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 - 樂居網 (實價登錄 + 門牌)

larrytyan wrote:
請問 - 樂居網的實...(恕刪)


調出來該棟建物的所有建物謄本,就可以比對出來了。
除非該層有兩間坪數一模一樣的標的,
不然,地址是可以達到100%精確。


freesia-lee wrote:
今天在逛突然發現有...(恕刪)

那沒有要賣的不就樂壞了...?
此網站何時可以包括台南,高雄的實坪實價資料啊?期待中.

看房很久了,但,才(財)不如卿,乃覺三十里(還在等)
只是最近翻自己的看屋紀錄筆記,發覺,,
所有看過的大樓廣告,都寫公設比31%~35%左右,但近日仔細看,
(主建物+車位實坪(約4.5P)) / (總建坪) 幾乎都約0.55,換言之,
實際公設比都在約45%.
自己一直都沒注意到有此差別啊

期待樂居網的實坪實價資料.
WanderingStar wrote:
此網站何時可以包括台...(恕刪)


把車位放進公設比裡計算,比較不公允吧?
這樣一來,同個社區裡,沒買車位的公設比低、有(多)買車位的公設比高,
感覺起來也很怪~

WanderingStar wrote:
所有看過的大樓廣告,都寫公設比31%~35%左右,但近日仔細看,
(主建物+車位實坪(約4.5P)) / (總建坪) 幾乎都約0.55,換言之,
實際公設比都在約45%.


算公設比,車位要拉出來算,沒人混在裡面算的。
(1)車位也是大樓的一部分,和主建物一樣也是消費者出錢使用,為何不記錄他的公設?

(2)現行的公設比算法的確是以把車位剔除為常規的,這本人也知道,但個人的經驗是,看實價登錄上的"單價",即使是同一件建案,也
有代書故意或疏忽把車位計入.本人曾為了瞭解市場,把某數百戶大型建案已交屋(一年內)同房型同大小的單價總價逐一比較,發覺總價變化不大但單價波動嚴重,仔細看,原因就是在登錄時,有時把車位計入來算單價,有時不計入,造成單價波動.因為都是第一手交易,應都是代銷公司經手的,同一建案以不同方式登錄,只能說故意的成份高,疏忽成分少.建商目的為何?為何不怕被罰其登載不實?

(3)標準車位是6X2.5 m^2,約4.5p,如是小車位5.75X2.25 m^2 更只有3.91p,但去看權狀,或實價登錄,不登記而籠統含在"共同使用"的建商大有人在,在有登記的數字中本人見過6.5p,8.75p,9.27甚至10.5p的,簡直隨便他登記,但其(車位價/車位登記面積)一般會比建物的單價低,因此如把車位納入公設紀錄,就可達降低單價的效果.

(4)如果想推行實坪制,就應加入車位計算公設,否則車位公設就是一大漏洞.登記不清不楚最易呼攏消費者.


WanderingStar wrote:(1)車位也是大樓的...(恕刪)

電梯是公設,車道是公設
因為誰都可以用

車位是公設?所以誰都可以停你的車位?
應該不對吧?
而且有的車位還是獨立的產權
更重要的是車位都是另外花錢買的,跟公設有啥關係
我覺得你想用公設來規範車位不合理
WanderingStar wrote:
(2)現行的公設比算法的確是以把車位剔除為常規的,這本人也知道,但個人的經驗是,看實價登錄上的"單價",即使是同一件建案,也
有代書故意或疏忽把車位計入.


內政部實價登錄上的單價,有沒有把車位計入,
純粹只是規則改變了而已,早期是一起算,後期是分開算...

在實際市場上,早期後期都是分開算的。
澄清,
本人所謂"車位納入公設計算"的意思,並非是"把車位當公設"計算,而是(車位的價錢和坪數)也應該包含在交易(單價,公設比)的計算公式內.

目前
交易總價包含(建物價+車位價),移轉總建坪包含(主建物+附屬建物+公共使用+車位)
"公共使用"不含車位相關的車道等,而

公設比計算:不納入車位,只算(公共使用)/(主建物+附屬建物+公共使用)
單價計算:不納入車位價,只算(建物價)/(主建物+附屬建物+公共使用 坪數)


中古屋交易時計算單價又習慣把(車位的價錢和坪數)納入.


WanderingStar wrote:
澄清,
本人所謂"車位納入公設計算"的意思,並非是"把車位當公設"計算,而是(車位的價錢和坪數)也應該包含在交易(單價,公設比)的計算公式內.
目前
交易總價包含(建物價+車位價),移轉總建坪包含(主建物+附屬建物+公共使用+車位)
"公共使用"不含車位相關的車道等,而
公設比計算:不納入車位,只算(公共使用)/(主建物+附屬建物+公共使用)
單價計算:不納入車位價,只算(建物價)/(主建物+附屬建物+公共使用 坪數)

中古屋交易時計算單價又習慣把(車位的價錢和坪數)納入.


我覺得你是一直搞不清楚法規對於車位的規定,
導致你一直出現奇奇怪怪的想法...

舉個例子,你知道法定停車位和增設停車位有甚麼不同嗎?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