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西奈山頂是Enki wrote:
蘇東坡只有進京趕考....(恕刪)
青苗法,按理說是一項最為民生考慮的政策。
在百姓青黃不接,缺少糧、錢的時候,讓老百姓自己估計當年谷、麥產量,先向官
府借錢,谷熟後還給官府,稱“青苗錢”。
實行青苗法的目的肯定是好的,可以讓農民在青黃不接時免受高利貸盤剝、並且讓
農民不至於在沒糧的時候土地被大地主所兼並。同時,讓政府獲得一大筆“青苗息
錢”的收入
按理說,出了這個政策,農民該歡呼了,政府出面了,農民們不用受地主老財剝削
了,很多傻空老農民喊:“還是王領導的政策好啊。”
王領導的青苗法一推行下去,完全走樣了。
首先青苗息錢從王領導定的年息二分,本來就挺高的貸款 20%利率,比我們房貸可
高多了。
但是就這個年息二分,在地方一下子變成了半年息二分,年利率高達 40%:
因為是春季發一次貸款,秋季發一次貸款,所以地方官每半年收回本利,還是按二
分收,所以變成了半年息二分,年息四分。到了後來地方官想怎麽收怎麽收,甚至
年息高達百分之幾百。
傻空農民立刻傻眼,說反正自願的,我不貸還不行嗎?接著管地主老財借不行嗎?
政府說了:不行。你貸也得貸,不貸也得貸,於是變成了強制高利貸。
王領導在推行青苗法的時候,還下了定額,貸款多少那是有任務的。
任何朝代推行某個政策,只要涉及到收錢,都是有任務
於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