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民眾有買房不如租房的傳統

tw.david wrote:
最後的淨土也淪陷了轉..
德國民眾過去素有買房不如租房的傳統。不過,受歐洲央行的低利率政策,加上歐元區經濟不確定升高,德國人正逐漸改變這樣想法,也進而帶動德國房地產熱潮不斷攀升。
.(恕刪)

這篇文章的來源是 Financial Times
《金融時報》(英語:Financial Times,簡稱FT)是培生集團旗下一份國際性大報。總部設於倫敦,每日發行量45萬份,於英國、歐洲大陸、美國及亞洲印有當地英文版本。


標題本來是"德國房地產熱潮", 怎麼亂改成"德國民眾有買房不如租房的傳統"

Germany, the eurozone’s economic powerhouse, is famed for its renting culture. But a combination of low interest rates and economic uncertainty stemming from the currency bloc’s twin economic and financial crises are slowly changing that.
德國,歐元區的經濟強國,是著名的租房文化。但來自歐元區兩者並行的經濟和金融危機所產生的組合,綜合了"低利率"和"經濟的不確定性",這正在慢慢改變它。


“This phrase ‘betongold’ is very common,” Mr Stegerwald said. “People here don’t want to own property. But they now feel they must because there’s no interest on savings. All you can do is buy real or concrete gold.”
這句話不過是"金融時報"引用那個廚具商人,所說
Stegerwald先生說,“ betongold"這句話是很常見的。“這裡的人不希望自己擁有地產。但他們現在覺得他們必須了,因為對儲蓄沒有興趣。所有你能做的,就是買下真正的或具體的黃金。

原文根本沒這一句
德國民眾過去素有買房不如租房的傳統
只說"租屋文化"在改變
德國民眾過去素有買房不如租房的傳統。不過,受歐洲央行的低利率政策,加上歐元區經濟不確定升高,德國人正逐漸改變這樣想法,也進而帶動德國房地產熱潮不斷攀升。


這篇文章的最後一句怎麼捨去不貼

不過德國各大都市的房價快速攀升,也引發外界對德國房市泡沫的疑慮。
就如同近來金價走勢一落千丈,有些人也開始憂心「混凝土黃金」終有一天將崩跌。德國央行今年稍早已警告部分大都市的房價已經超漲25%。


美國的QE金流,當然會流到德國, 炒高房地產

問題是, 德國的住房有兩種,有錢人無論怎麼買,能買下德國的社會住宅嗎? 不能
房價雖然炒高, 對一般人的住房是沒有影響的
影響到的是派駐在 Frankfurt的外籍人士

大多數人還是租屋,房地產無論如何炒,漲到恨天高, 對54%平民百姓的住房是無關的
租屋族有租房保障, 有租金上限, 有現金租屋補貼

那些46%的買屋族, 自然有一堆的稅, 等它們去繳, 政府收到錢,再回饋給租屋族,發租金補貼
1000萬的非自用住宅, 每年要繳12萬-35萬的物業稅
持有成本這麼高, 多繳稅很好, 炒高也很好, 就多繳一些稅
反正是有錢人,賠得起, 買貴了也沒影響

這些都是話術, 藉由翻譯的誤差, 重新創造新的話術

tw.david wrote:
最後的淨土也淪陷了轉...(恕刪)

herblee wrote:
這些都是話術, 藉由翻譯的誤差, 重新創造新的話術


萬般拉抬皆為出貨
明明才兩倍 不要亂講

4.4萬美元 VS 2.1萬美元


別這樣,2.1萬美元也有六萬多台幣了,他可能沒這個收入所以對他來說德國人收入是他的八倍。

tw.david wrote:
最後的淨土也淪陷了轉...(恕刪)


這是舊文了吧
winner winner chicken dinner
louissvs wrote:
華人有 有土斯有財 ...(恕刪)


文才哥除了 土斯有財 更多了"文才"
winner winner chicken dinner
Captain Pink wrote:
別這樣,2.1萬美元...(恕刪)

