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時期,有個文豪及公務員叫蘇東坡,一輩子也沒能在首都開封買上房子,不得已,在外省小縣城投資了幾間房地產。

蘇文豪公務員的兒子在首都結婚的時候,居然都沒搞到一套新房,蘇公務員急眼了,最後想辦法跟朋友借了一套房子,總算把喜事辦了。

北宋跟我們的現實還是有區別的,像蘇文豪公務員這樣的公務員,在京城大都是有幾間房子的。可見北宋時期公務員待遇還不如現在。

蘇文豪公務員的弟弟蘇轍就比較幸運了。該同志也是公務員幹部,工作上兢兢業業,勤勤懇懇,熬了幾十年工齡,

在七十歲的時候終於買到了房子,但是買的位置還算不上首都開封,而是在開封南邊的許昌買的,相當於現在的桃園。

就好比在台北買不起房,跑到桃園去搞了一間。 蘇轍公務員專門為買房的事寫了詩,“我生發半白,四海無尺椽,我老未有宅,諸子以為言”,

詩的意思反正是比較憤青,很想現在的傻空
唐朝還有個白居易,也是個公務員,但工資可不低,每月一萬六千錢。但是白公務員卻買不起房,在長安東郊常樂里租了四間茅屋,因為房租比較高,市區的租不起,所以上班比較遠,很瀟灑的買了一匹馬,相當於我們買車。

白公務員還是很懂享受生活的,雇了兩個保姆,每月的總支出大約是七千五百錢。白公務員很像蝸居,不肯高價租城里的好房子,而是把剩下八千五百錢存起來,一心要買套房。但是存了十年,他也沒能買的起長安的房子,白公務員兼詩人的文學功底很高,但是不懂經濟,不了解通貨膨脹。

最後白公務員急了,很憤青的說:“你們中央幹部在長安炒房子,我地方幹部就去周邊炒房子。”於是白公務員跑到長安城的衛星城——陜西渭南縣,買了套房子,平時在單位房子住,逢假期和周末回渭南的家里跟老婆叉叉嘔嘔。可見唐朝時公務員待遇也就跟我們的都市普通上班族差不多。
現代人交通方便多了, 能買的選擇更多, 只是想不想買而已.
最重要的是當時還是家天下,皇帝老大不會帶著大小官污錢,有污錢的大小官就是偷老大的家產,被發現就是家族清洗,沒污錢光靠死薪水,還要養面子,當然沒能力買首都房。
現在,總統四年一換,大官(政務官)更是快到算月的,不快點吃就馬上翻桌了,上下一起污,看誰污的快,房,不止首都蛋黃,還得是蛋黃油。
唐朝的另一位大官韓愈,在長安當官多年,也買不起房,一直到晚年,才勉強買了一套小房子,不過,韓愈似乎很滿足,他寫詩說:「 始我來京師,止攜一卷書。辛勤三十載,已有此屋廬。此屋豈為華,為我自有餘。」

意思是說,我剛來首都的時候,什麼都沒有,只有一卷書,辛勤上班30年,終於買了這套小房子,這套房子算不上豪華,但是對我來說,我已經很滿足了。

大唐還有一個大官,叫杜甫的,我們都知道他,其實,他也在長安多年,也是買不起房,落難四川期間,杜甫也是住在簡陋的茅草房裡,而且他的簡陋房子,還被大風毀了,這就是他寫下《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的緣由。
huayung wrote:
北宋時期,有個文豪及...(恕刪)

蘇東坡只有進京趕考. 入朝敘官. 烏臺詩案入獄跟山東蓬萊任職回任京師這四段時間人在汴京

其他時間不是回四川眉山就是被貶地方....

最後被貶到海南島時等到宋徽宗大赦才回京. 還是回京路上死在杭州西邊終66

從烏臺時案跟王安石不合的諸多證據顯示. 蘇東坡跟王安石蔡京集團不是同夥人

簡單說就是. 王安石跟蔡京是一千年前搞金融跟財政創新的

而蘇東坡在政治立場. 反對金融財政創新. 應該是保守派.

會在1千年前寫出百事可樂的人. 你說他在乎的是在汴京有豪宅. 還是他的理念?
秋日晴光
遇到剛需,再有理念, 借錢也得買啊。
那天西奈山頂是Enki
你是不是不知道1千年前北宋金融創新到鹽引茶引. 沒有房引田引...
古代有錢人最主要的都是到處買房子 置產 開店做生意

幾千年下來 最後被共產黨鬥倒 最後共產黨用租的 打死都不賣土地

現在有人說租比買更划算 要有生活品質 可以到處換房


好聰明
想在首都買房,自古以來都不簡單。
以後這裡的魯空可能也會有名人(?)

選擇是一種價值,它賦予我們控制自己生活方向的權力。
蘇東坡買個啥房?

住沒多久就被下放貶官

想住哪裡自己都不能決定

相對來講他才是中國古代外派打工仔第一名

現代人都太嫩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