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錢在身上 VS 花錢在房市

科瑞岱爾 wrote:
剛才看到有人貼法拍...
有錢的不如去消費把錢花在自己身上,旅行、換新車、買音響、吃大餐都好,因為至少自己有享用到,
(恕刪)


年輕人最大的本錢就是無限的可塑性,
趁年輕培養 第二專長/第二證照/第二學力/第二外語,
這種投資是影響你一輩子的,
未來的世界比現在更競爭,全球化人才的流動是更明顯,
好的會更好,金字塔頂尖會更尖;底部會更平,因為差異化不大,
當大家都會1種專業,1種外語,1種證照,1種學力的時候,你跟大家並沒有不一樣..

20,30年前的人可以一招半式打天下,不代表你也可以,
現在是跟左岸跟世界競爭,
島國,閉門鎖國的想法不改變,世界不會因為你而停止前進.

只想到眼前的享樂 VS 最近一篇"無一技之長但是要領高薪"
怎麼覺得你講的跟我看到的完全不同

我看到的新聞都是說法拍件數屢創新底,利率又持續走低,少有優良物件流入法拍市場

不過同意你的結論,就是儘量把錢拿去吃喝玩樂,你有沒有發現外勞拿的手機都是比他們的主管更貴更好的,而且幾乎半年就會換一支新機,穿的一定是Nike、愛迪達不會是路邊攤
反而是台灣人一支手機都用兩三年,因為他們不把錢拿去換物質享受,也不可能在台灣置產
好吧,我知道這樣的比喻不是太恰當,換個方式說好了
有上進心的人不會想說反正我買不起房子或買了怕資產縮水,就把錢拿去吃喝玩樂而是會好好把錢存起來投資或等待更好的時機

特地發一個文章要大家快快把自己的錢花掉不要拿來買房子,應該是怕房價下跌的時候,別人滿手鈔票會跟你搶吧
看來你跟那個什麼屎味一樣,真的很想買對吧?
別以過去的經驗看未來,這次完全不同,高房價、高空屋率、高房貸但低所得、低人口成長,這些非常不利因素都是以前台灣沒有同時發生的。

現在應該是假如買1000萬房子,貸800萬元,過一段長時間,因為房價已經炒很高加折舊,房子賣一賣只剩500萬元,你損失不只500萬元還加利息,而這些損失卻讓你揹債揹到長期過地獄般的生活,此外,這些年台灣產業已掏空,未來工作能不能穩定也頗有疑問。

以前可能笑人家旅行吃大餐花錢,或買車、買手機折舊,未來可能換人家笑省吃儉用揹了一輩子的房貸,自己都沒享受到甚麼,換得資產卻不斷跌價中,房地產跌起來多是百萬元起跳,跟車子手機折舊比,車子手機還真是小巫見大巫。

iem3000 wrote:
在房市中抱著的資產, 如果以長期來看都是大賺居多, 假設當時自備100萬貸款400萬買了間500萬的房子,10年間從500萬漲倒1000萬, 即使現在跌回900萬,房子賣了還了貸款400萬手上還剩500, 還是算賺了400萬吧,而您當時用100萬買的車子恐怕只剩現30萬而已...

mesonny wrote:
房子賣了確定能還清貸...(恕刪)


不可否認,任何物品都有可能漲價或跌價啦

只是,看看台灣的歷史紀錄,車子應該超過9成都是跌價的,而且很難漲超過當時的新車售價
(這幾年流行整理三四十年車齡的老車,但是,又有幾台車能夠賣 高於當時的新車售價呢?)

但是不動產雖然漲漲跌跌,有些地區可能還沒漲回來到 搶建 之前的價格水準
(民國80年前後在大桃園地區蓋的華夏或大樓,當時一坪15~20萬,現在還不見得有漲回來咧)

但是,不動產應該有超過一半是漲價的

那就看每個人的風險承擔能力囉
科瑞岱爾 wrote:
別以過去的經驗看未來,這次完全不同,高房價、高空屋率、高房貸但低所得、低人口成長,這些非常不利因素都是以前台灣沒有同時發生的。

現在應該是假如買1000萬房子,貸800萬元,過一段長時間,因為房價已經炒很高加折舊,房子賣一賣只剩500萬元,你損失不只500萬元還加利息,而這些損失卻讓你揹債揹到長期過地獄般的生活,此外,這些年台灣產業已掏空,未來工作能不能穩定也頗有疑問。

以前可能笑人家旅行吃大餐花錢,或買車、買手機折舊,未來可能換人家笑省吃儉用揹了一輩子的房貸,自己都沒享受到甚麼,換得資產卻不斷跌價中,房地產跌起來多是百萬元起跳,跟車子手機折舊比,車子手機還真是小巫見大巫。


很多不懂房地產的總會說房屋折舊什麼的,其實房價漲是土地在漲,通膨在漲,且漲幅大大的超過折舊
所以房子很少在跌的
看短期總會有漲漲跌跌, 但是任意挑一個房子比較10年間漲跌, 漲2倍的多, 而跌超過20%的恐怕沒多少
當初有上船的都以經在吃香喝辣了, 唱衰會翻船的還是在唱...