4.4萬是 13,2萬台幣
2,1萬是6.3萬, 用GDP去估,這高估了,因為有台灣接單,境外生產
行政院公佈的全台灣平均收入大約為4萬多, 3倍無誤


德國的Wage是台灣的3倍
平均月薪是台幣10萬元

台北市的家戶所得是 158萬, 男性90幾萬, 女性約60幾萬
家庭戶數 1,007,687
平均每戶人數 3.21
平均每戶成年人數 2.64
平均每戶就業人數 1.39
平均每戶所得收入者人數 1.71
一、所得收入總計 1,582,852,
 1.受僱人員報酬 954,423,170
  (1)本業薪資 690,120,174
  (2)兼業薪資 73,029,140
  (3)其他收入 191,273,856
 2.產業主所得 170,716,199
 3.財產所得收入 111,224,407
 4.自用住宅設算租金收入 104,040,988
 5.經常移轉收入 242,204,816
  (1)從私人 99,604,209
  (2)從政府 46,637,035
  (3)社會保險受益 94,394,814
  (4)從企業 851,132
  (5)從國外 717,626
 6.雜項收入 242,603


慕尼黑的工資
http://www.gehalt.de/statistik/Muenchen-nach-Beruf-2011-Gehalt-in-Muenchen

在2011年各項工作於慕尼黑市的工資
台幣和歐元的匯率大約為1:40 (低的時候36, 高到48也有)
歐元乘上40就是台幣
所以秘書的月薪€2,927為台幣11萬7千元

秘書 €2,927
石匠 €2,922
會計 €3,844
公務員 €4,025
呼叫中心代理 €2,412
廚師 €2,063
工程項目管理 €5,235
大客戶經理 €5,991
護士 €2,843
人事專員 €4,516
旅行社 €2,455
軟件開發人員 €4,391
技術插圖 €2,852
牙醫助理 €2,086
銷售經理 €10,651
接待員 €2,059
照顧者 €2,433
助理 €2,227
航管人員 €4,843
編輯 €3,978
施工經理 €4,260
汽車修理工 €2,509
鉗工 €2,722
銀行客戶諮詢 €4,053
保險業務員 €3,999
電工 €3,005
稅務顧問 €2,680
技術支持 €3,844
員工的銷售團隊 €3,264
公共事務行政管理 €3,027


在慕尼黑的租金
http://www.muenchen.de/leben/immobilien/immonet/mietpreise-muenchen.html
市政府會定期公布租金指數
目前是每平方公尺9.79歐元=NT$391.6
1坪= 3.3058平方公尺=NT$1294.55
這個租金和台北市是差不多的
可是收入是台北的3-4倍
herblee wrote:
4.4萬是 13,2...(恕刪)


隨便到591上面查了一下
http://rent.591.com.tw/rent-detail-2663988.html
http://rent.591.com.tw/rent-detail-2721807.html
http://rent.591.com.tw/rent-detail-2716228.html
http://rent.591.com.tw/rent-detail-2709723.html

奇怪一坪一千的case不是一樓就是豪宅,如果把全台北市來平均,每坪可能低於800。你的訊息明顯有誤。

另外我實際的例子是,朋友在仁愛路二段上的16年電梯大樓豪宅五十五坪(含車位),租金是45000。我在中和華中橋附近一個公寓一樓20多坪的店面要遷戶籍還要營業登記,租金是15000還不包含管理費(在巷子裡)。在臺北租房子喊貴的那該把工作辭了回中南部算了。


herblee wrote:
4.4萬是 13,2...(恕刪)


境外 是算在gnp好嗎



另外再打你一臉
台灣遠遠超過2.1萬

店家 攤販 包租公 網拍 營造 修繕
一堆收入都不會被計算進去


你還以為台灣很窮 = =
台灣有錢的不得了

資產超過3000萬已經超過32萬人 [不算房地產 股票 ]
這還是帳面上...實際上遠遠低估...

