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 給小孩最好的禮物不是教育

就是個故意挑起觀眾神經刷流量的文章而已
地主言論比投資客更沒參考價值
一般人認真血尿打拼開槓桿還有機會當投資客
當地主?地從哪裡來?還不都祖傳的
人家出生那刻身價就贏大部分人了,價值觀和大眾基本沒啥交集
制度這部份 講到重點了
有一間房子 無貸款

在台灣很難餓死

找份簡單工作,領個 台幣4萬 不難吧

台灣健保體系也很完善

真的不是每個人都是天縱英才

大部分都是普通人而已

重要是身體健康

這樣人生已經比很多人強了!

房子就是基本保底 至少有退路
十三年前因為太太懷孕,
從原本租屋被剛需給硬架著買房,
雖然房貸也是個負擔,
但房貸不超過可支配所得的三分之一,
起家厝養大了兩個孩子,
生了第三個以後,
2017年底也算是剛需買了第二間大房子,
第一間的收租投報率高就一直出租,
第一間如今賣掉了,
算算價差可能超過我這幾年養大這些孩子的花費。
不是所有人一生下來可以不用努力跟你談制度,人的一生必須努力會苦一陣子,若你懼怕苦一陣子東躲西躲,你接下來會苦一輩子
這是一篇無聊挑事的文章, 就像有錢醜男跟沒錢帥哥選一個一樣直接無腦二分法,
事實上相較工薪階級大部分有產階級更為重視教育,在教育的投資上更是數倍到數百倍的差異。
所以人家說有錢家庭的孩子什麼都比較會, 有錢男人的太太通常也比較美, 當然生下來的二代就是又帥又有錢囉~

還有,也不用特別寫在台灣怎樣, 其實這套到世界都一樣, 原PO心態不就是因為我沒有, 所以要那些有的也不好過!但那些資本家,實業家甚至是投資客身上背的貸款及壓力, 您有背過嗎?
講解制度差異的文章,總比某些人每天洗版面
只為了挑起買房跟不買房的人的對立引戰文強多了

人生在世也才幾十年...一定要買房背房貸結婚生子才是正常人?
其實那只是既得利益者提倡的概念,確保他們可以世世代代立於人上

正常百姓生活過得下去,開心就好,看看土耳其一個地震
多少人說不定貸款買的房子都還沒繳完就沒了...甚至連家庭都破碎了
假設還能活著也是要多打拼很久才能回到地震前,真的要珍惜當下
不要什麼事情都想著以後退休之後再說...年輕就是要工作還貸款
能不能活到退休以及到時身體是否健康都不一定...

當然我的文章對於既得利益者來說很刺眼...因為違背了他們想要的社會階級風向
但這也是網路世代的好處,既得利益者無法只靠買斷媒體以及報章雜誌來控制大眾
各種角度思考的文章都能夠看到,讓大家都能自己來判斷自己要的生活是什麼
這種文章真好笑
不過是包裝仇富的心而已
為什麼說這種文章好笑
我有朋友家是所謂的地主戶
也有所謂的包租婆
也有親戚海外是靠租金的


第一
人家這些資產可不是天上掉下來的
在他們家族裡面
總有一代人是拼命做的
所謂前人種樹後人乘涼的道理就在這
你要去說以前台灣多怎樣
那你的父母你的祖父母當年在哪裡在幹什麼
總不會是孤兒吧
要怪人家太有錢
不如先回家罵父母擺爛

第二
以前可能還有什麼蠻橫暴發戶啦啦
現在富裕的家庭對於子女的要求與教育都是相當嚴格的
你會看到那種富二代囂張跋扈
要嘛就是私生子
不然就是已經很罕見的暴發戶
再不然就只是片面資訊的抹黑
我個人認識不少富裕的家庭、家族、個人
也許是富一代、富二代甚至是富N代
我可以告訴你
一個人有錢以後就想要名聲
所謂衣食足而知榮辱
那就會有相當嚴格的要求與教育了
我從小就唸某知名私校
同學中有些是大財團的兒女
他們現在大多數都接手家業了
我偶而還會在新聞看到這些同學朋友
他們的成長過程有很多常人不能接受的磨難
不要只看到別人家有錢
沒看到人家的辛苦

就像很多人喜歡嘲諷的那個某家公子
總說人家靠爸神豬富二代
我間接認識他家成員之一
人家家的要求與嚴格根本不是你想像得到的
當你還在那邊跟家人吃大餐跟朋友看電影的時候
人家都還在努力著
在我看很多人只是眼紅人家罷了

不就是遊戲打太多了
才以為自己運氣不好抽到不好的角色
電影連續劇看太多了才會有被害妄想症
要說以前台灣處處是機會?
怎麼不先回家怪父母以前擺爛
再來在怪自己從小到大成績不好能力不佳
現在台灣還有沒有白手起家的一代?
不管你有沒有認識
但是我有

總之不要扯一大堆東西去包裝自己那顆仇富的心
當不了富二代
至少可以做富一代
講那堆有的沒個只是自欺欺人罷了
一個總是說著「都是別人害的自己才不成功」
對我來說
就算對方真的有能力也不要跟這種人合作
有人看過哪個所謂的成功人士是“怨天尤人、推卸責任”的?


順帶一提
有些人會覺得富二代富三代傻憨憨的
然後覺得那些富二代富三代都不知道要與別人競爭
自己比對方更有資格當富二代
其實那不過是人家的家教好
對於人事物會退讓而已
因為越底層的競爭越野蠻
一個很簡單的道理
某國人去吃到飽經常在那邊搶食就是好例子
可能他還笑你不搶東西根本吃不上菜呢

我以前在私校的時候
什麼事都講規矩都要排隊
後來因為一些原因轉到公校
什麼都要搶什麼都要爭
甚至還有偷與騙
舉個吃飯時間的例子來說
私校是人人都有好好排隊
公立學校就是人人拼命往前擠先搶先贏
兩種不同體制成長的人
能一樣嗎?
本人文章內容不同意未經許可之任何形式複製轉載
不怕富二代


只怕比你努力的富二代


我身邊很多富二 富三代

他們的身份 可不只只是隱形企業 而是你絕對喊得出名子的企業

很多人在國外求學可能很會玩沒錯

但回來都是很努力的

而且會用錢買時間回來

什麼意思? 就是要學什麼直接花錢請專家來當顧問 當老師



普通有錢的二代 才比較鬼混

不過那是人家的本錢跟命好


至於結果如何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你如何

既然你父親無法當你的第一代

代表不只是財富無法傳承 更大的問題是 "無財的腦袋" 他傳承給你了

你可以選擇覺醒 或是 躺平 , 阿就不要假躺平真抱怨

就像你說的反正地球人越來越多 少幾萬個都不差了 還差你一個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