講個誇張一點的, 只要有了通膨, 怎有不賺的...
舉個例子
假設10年前我花了20萬片雞排的錢(35元*20萬片=700萬)買了一間房子
現在即使房市超差跌到剩下18萬雞排的錢了(舉最誇張的例子了,10年之間很少跌成這樣的了)
但是現在雞排一片$50元, 因此我的房屋市價剩下900萬元, 還是賺了200萬, 還掉貸款淨賺200萬

iem3000 wrote:
很多不懂房地產的總會說房屋折舊什麼的,其實房價漲是土地在漲,通膨在漲,且漲幅大大的超過折舊
所以房子很少在跌的...(恕刪)




所以房價實價再跌的時後,要乘以2倍,因為還要加上折舊跌幅,跌的時後是用兩倍跌量,漲的時後就不用,已包含折舊

現在成交量大跌,房價也跌,看來可能開始進入主跌段,法拍是落後指標,不會這麼快就出現大賣壓。之前已有些台北知名豪宅被拿出來法拍且價格一直跌,不是沒有優良物件。

台灣這次很多房地產不利因素是過去都沒有發生過,想以過去經驗預測未來很難,尤其是現在是超高房價。

買1000萬但貸800萬元,跌到500萬元,那可是賣掉都還不夠還貸款,叫做負資產,比那些外勞更慘,那些外勞還至少有享用到,知道Nike長甚麼樣,也沒負債這麼高,知道用些好東西犒賞自己,比起有些人高檔買房而辛苦揹房貸,只能買五分埔衣服,三餐吃最差的(可能有損健康)、手機買最便宜中國制的連iphone都沒摸過,結果是負資產,所以先別嘲笑那些外勞,搞不好過一陣子,很多負資產還很羨慕他。

哈哈! 高檔套房貸不是有上進心,是被資產重分配。

你不用擔心我跟你搶,我已經很夠住,成本也很低,地點也很好。這次跌下來我也不想買,一個可能長期在谷底的資產,何必把資金投進去,與其拿錢給建商幫他養豪宅名車,還不如自己拿來環遊世界,開開眼界。高檔套房地產像是宏達電買在1300元一樣,還不如買些東西犒賞自己,至少有享用到,但這種進步思維你很難理解。

現在老找一些涉世未深的年輕人來套幾十年的房貸,更好笑是當今政府有人提議40年房貸,真是竭澤而漁,把未來消費主力都騙去幫建商投資客高檔解套,假如真的成功了,台灣未來會很慘。

前面有一位拿雞排通膨來支持目前房地產市場,那真的是不懂經濟,假如這麼簡單,油價不會跌到一桶只剩30多美元,只要是嚴重供過於求,像是目前台灣的房地產(高空屋率、低人口成長、低薪資),即使真的有通膨也輪不到它,因為需求少加上價格還沒跌到合理。

doreen945 wrote:
怎麼覺得你講的跟我看到的完全不同
我看到的新聞都是說法拍件數屢創新底,利率又持續走低,少有優良物件流入法拍市場
不過同意你的結論,就是儘量把錢拿去吃喝玩樂,你有沒有發現外勞拿的手機都是比他們的主管更貴更好的,而且幾乎半年就會換一支新機,穿的一定是Nike、愛迪達不會是路邊攤
反而是台灣人一支手機都用兩三年,因為他們不把錢拿去換物質享受,也不可能在台灣置產
好吧,我知道這樣的比喻不是太恰當,換個方式說好了
有上進心的人不會想說反正我買不起房子或買了怕資產縮水,就把錢拿去吃喝玩樂而是會好好把錢存起來投資或等待更好的時機
特地發一個文章要大家快快把自己的錢花掉不要拿來買房子,應該是怕房價下跌的時候,別人滿手鈔票會跟你搶吧
看來你跟那個什麼屎味一樣,真的很想買對吧?

科瑞岱爾 wrote:
前面有一位拿雞排通膨來支持目前房地產市場,那真的是不懂經濟,假如這麼簡單,油價不會跌到一桶只剩30多美元,只要是嚴重供過於求,像是目前台灣的房地產(高空屋率、低人口成長、低薪資),即使真的有通膨也輪不到它,因為需求少加上價格還沒跌到合理。


會拿油價跌跟宏達電當做例子證明沒有通膨的人,說有多懂經濟
所以你是覺得過去50年空屋率很低、薪資成漲超高囉?再者, 人口再怎麼低成長也都還是正成長
這完全跟油價變化的原因(中東產油國大量生產打低價消耗暫並殲滅美國頁岩油商)不一樣,
除非台北市區能夠生出多的土地或是台灣人口短時間內減少到2000萬人以下

對了,我也沒有說一定要買房,如果你有6~7%投報率的工具,也應當把一定數量的錢拿來投資抵抗通膨,進而產生被動收入
或是拿來投資自己, 幫助自己創造更高的主動收入
千萬不要只是拿去定存,1%比通膨率還低的定存利率只會讓你越存越窮
不過如果只想著現在的快樂那也是個人的選擇,沒有對錯
科瑞岱爾 wrote:
別以過去的經驗看未...(恕刪)


那就假設房子1000萬。
那你有沒有請你的家裡長輩或親朋友好友趕快現在假設房子市價1000萬賣掉,然後過幾年再用500萬買回來,或附近條件相似的房子買回,如果不算交易手續費跟稅金跟房租,買回來還可以海撈500萬。

不然六七百萬買回,扣掉一些費用也有幾百萬的獲利,看他們有沒有說什麼?

晴天心情 wrote:
那就假設房子1000萬。
那你有沒有請你的家裡長輩或親朋友好友趕快現在假設房子市價1000萬賣掉,然後過幾年再用500萬買回來,或附近條件相似的房子買回,如果不算交易手續費跟稅金跟房租,買回來還可以海撈500萬。


講得很好啊,真有那麼看衰房價就應該現在甩賣, 幾年後半價買回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