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金退潮下,房市空頭的"七傷拳"延遲效應


davidsmoker wrote:
實際上影響世界最鉅...(恕刪)


很棒的分析~

看那G2央行資產負債表縮減的幅度真是驚悚
僧(人)多粥(房)少不就房價搶翻天???
留個書籤持續觀察
個人覺得很中肯
所以一直觀望中

majusty66666 wrote:
僧(人)多粥(房)少不就房價搶翻天???


2013年,全台未成交待售物件估計9~11萬戶,房地產交易總額4.7兆
2014年,全台未成交待售物件估計12~15萬戶,房地產交易總額3.7兆
2015年,全台未成交待售物件估計15萬戶以上,房地產交易總額不到3兆

何為僧,何為粥,一目了然。
buybuyhouse wrote:
還好各國陸續QE,央行也持續幫補內力。


各國QE是為了解決岌岌可危的經濟,
因2015全球已進入通縮環境(領頭羊指標是航運股),
錢會從各種金融資產中流出;讓所有金融商品的價值縮水~
而聰明的錢(聰明錢是不分國籍的),會提早離開非美元資產,擁抱泛美貨幣避險,
不會繼續停泊在對應貨幣價值不斷下降國家的房地產
(北市房屋均價去年跌了5%,但如果用美元算~實際上一年已超過10%,
台灣有錢人極大部分是出口賺外匯,收到的美元現鈔的很多~這結骨眼,是不會換回台幣買不動產的)
經濟是因,房價是果;雖有時間差,但必定連動。
maxkingella wrote:
各國QE是為了解決...(恕刪)


非金融操作者,沒有時間,也沒有能力去操作這些金融商品

對比最高收益者,當然房地產的持有者報籌會不如這種的

但對比其他的金融操作者

也許持房地產者的報籌仍在其之上


很多持有房地產者在意的並不是最高的報籌率

而是相對穩定的報籌率

因為他們的本業就足以支撐其日常開銷且還有餘

房地產只是一個避免變成死錢的工具而已

如果要他們除了本業之外,還要花這樣大的精力去研究這些金融商品

而且還不一定會走對方向的情形之下

我想他們可能都寧願放在定存了~~~~


歷史以來,操作金融商品而有獲利者,我想不到10%

有大獲利者,我想不到1%

大部份的人都是花了精神還賠了一大筆錢

直接歸零的更是不在少數

所以這種要讓原始持有房地產的人投入其他商品的建議

我看還是看看就好~
stephen02 wrote:
非金融操作者,沒有時間,也沒有能力去操作這些金融商品
對比最高收益者,當然房地產的持有者報籌會不如這種的
但對比其他的金融操作者
也許持房地產者的報籌仍在其之上


房地產是有週期的
台灣不動產的報酬,只有在台北,過去的10年特別好;
2000年以前,是價格10年不動,什麼捷運通車利多通通都沒用~
而台北以外的地方,普遍大漲也是2010年以後的事,多頭其實只走了短短3~4年,
而且這些資金都是從台北流進去的,時間到了自然會跑掉~

stephen02 wrote:
很多持有房地產者在意的並不是最高的報籌率
而是相對穩定的報籌率
因為他們的本業就足以支撐其日常開銷且還有餘
房地產只是一個避免變成死錢的工具而已
如果要他們除了本業之外,還要花這樣大的精力去研究這些金融商品
而且還不一定會走對方向的情形之下
我想他們可能都寧願放在定存了~~~~
歷史以來,操作金融商品而有獲利者,我想不到10%
有大獲利者,我想不到1%
大部份的人都是花了精神還賠了一大筆錢
直接歸零的更是不在少數
所以這種要讓原始持有房地產的人投入其他商品的建議
我看還是看看就好~



無建議任何人,投入任何金融商品;
其實台灣人不安全感很高,
持有外幣作資產配置的人絕不在少數,
而做出口起家中小企業主,收的也都是外幣,
做資產配置不見得是要換回台幣,特別是台幣長勢看貶的這時間點

而我也從未否認過不動產的投資價值,
時間放長期來看,"好地段的不動產",行情必定會隨著經濟成長上去~
尤其是收租效益超高的店面~有史以來就是有錢也不一定買的到,
我認識的房產投資高手資產配置中,能帶來大量穩定現金流的店面一定是必買的,
並不是住宅。
但至於不好的地點,資金退潮後,想便宜賣還不一定找的到買家。
我的爺爺留下了不少土地,但都是發展不起來的丘陵地,
30年前1甲可以賣到100萬,聽說前幾年鄉漲,有1甲賣到300萬的,
但現在要賣這價,也不一定找的到買家~
別忘了當年定存利率可是超過10%的,這種地方的漲幅,
算上通貨膨脹根本留著是在賠錢了。

至於不動產投資,真正有財力的人,一定是配置有潛的土地和店面,
絕不是像前幾年這樣,資金行情掩護下,
隨便一個菜鳥笨蛋投資客買個郊區鳥籠住宅,短短幾個月內就能隨便漲~
這波行情是靠資金撐起來的,資金退水後,最終必定有一大堆地方會被打回原型~
至於頂級豪宅,不在討論之列;
因為那是超級大戶在玩的玩具,已經屬於藝術品了,
買賣必須要靠這些大戶的認同,否則一切白搭~
maxkingella wrote:
房地產是有週期的台...(恕刪)


很多的地方打回原型是必然

但很多的地方仍具備強大的保值性

購買土地及店面當然最好

但需要具備的眼光及財力,也絕不是普通人所能及

這種的投資,說了也等於沒有說

因為中產階級也一樣需要尋求資金的落腳處

退而求其次去尋求安全的住宅標的才是最大宗的.......


對短線投客而言,10%也許就會叫苦連天了

但對於長線置產客而言

這只是水面的漣漪


短線客進進出出,只會產生小波紋

長線客、置產客進出才會產生大波浪

但要長線、置產客大量進出,沒有讓他們看到重大的經濟或政治事件

是很難動搖他們的信念的

目前有了嗎?我只能說

還處於觀察階段而已.............別自已嚇自已


不過,對於房地產,我說的部份都不含台北市內湖以外的地區

因為

我不懂,也不想懂,也沒有這樣多的時間去搞懂..........

maxkingella wrote:
第七傷:房價跌幅超過高貸款乘數的自備款,30年房貸首購族資產歸零,荷包大傷。


還有第八傷:社會宅陸續開工
雖然不是人人都能住
但只要有人去買
一定會影響既有市場的行情

看來房地產中短期不會是好的投資工具了
我都建議身邊的朋友
趁還沒有明顯下跌快下車
不然下不了車就麻煩了

我自己最近賣房
信義房屋不要說是收4%的仲介費了
殺到剩下不到0.6%的仲介費,信義都說可以
可見買氣低迷
竟然還有人說信義仲介費很難談




cobrawu wrote:
社會宅人人都能住嗎?...(恕刪)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