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租代買PK以房養老這種人「老了就輸了」

「以租代買」對上「以房養老」,不同人生觀對於房地產的看法大不相同!為了每月支付房貸,許多人生活過得相當節儉,遭他人嘲笑「窮到只剩房子」、「屋奴」更是家常便飯。不過專家批評訕笑的人,「老了就知道」,未來每個月靠著以房養老就能月領4萬元,「沒房子的呢?」。

若給你重新選擇的機會,你想要「先苦後甘」還是「先甘後苦」呢?受到高房價排擠影響,愈來愈多年輕人把「以租代買」視為人生座右銘,對於其他買房者,卻抱以「看好戲」的心態,認為這種人「買貴了」、「窮得只剩房子」、「屋奴」,不過專家提醒,其實買房不只是換取一個居住地點,老了還能換錢吃飯,「這不好嗎?」 長期耕耘租賃市場的包租公律師蔡志雄在其臉書表示,年輕人對於買房的態度,應該是「該如何努力買房」,而非「要不要買房、想不想買房」,畢竟有房子的人,到了老年時至少還能「以房養老」,月領4萬元,「沒房子的人呢?」。 投資專家楊馨也認為,雖然許多人認為薪資低、房價高,感嘆自己「生不逢時」,但重點不在於你所處的年代,關鍵仍是「人」的心態,如果能「吃別人吃不了的苦」,未來自然能享受別人享不到的福,畢竟「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自然也不會讓你白白受苦,別到年紀漸長時才努力,屆時想做事情也會力不從心。

https://news.housefun.com.tw/news/article/217434129202.html



畢竟有房子的人,到了老年時至少還能「以房養老」,月領4萬元,「沒房子的人呢?」。


文章關鍵字

enzo69356 wrote:
長期耕耘租賃市場的包租公律師蔡志雄在其臉書表示,年輕人對於買房的態度,應該是「該如何努力買房」,而非「要不要買房、想不想買房」


年輕人應該是想辦法 多賺錢多存錢並做好的投資
而買房並不一定是好的投資 股票有相對高點 房市也是一樣的
以美國的例子 幾十年的長線下來 房子的增值未必趕的上股票喔

自己看過的例子 有溫哥華短短幾年就翻倍淨賺個台幣五千萬的
也有在底特律短短幾個月 賠掉了四千多萬的

不過自私一點想 當然是大家都買房啦
不然我家台灣的房子要賣 沒人願意買怎麼辦阿

根據外電報導香港的經濟還有房市都呈現萎縮的現象
香港房市從去年九月至今跌了12.55%
香港第一季經濟GDP萎縮

難道台灣的房價就是無敵的 只漲不跌?
還是空頭市場要來臨前 大家害怕中?
我家台灣房子不只一棟房價千萬不能跌阿
凌晨3點多還發這種文? 真的是辛苦你了

為了業績不辭辛勞,也或許是工作壓力所逼吧

看來房地產業者真的是急到跳腳了,這萬年梗還拿來繼續用

千想萬想都沒用,房價泡沫化時代已經來臨

唯有順應這股巨大的浪潮才能生存啊

未來10年內只會看跌不會在漲啦

不用到老啦,到時候說不定8成人口都搬去對岸住了

你還被綁在台灣領那一點死薪水

房價也跌到當初買價的4成

每天怨嘆著早知道當初沒買房多好....

問題的重點在於以後的漲跌 如排除此因素 有房才是最後的贏家
月領四萬?不是只有靠買房吧,買個保險公司的年金險,總繳保費約600萬(依保險年紀),又沒有房屋折舊,房價泡沫,地震或火災損失.各種稅和維修費用等的問題,養老靠房屋,風險太大!
其實用點頭腦想,台灣自有房屋率那麼高,加上人口減少,連建商都急著拿房屋換現金,銀行會笨到收一堆最後換不了現金的資產嗎?

nomi888 wrote:
月領四萬?不是只有靠...(恕刪)


600萬保險分20年繳,一年30萬,平均一個月25000,20年後還要擔心保險公司在不在,20年後的4萬能買啥

enzo69356 wrote:
「以租代買」對上「...(恕刪)

一堆人買下去就養活不了自己和家人了
哪來以後養"老"?
我蠻支持以房養老政策。又老又窮的時候,如果還有房抵押借錢出來花用,不必看兒孫的臉色過日子,多少被遺棄的老人就是沒錢啊!以房養自己,有剩慷慨給兒孫,各個都會留在身邊。如果兒孫有能耐繼承,就不會是銀行的負擔。
年輕時居住地點受限於工作機會

而機會大多在都會區 房價高昂

退休後只要有基本生活機能和醫療資源就可以

選擇範圍寬廣得多 便宜房子一大把

年輕時租屋而退休後買屋比較適合大多數人

但是話說回來

買房或租房都沒有一定

符合自己的需求、能力

將金錢和時間運用在最有效益的地方

該買就買 該租就租

標題的主軸還是要看未來20年的房價,
漲當然,若跌呢?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