囤129間房只課稅1.2% 張盛和:總歸戶後 北市可按戶數累進

我記得臺灣前幾名首富有一個是靠出租房屋
我想打房對他來說影響最大吧...
第4戶以上 今年7月起加重課稅

財政部配合房屋稅條例修正昨天預告自住房屋認定標準草案,原則上同一人全國持有三戶以上視為非自住,適用調高後的非自住稅率百分之一點五至百分之三點六,預估有三十萬戶受影響。本項認定標準預告期滿後,預定七月一號正式發布。(黃悅嬌報導)
新修正房屋稅條例第五條已經總統公布,今年六月六號生效。增訂住家用房屋做公益出租使用的稅率為百分之一點二,與自住房屋相同;非自住稅率由原本百分之一點二至百分之二提高為百分之一點五至百分之三點六,地方政府並得視所有權人持有房屋戶數訂定差別稅率。
為利地方政府依循落實,財政部配合房屋稅條例修正提出「住家用房屋供自住及公益出租人出租使用認定標準草案」,自住須符合三大要件,包括房屋無出租使用;供本人、配偶或直系親屬實際居住使用;本人、配偶及未成年子女全國合計三戶以內。換言之,第四戶才會被視為非自住。賦稅署依據一百零三年期最新房屋稅徵起資料初估,同一人全國持有四戶約有三十萬戶,但實際戶數會因移轉、使用情形而有變動。
賦稅署官員指出,財政部日前預告相關認定標準草案,預告期滿後完成簽辦作業,預定今年七月一號正式發布。地方政府即可依據本認定標準視地方狀況及財政需求在法定範圍內訂定差別稅率。

http://house.cnyes.com/News/tw_housenews/Content/20140610120720327890010.htm

政策打房 5月房市量縮整理
根據永慶房產集團研究發展中心統計,5月房市交易量台北市較4月減18%,新北市衰退14%,台中量縮17%,高雄也減少25%。主要都會區中古屋平均單價仍呈小幅上漲。,其中台北市及新北市漲幅最小,分別上漲0.5%及0.7%。
永慶房產集團研究發展中心分析,「囤房稅」及公股行庫緊縮房貸政策,加上明年可能升息,將讓多屋族負擔增加,市場委售量增加,5月較去年同期量增49%,但另一方面,購屋信心也受到衝擊,觀望氣氛轉濃,加上5月中旬連日暴雨作梗,購屋腳步明顯放緩。不過,隨著景氣燈號連三綠,台股站穩9000點大關,消費者信心也持續回溫,整體經濟復甦態勢確立,預期房市交易量即使下滑但仍能有撐,房價在政府積極打房與銀行嚴格風險控管下,走勢持平盤整。




aoc902001 wrote:
第4戶以上 今年7月...(恕刪)


光看"第4戶以上 今年7月起加重課稅"這點就可以看出官員官官相護了!
一人4戶,夫妻就可以有8戶!
小孩再生兩個,四口之家就可以有16戶......(真令人羨慕)
我實在不懂!
真是狗屁倒灶的法令~

選舉要到了,騙騙票吧!

第四房才加稅,前3房利率1.2,第四房才3.6!!根本不痛不癢!
可悲的人民,竟然相信政府要打房. 這次真的要打房了...說了幾百次了.
說真的,空軍們,不要再和政府對做了!!
所謂的第四戶 似乎有加計夫妻和子女

不過坦白講 這標準還是很鬆啦 一個人為什麼要有三間房子?
一間給爸媽 另一間自住 還有一間給小三住?

idfour409 wrote:
要不適選舉到了不然你...(恕刪)


其實總歸一句就是台灣人自己蠢

沒藥醫

曾經在東森電子報ETtoday論壇有位財經學者就主張,大幅增加房屋有成本之土地稅及房屋稅,取消個人所得稅的建議.由於自己是學財務會計的,對於稅法是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所以很贊同這位學者的主張.
因為個人所得稅可以透過規劃做隱藏,所以有錢人可以輕易利用海外租稅天堂做避稅的動作,對於廣大的受薪階層變相是劫貧濟富.如果改成不動產稅做為課稅稅基,不僅讓有錢人無法利用租稅規劃避稅,甚至還可以多課到以前所徵不到的稅.再者,因為持有成本變高,不僅多購屋成本增加太多,也連帶讓建商不敢再大批購地養地,可使土地及房屋價格更趨合理.
只不過最大的阻力並不在政府,而是立法委員.當我們雙目所視十指所指在政府時,請別背後更大的利益在立委手上.每到選舉所要的資金,有很大一部分都來自建商.
以我新購入的房子而言(高雄楠梓加工區附近),全部12樓,共計33戶.我跟主委及幾位住戶推算過,全部售價約2.2億,但是成本頂多在1億左右.如果真的政策能夠如那位學者的方式推行,建商還有可能獲取如此龐大的暴利嗎?
1.5%-3.6%?
1.5%-36%才會痛吧
房屋稅用的標準是最爛的公告現值 與房屋價格
你房屋現值1千萬但是公告現值都是幾十萬
用3%稅率去算 頂多一年幾萬元稅金。
房價一年漲10-20%誰在乎這一點點嗎?
也所以不是實價課稅!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