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租代買PK以房養老這種人「老了就輸了」

政策年年在變,你確定30~40年後還一定有『以房養老』這個政策嗎?

就算有好了.... 到那時房價還是能讓你領4萬? 不會變1萬、2萬嗎?

而且有小孩的人,通常房子應該都會留給後代... 有可能拿去換『以房養老』嗎?


一堆號稱【專家】的,真的是專家?,還是【專門騙人家】的?

如果只談資產,當然有房好。
如果把拚資產的「成本」也算進來,就不見得了。
你願意花多少健康在房子上?
有房的人「老了就贏」?真能健康到老?
房蟲族吸血過活,當然輕鬆寫意。
終生辛苦拚自住者,請詳加考慮。萬一套現時,遇到房價大跌,更慘。

錢夠,當然會買房。
錢不夠,就租房。
沒錢硬要買,就得犧牲健康去換錢。
能健康快樂活到老,才是贏家。
房子總是個資產
退休後有個房產總比啥都沒有好吧
至少可以自住不必再付房租
或者可以賣掉以大換小轉現金
甚至當下收租還可補貼生活費
未來收租可以當做退休金
鬼話連篇,什麼房可以30歲時勒褲袋一買,60歲退休還能四萬租人?
nomi888 wrote:
月領四萬?不是只有靠買房吧,買個保險公司的年金險,總繳保費約600萬(依保險年紀),又沒有房屋折舊,房價泡沫,地震或火災損失.各種稅和維修費用等的問題,養老靠房屋,風險太大!
其實用點頭腦想,台灣自有房屋率那麼高,加上人口減少,連建商都急著拿房屋換現金,銀行會笨到收一堆最後換不了現金的資產嗎?


請問20年前房地產多少錢?20年前4萬能做甚麼?而現在的4萬又能做甚麼?

這完全沒考慮通膨因素.... 保這種保險,20年後領4萬能幹嘛?這不是找死的主意嗎?
寫的是誇張點…

但是思維方向是正確的,

應該這麼分析

如果25歲開始買房,1,000萬的房子,

此時你租人,自己住公司宿舍或家裡或租房,

那你在45歲還完房貸,

算你沒結婚,1個人好了,

算房子沒漲好了,

如果再幹10年,55歲退休好了,

那你就會有這10年的資薪加上一間房,

此時你把房賣了,換一間二手的一房一廳的,

算300萬好了,

剩的700萬去買間2房2廳的租人1萬5,

然后找份簡單打工性質的工作,

再加上后面10年工作存的錢和房租,

真的是不用什麼煩惱了吧。

jason_vaio wrote:
如果25歲開始買房,1,000萬的房子,

此時你租人,自己住公司宿舍或家裡或租房,

那你在45歲還完房貸,...(恕刪)


有多少25歲的年輕人,不靠家裡就有頭期款可以買1000萬的房子?

現在又有多少工作可以讓年輕人的收入能在25歲就負起近千萬的房貸? 而且要能持續還20年?

沒有長輩當靠山,在現實上根本很難啊
huron wrote:
年輕時居住地點受限於工作機會

而機會大多在都會區 房價高昂

退休後只要有基本生活機能和醫療資源就可以

選擇範圍寬廣得多 便宜房子一大把

年輕時租屋而退休後買屋比較適合大多數人


觀點相同

除工作機會,還有一點是小孩教育需求

租北市20年到小孩上大學後,郊區隨便買

或者現在買郊區20年

各有選擇


重點是,要用相同月租金來換相同房貸金額來看租房及買房的地點差異

如月租25000 可以租在北市公寓三-四房
月付房貸25000,可以買哪? 大概三、林的兩房加車位吧,淡水應該可以上小三房
(自備款及裝潢費算天上掉下來的好了)

如果外縣市買跟租的地點完全沒差,那當然是找時機點買房了
大家都在未來論,卻又不願面對少子化的趨勢

人口下降的情況下,又不想租給老人,房子條件要多好?付出的代價要多高?
按照這種作法
這間房就是單純的理財規劃或資產配置
用二十年的薪資收入投資在這間房子
結果是好是壞很難說
眼光和運氣都非常重要

25買房
或25歲開始存股
或存錢到35買房
或存錢到35買股
或25開始存銀幣銀條
....

可能性太多了
那個策略才是贏家


jason_vaio wrote:
寫的是誇張點…
但是思維方向是正確的,
應該這麼分析
如果25歲開始買房,1,000萬的房子,
此時你租人,自己住公司宿舍或家裡或租房,
那你在45歲還完房貸,
算你沒結婚,1個人好了,
算房子沒漲好了,
如果再幹10年,55歲退休好了,
那你就會有這10年的資薪加上一間房,
此時你把房賣了,換一間二手的一房一廳的,
算300萬好了,
剩的700萬去買間2房2廳的租人1萬5,
然后找份簡單打工性質的工作,
再加上后面10年工作存的錢和房租,
真的是不用什麼煩惱了吧。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