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房屋持有稅飆漲十倍外還有那種稅收可以填補人口紅利缺口?

rasely wrote:
現在三四十歲的,大概...(恕刪)


不用擔心,香港也還在用港幣

阿陸也不笨,不會進來收爛攤子的

我看趕快來去大陸找份工作,領人民幣算了

搞不好哪天 人民幣:新台幣 = 1:400000

這樣換貨幣就有可能了
2014年1月 台灣分齡人口數

歲 萬人
35 40.6
34 41.6
33 40.7
32 41.1
31 39.3
30 37.6
29 36.5
28 33.7
27 29.7
26 30.7

台灣近年一般住宅開工量 (單位 萬平方公尺)

資料來源 內政部營建署 (樓地板面積,不含公設)

2013年 2013 (31.2%)(面積年成長率)
2012年 1534 (7.1%)
2011年 1432 (20.2%)
2010年 1190 (25.4%)
2009年 0949
empirepenguin wrote:
別瞎說了。
1983年以前,年出生人口超過40萬,台灣最後嬰兒潮,現在最小的32歲了。


首先我認為人口紅利與購屋能力不見得是等號
60歲以後搞不好炒作不動產更有時間跟興趣

再來回歸正題看分齡人口
55-59歲1,682,095人
50-54歲1,863,247人
45-49歲1,853,736人
40-44歲1,812,537人
35-39歲1,928,129人
30-34歲20,09,914人
25-29歲1,647,248人
20-24歲1,601,343人
15-19歲1,553,452人
10-14歲1,315,552人(下略)
我不信那種嬰兒潮影響的鬼話
出生人口下降有兩個比較明顯的轉折
一個是25-29歲(已經開始繳稅啦!)人口突然開始下降20%
一個是10-14歲人口又突然開始下降15%

假設30歲開始意識到買房這檔子事
那5年後潛在的首購人口少了20%
15~20年後?呵呵!看不到這麼遠~也許繼承開始多於自購啦!


給動物園的國王企鵝
我說的出生率大幅下降影響繳稅人口是指這一段
日本老是走在台灣的前面當範例

所以台灣該怎麼走已經很清楚

1.把5%的營業稅提高
2.台幣大貶值

現在
25-29歲人口下降20%

10-14歲人口又下降15%



1.首次購屋的需求大降。

2.新蓋的房子大增。

3.繼承贈與的房子也是大增…今年勢必突破10萬戶

資料來源 內政部統計處
西元 繼承 贈與 共移轉房屋量(萬戶)
2006 3.3 2.9 6.2
2007 3.5 3.1 6.6
2008 3.6 3.2 6.8
2009 3.7 3.3 7.0
2010 3.9 3.6 7.5
2011 4.1 4.0 8.1
2012 4.3 4.7 9.0
2013 4.4 5.2 9.6

4.美國QE收縮,中國錢荒、高利吸金,台灣房貸利率將加速上升。

5.台灣男性的健康平均餘命只有大約68歲。

empirepenguin wrote:
台灣男性的健康平均餘命只有大約68歲。


這句話是屁話~~~
當祖產沒有變成遺產
即使不健康也不放手
年輕人還是沒你的份
看平均餘命不如看平均壽命比較實際
豪哥大 wrote:
這句話是屁話~~~
當祖產沒有變成


台灣男性「健康平均餘命」真的不高,不健康活的越久越難過,沒事少吃 少說屁話 少上網 多運動。

贈與的比繼承的還多呢!好爸媽、好老王多得很。
empirepenguin wrote:
台灣男性「健康平均餘命」真的不高,不健康活的越久越難過,沒事少吃 少說屁話 少上網 多運動。

贈與的比繼承的還多呢!好爸媽、好老王多得很。


顯然你還太"幼齒"

贈與的比繼承的還多呢???

贈與要看是哪種贈與,分年贈與搞節稅那一套可有得玩了

贈與也只能在活的時候慢慢幹還要防兒不肖掃地出門

"大筆的"一定是留到最後,反正死了就不干我的事

日本老是走在台灣的前面當範例

所以台灣該怎麼走已經很清楚


empirepenguin wrote:


跟稅收不知有啥關係?連說明都省了

宣傳"人口紅利沒了"也該用心點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