬蓋出來,有資格的人都會去搶
有資格但是沒錢的人就會變成投資客的人頭,還是去搶
第一手買到的人並不是要自己住的,一轉身就變成投資客
因為和市價的價差太大了
變成投資客之後第二手就變成市價,自住客還是買不起

另外在各縣市都蓋也可能造成某些縣市的國宅變蚊子館
因為產業都集中在北部,造成人都擠在北部
所以還是要因地制宜

總之
雖然蓋國宅可以把供給增加,但是市場上的錢太多
而且錢都在投資需求的人身上,自住需求的人都相對沒錢
需求的量比供給量增加太快
政府蓋再多都沒用

簡單的說
只要看到新聞上看到建商或仲介建議政府怎樣
那就是對建商好的政策,對人民就一定不好
因為媒體是建商在養的
現在建商就是一直吵要政府釋出公有地來增加供給
不用多想
這個政策就一定是爛政策

這方法還是不夠好,最好是免費增送房子,順帶送裝潢,如果水電瓦斯也能無限期免費用那更好。

這方法,看北韓有沒有辦法做。

callmecallme888 wrote:
在台灣得年輕人很可憐...(恕刪)
現在的空屋率比十年前高,房價有因此而比十年前低嗎?

基本上會炒作房地產的,就是閒錢多,不像一般人每天為了一點小錢賣命工作。蓋更多國宅,只會讓更多閒錢跑到國宅去炒作,房價並不會降。
首先
政府又不是跟你比較熟
為什麼要蓋國宅來讓建商少賺錢????

台灣政府出了名的就是搞樂透式國宅政策
之前偶而賣幾個來抽抽籤 大家開心一下
以為人人有希望

但其實真的要搞
多弄一些社會住宅就好,只租不賣
把人民住的問題解決了,信賴能以合宜的成本租到房子
那誰還會有這麼剛性的需求要去購屋?
沒人要買,沒人需要買,還會有這麼高的民怨嗎?還能撐得了這麼高的房價嗎?

不過這理論誰都知道
你知道我知道獨眼龍知道
連之前以學者自居的李鴻源也知道
但他當上大官了之後呢?
還不是光配合高層說些場面話
實現了甚麼居住正義的措施嗎?

政府不是笨蛋,他不是無能,他不是毫無作為
你看看,政府對於提升建商財團的獲利可是不遺餘力的


callmecallme888 wrote:
政府在各縣市多蓋50個一坪不到10萬得國宅?是不是可以達到到抑制房價上升的目地
1個國宅有1000個單位,50x1000=有5萬個單位
讓台灣人民有便宜的房子可以做選擇,高價新成屋就沒人買,價格自然往下修
讓人民有便宜的選擇,就可以抑制房價上升了
這樣的方法是否可行?

不可行。蓋在太偏遠的地方你要住嗎?
比如說中央政府在大園的航空城客運園區有很多空地,如果蓋國宅,你要用一坪十灣買嗎?

不要說其他更遠的縣市了,以前李登輝時代曾經在淡海新市鎮蓋過勞工住宅,一坪六萬元,結果沒有真正的自住客去買,買進的幾乎都是投客,然後層層套牢賠售。現在經過這波房市大漲,當地還是一坪十萬左右。
淡水勞宅
想要一坪十萬?樓主現在就可以去買啊!結果還不是大家都要大安信義區。


而我一眼卻看不完 wrote:
但其實真的要搞
多弄一些社會住宅就好,只租不賣
把人民住的問題解決了,信賴能以合宜的成本租到房子
那誰還會有這麼剛性的需求要去購屋?

其實大台北地區,市場租金水準已經低於「合宜的成本」了。一般來說年租金報酬率應該要超過5%,才足以攤提房屋折舊、土地租稅以及其它「機會成本」。

問題根本就不在於租金,台北房租很便宜。問題在台灣人太愛買房子了,真的只是要居住大可以長期租屋不用買。
應該要改成只租不賣
且終生租約有效
沒錢的人可以安心租
有錢的人無法介入
這樣臺灣人就沒有買不起房的問題了
跌,應該也不會跌很快
像日本就慢慢跌了20年了,有人會等降價等那麼久嗎?
畢竟也不是每個投資客或自住戶甘心認賠殺出

callmecallme888 wrote:
在台灣得年輕人很可憐...(恕刪)


直接送錢給你買不是更快

每人送500W

入住大安區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