講難聽點 德國人扣掉稅金+生活物價
其實比台灣人窮
進口車兩倍 都滿街跑
光是雙b 一年就賣3萬多台
最賣的還是 E-cLASS

這價錢可不是德國價 美國價
台灣人照樣買得很爽

herblee wrote:
4.4萬是 13,2...(恕刪)


2,1萬是6.3萬, 用GDP去估,這高估了,因為有台灣接單,境外生產


德國的“境外生產“絕對比台灣多個幾倍。只算台灣的,公平嗎?
Starpig wrote:
隨便到591上面查了一下
http://rent.591.com.tw/rent-detail-2663988.html
http://rent.591.com.tw/rent-detail-2721807.html
http://rent.591.com.tw/rent-detail-2716228.html
http://rent.591.com.tw/rent-detail-2709723.html

奇怪一坪一千的case不是一樓就是豪宅,如果把全台北市來平均,每坪可能低於800。你的訊息明顯有誤。

另外我實際的例子是,朋友在仁愛路二段上的16年電梯大樓豪宅五十五坪(含車位),租金是45000。我在中和華中橋附近一個公寓一樓20多坪的店面要遷戶籍還要營業登記,租金是15000還不包含管理費(在巷子裡)。在臺北租房子喊貴的那該把工作辭了回中南部算了。
...(恕刪)


Muenchen的每坪1294元是平均數字, 不是指特例
如果要比便宜
德國有社會住宅, 住社會住宅仍然可領住房補貼, 社會住宅的租金,只有一般住宅的1/2
社會福利住宅的平均租金達到每平米5.34歐元, 一般住宅平均租金每平方米€9.79

內政部有實價登錄這種東西

台北市地政局公布實價登錄租賃案件,北市大樓平均租金單價每坪1410元,公寓每坪917元,大樓平均租金以信義區每坪1599元最高,公寓中山區最高每坪1078元。

台北市地政局公布也是平均, 不是特例


metta-sati wrote:
境外 是算在gnp好嗎
另外再打你一臉
台灣遠遠超過2.1萬

店家 攤販 包租公 網拍 營造 修繕
一堆收入都不會被計算進去

你還以為台灣很窮 = =
台灣有錢的不得了

資產超過3000萬已經超過32萬人 [不算房地產 股票 ]
這還是帳面上...實際上遠遠低估...

講難聽點 德國人扣掉稅金+生活物價
其實比台灣人窮
進口車兩倍 都滿街跑
光是雙b 一年就賣3萬多台
最賣的還是 E-cLASS

這價錢可不是德國價 美國價
台灣人照樣買得很爽
...(恕刪)

平常GDP 的算法是包含 [ 出口 - 進口 ] 。所以能算在內的只有”net profit” 。 就是說在海外的生產數額會算成進口,應會扣掉。
問題是有扣掉嗎?

如果我們把GDP當中「臺灣接單,國外出貨」的數字扣掉了,那麼臺灣的經濟這十年還有成長嗎?
臺灣這十多年來個人的平均收入沒有什麼增加,也就不奇怪了。
另以購買力平價(PPP)計算,2002-12年,台灣實質人均收入年增率呈現負成長 -0.31%

2013年9月,主計總處發佈1-7月實質月平均薪資為台幣46786元
2013年台灣民眾平均所得2萬1千多美元,折合新台幣約62萬,等於平均月薪有5萬1千元。
另一份來自主計處的數字
全體國民每月主要工作收入為: 35,374元 /月

對比慕尼黑市政府統計的工作收入, 平均約為 10萬元台幣
這是幾倍?

德國人窮?
歐盟對於個人每月可支配收入不到980歐元、或是一家四口不到2058歐元就算是「窮人」的定義

980歐元=39,200台幣,年收入47萬。
一家四口收入2058歐元=82,320台幣, 年家戶所得98.8萬


德國的物價,在歐洲算低的,如果都不上餐廳, 自己買菜,住社會宅,領補貼, 一個人980歐元還很好用!
這是常見超市,可以看物價
http://www.lidl.de/
http://www.edeka.de/


德國窮人只是無法出國度假, 不是生活不濟

和德國人提雙B ? 是在關公面前耍大刀/班門弄斧嗎? 雙B只是德國的國民車
你可以到慕尼黑市區北邊, 上下班時間站在Ingolstädter Straße 和 Frankfurt Ring路口看, 全部都是 BMW, 各種樣式, 年份都有
那附近可是 BMW 的工廠?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