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囤房稅更重要的稅:低度利用稅

既然像樓主說的那麼好賺,樓主應把所有照片中的低樓層都買下來,重蓋成高樓層啊。反正不用擔心錢啊~
樓主這招行不通,土地是私有的,不能這樣搞,會出事。
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學日本,增加許多額外的檢查規範跟稅制。
例如 :

建物維護費,規定幾年內必須整建建物外觀拉皮。(維護市容跟防止外牆掉落)
耐震測試標準,建物幾年內的必須符合多少耐震標準。(建築防災安全)
無障礙建物標準,必須要有電梯等無障礙設備。(因應老人化社會)
防火逃生標準,必須要有一個以上室外安全逃生梯。

這些標準下去,不符合的建物就幾年內要求拆除重建,如此簡單。
影片會說話,睜眼說瞎話上來消毒最不可取
囤房稅都直接凍結了,別在想什麼旁門左道打房了好嗎?

台北市以後一坪就是一千萬起跳,新北一坪500萬,

桃園、新竹、台中一坪至少200萬,高雄一坪也是500萬,

到時候基本工資大概變成28k,平均月薪成長到45k,

以後大多數的人租不起房子,只能合租,五六個人擠7坪房將成為常態。
讓仲介從市場消失才能讓房地產回歸真正市場機制!

所以馬雲看到商機了⋯⋯
直接改成每人名下最多三間房子,總坪數不得超過120坪。超過的部分每年房屋稅地價稅克10%,且超過的這部份遺贈稅通通改成80%。這樣應該就不會有人敢再屯房。
我們最討厭共產黨!

但卻一直學習共產黨的老路線 鬥地主!
AAABBB3102 wrote:
我們最討厭共產黨!

但卻一直學習共產黨的老路線 鬥地主!




地主蓋大樓賺更多錢,又免徵低度利用稅,

這是哪門子鬥地主?
renewhouse wrote:
地主蓋大樓賺更多錢,(恕刪)


賺錢?版主是裝不懂嗎?
台灣土地私有,而房地產的增值正確來說,是土地的增值高過房屋的減值(折舊)所產生的結果,地主把原來的低房地比(低容積)換成了高房地比,結果是握有的增值部分(土地)減少,而房屋的折舊依然,一定時間之後,那來的賺錢?
renewhouse wrote:
先用一張google(恕刪)


台北市貴....是因為地段貴

老公寓全砍,變成漂漂亮亮的大樓

增加了很多供給

結果?

還是 貴...貴....貴....貴....貴....

我N年前就說了,不必替台北獻策,沒用

台北市價錢打不下來的

台北市要是價錢下來

淡水,林口,三峽,桃園,誰要住?
請問下是那邊有500%容積率? 我查到住宅區最高是住32 住41 400% 商業區才有500+的
但你蓋房子還要考慮建蔽率跟高度比
還有臨路退縮之類的~~
我覺的樓主應該想太多了~
北部的建地這麼貴的狀況下 我相信大家都是在符合法規(甚至偷超過一些法規)下去建的吧~~
有人這麼的佛心沒建滿的嗎?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