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 給小孩最好的禮物不是教育

水泥是送給小孩最好的禮物

在台灣, 給小孩最好的禮物不是教育

【地主康:窮人才談努力,富人只談制度(回顧文)】

地主康是我多年好友,他許多富人圈的思考,常發人省思,先前他跟講過『給小孩最好的禮物不是教育,而是水泥』,就刷新了我的三觀,而最近他又刷新了我的三觀。

地主康:『最近那個江×芝不是很紅嗎?屏東小孩在紐約做到頂尖設計師。我早告訴你,這題材是我們富人圈最喜歡的,因為我們喜歡跟別人講要努力,但我們自己從來不努力。』

峰:『不努力,那你怎麼活?』

地主康:『高中到現在,你看過我努力嗎?我不懶,但絕對不拚,我們周圍不是一堆台清交的朋友?每一個都比我拚,但哪個過得比我好?』

峰:『是啊!房地產通殺。台清交這些朋友優秀又努力,最多只能說不差,有些為了理想還中年失業,真的很慘,哪有像你這麼爽?不讀書、不工作還稱霸江湖。』

地主康:『你傻啊!房地產與實業不同,以整個社會來說,房地產是個零和遊戲,也就是說,要有人努力工作付房貸,這錢才會最後流到我們的口袋呀!窮人不努力,我們喝西北風喔?』

峰:『可是你不是說自己也很努力?』

地主康:『努力個鳥啦!連××也說他一生充滿挫折啊!不這樣說,怎麼激勵魯蛇努力打拚?但你看我們那幾個地主朋友,所謂的忙就是看看房子、搞搞法拍,累了就出國旅遊一下,跟周圍那些一天上12小時班的朋友怎麼比?』

峰:『簡單說,就是你們不努力,但是鼓勵別人努力。』

地主康:『也沒這麼廢啦,我們也努力,但方向不同,窮人努力加班工作,我們努力研究制度。在台灣,頂級的地主設計制度,中下級的地主研究制度,我老爸從小就教我怎麼炒房了,你別看房地產好像很簡單,其實眉角一大堆。』

峰:『所以最大的差別是?』

地主康:『在台灣,窮人才談努力,富人只談制度。』

峰:『這跟那個江×芝有什麼關係啊?』

地主康:『我們必須鼓勵窮人努力啊!不然我們的財富無法持久。但你想想,整個台灣有幾個江×芝?我們台清交的認識這麼多,告訴我一個底層翻身的故事?100個有沒有1個?頂多是不錯的上班族,但要富成我這樣不太可能。』

峰:『唉,台灣真的很剝削。』

地主康:『也不是沒有翻身的,但在台灣幾乎是不可能,等了多久才等到一個江×芝?所以一旦有這種題材,不把她大肆宣傳怎麼可以?可是我那時也跟你講過,江×芝的事沒這麼簡單,後來果然爆出了有個有錢男友,是吧?』

峰:『國外好像沒像台灣這麼剝削喔?』

地主康:『是啊,我們好幾個朋友在美國,都實現美國夢了,現在就連台灣的奶茶店、85度C到美國都大賺,但留在台灣就死得很慘,沒辦法,錢都被我們拿走了,但這不是我設計的制度,我只是利用制度。』

峰:『是的。台灣的頂級統治階層跟人民不談制度改革,只談要好好努力,但他們一生都不努力,只靠剝削。然後拿那個微忽其微的例子來洗腦全民,讓人民覺得自己過不好,是因為自己不夠努力。』

地主康:『其實台灣很富裕的,人民根本不該過成這樣,但生活中我發現,很多人被洗腦到,覺得是自己沒不努力才買不起房,我的媽呀,這是要有多蠢才會這樣想?你的工時都是全球前五名了耶!你的教育水平在全球都算高耶!這樣還不努力?』

峰:『恩,台灣很多人過不好,第一個想到的是自己的問題,而沒想到是制度的問題。』

地主康:『是呀,其實好的制度,才會人人有機會,像60-90年代的台灣,房價不貴,整個社會就很有活力,那時候翻身的人很多,政治上像陳水扁、賴清德,經濟上像現在很多製造業的隱形冠軍,但現在哪有可能?能買房、生小孩已經是很了不起了。』

峰:『所以台灣的地主都不努力嗎?』

地主康:『還是有啦,但真的不多,至少不是主流。其實在地主的圈子,頂層地主(也就是民意代表)設計制度,中下層地主利用制度,然後我們都一起告訴魯蛇:你要好好努力。』

峰:『唉,魯蛇以為自己努力就能過得好,卻不知這一生的努力,都透過了土地制度流向了地主。』

地主康:『所以頂級富人說愛台灣是真的發自內心的,這幾年很多都放棄查稅很兇的美國籍咯,台灣地主一輩子不工作、不繳稅、連醫療費都是上班族出的,然後被那麼多的奴隸供養者,是你的話,會不會愛台灣?』

峰:『愛,愛到海枯石爛才可以。』

地主康:『我知道你說的是誰,花蓮給人家挖個大洞的那位。』

峰:『他真的有說嘛!』

資料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mapleduh0703
我是雪莉 wrote:
水泥是送給小孩最好的...(恕刪)


負面言論
你的標題跟內容,沒什麼關係。

你只是拿家裡從事某種行業,他家裡用某種行業才知道的 "撇步",在教育他的後代。

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

你家三代如果只是會努力考上公務員的考試能手,想要生出一個會與水泥為伍,能進到建築業後代,難上加難。更不可能知道制度上能如何獲利。

搞懂金融制度,獲得天下財富,資本主義發達的歐美多的是。

去看看 "羅斯柴爾德家族" 發跡的歷史,你那個地主的理論,跟這些歐美金融世家比,差多了。

許多人去看一些歐美這些金融鉅子發跡歷史,大概會腦壓與血壓上升吧。人比人,氣死人。但人家更是會這樣再教育下一代的。富不止 3 代,可能超過 30 代。
難得有人說出事實真相....確實所有要靠房子賺錢的產業
最怕的就是一般民眾不努力貸款買房....也就是躺平族是他們最不希望看到的

錢被拿去玩樂花掉沒有集中到投資客手中
舉個例子,一群躺平族不結婚買房,把錢拿去八大產業花掉
問題是八大行業的人未必會拿去買房,有些會拿去買奢侈品
例如100萬以上的包包或手錶...這些錢沒到散戶投資客手上
而是回到了大財團手中...


台灣房市制度比大陸差的地方就在於...預售屋販賣後,如果不蓋完,民眾可以不繳後續貸款
這樣變成銀行呆帳,呆帳多了銀行不能倒是政府要還....政府也等於全體人民就是韭菜

大陸的建商只需要買地,預售賣出後吸一波錢,之後隨便蓋個外觀結構,就可以撤手不管
繼續拿著錢去其他地方買地繼續如法炮製,而後續貸款是那些韭菜們要負責收尾
當然韭菜也是會拒繳貸款,但影響的是韭菜的個人信用問題....建商管不著
所以大陸制度對官商來說是比較友善....
也不會創造太多散戶投資客買房轉賣等賺錢...因為散戶投資客也是韭菜的一員XD
我是雪莉 wrote:
水泥是送給小孩最好的...(恕刪)


想法好極端,這種爽文看看就好
房子在資本主義的國家 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有些人懂 會去得到
有些人懂 但無能為力

有些人不懂 但擁有依然能生活
有些人不懂 還不去了解 甚至放棄

造就富貴 貧窮的二造。
人家謙虛的言詞,你當真?

教育小孩其實是避免將來會拖累自己
這樓我看不懂.

放棄.

確實 是房地產才對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