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週刊] 房價高漲、荷包變薄 揭開外匯存底 的真相

所以我個人覺得除非美國突然升息, 央行在短期內應該不會再有升息的動作, 甚至不排出反轉降息 (日本這幾天不就降息), 因為整個國際市場資金過多, 加上美國不斷擴大貨幣的供給, 升息的意圖過度明顯只是讓海外熱錢進入, 並不會抑制經濟過熱

這邊我再舉冰島的例子, 冰島人口30萬人,一開始冰島政府開放金融管制, 並且同時冰島政府和全球第 2大鋁商Alcoa Inc.(美國鋁業)投資數十億美元在冰島興建發電廠和鋁溶煉廠, 並且和國際能源公司開發冰島地熱, 使得冰島2004和2005年的經濟大幅成長,分別達到7.6%及7.2%的成長率, 當時政府和國際投資積極, 造成經濟有過熱現象, 為了避免經濟成長過熱,冰島央行於2006年1月調升指標利率至10.75%。冰島央行自此不斷調高利率至14.25%。投機客利用指標利率只有 0.25%的日本等國借進資金,再投資於收益超過9%的冰島政府公債,所謂的套利交易讓克朗不斷走高。

不過資金在2006年 3月日本上調利率之際,開始流出冰島,引發市場憂慮,套利交易的獲利可能減少。而冰島調升利率,讓冰島經濟陷入衰退的可能性大幅提高。 2006年1月6日到 4月20日間,克朗對美元貶值了 17%, ICEX 15指數自去年 2月15日創下新高以來,跌幅達到 24%,在2006年7月落底。冰島對外發行2010年收益7%債券, 當時的冰島銀行利率是14.25%, 當時很多歐洲人, 例如荷蘭和英國把錢存放在冰島的銀行裡面享受其高額的利息, 冰島銀行為了因應過多的資金和高額的利息支出開始從事衍生性商品業務, 最後造成四大銀行虧損超過一千三百億美元的慘劇 (冰島的GDP只有136億美金)

我要講的就是, 調升利率, 在資金充裕的年代, 尤其是國際熱錢充裕的年代, 並不會降溫經濟, 反而是讓過熱的經濟添入柴火, 雖然冰島的事件不過就在2008年左右, 還是有人認為他是一個老故事, 我很喜歡聽故事, 不知道持其他意見的人可不可以也講些老故事證明你們看法和說法正確?



我也希望各位能舉一些老故事告訴我你們的立論的實際例證,
weifenglo wrote:
昨天劉憶如說亞幣升值...(恕刪)
如果台灣比照南韓挹注大企業的方式, 你應該已經上街頭了....



ywnwa wrote:
商周內容就看看好了很...(恕刪)

Nelson5 wrote:
40台幣換一美金漲到...(恕刪)



40:1 到 26:1 ,只要歷史上曾發生過的事情,你就把它當現在式舉證、討論,原來你在講古!我以為這裡在談最近十年內的貨幣政策,那我和錯人討論了

40:1 變成 24:1 讓台灣的資金從淨流入變成淨流出, 這個事情也是有歷史佐證, 但是你講的升息美好前景, 有沒有一個好的範例告訴我們呢?

pyh wrote:
40:1 到 26:...(恕刪)
有歷史佐證, 有實際發生的叫做事實例證, 自己痴人做夢, 覺得如果這樣做的話, 會怎麼樣的, 在經濟學叫做經濟模型, 沒有經過實際驗證, 也沒有前例可循, 在我們一般來說比較好聽的叫做夢想, 難聽一點叫做嘴砲


pyh wrote:
40:1 到 26:...(恕刪)

Nelson5 wrote:
如果台灣比照南韓挹注...(恕刪)


坦白說我不喜歡泡菜
但他們也有可取之處
不說棒球
它們的經濟也搞得有聲有色
但就像我提過的
它們也有它們的問題並不完美
但我想台灣人要進步的話
應該要虛心學習別人優點 不是看別人缺點然後自high

Nelson5 wrote:
所以我個人覺得除非美...(恕刪)



舉實例? 你自己不就舉了個打自己嘴巴的實例:"而冰島調升利率,
讓冰島經濟陷入衰退的可能性大幅提高"? 而你把冰島銀行的操作錯誤,
跟升息掛勾在一起, 才會得出這種 "升息" ---> "經濟過熱"的謬論.
所以我前面不就講了, 您最大的毛病之一就是時空背景混亂?

而舉實例? 我不就一直在講實例? 我覺得您是發現根本解釋不了, 所以
腦袋裡就把它當假說. 我就明確一點講幾個央行的問題:

(1) 2007年 9月 ~ 2008年10月, 台灣通膨嚴重失控. 你該不會
說這些數字是假的吧? 你該不會突然夢到央行突然控制了通膨吧!

(2) 卡債風暴爆發, 金融動盪,央行事前事後皆無力處理. 對於其促進金融穩定、健全銀行業務
之主要經營目標上嚴重失職.

(3) 連動債問題爆發, 金融界幾乎全遭受損失. 央行事前事後皆無力處理,對於其促進金融穩定、健全銀行業務
之主要經營目標上嚴重失職.

就這簡單三項, 總不是假設了吧!

還有, 根據您的說法, 您反正央行做的都是對的 ---> 所以, 您的論點基本上與
央行實際做為抵觸者無效, 這總對吧 ! 而央行實際在升息, 經濟成長上半年達13%,
央行又說熱錢很多, 所以, 您舉的"調升利率, 在資金充裕的年代, 尤其是國際熱錢充裕的年代,
並不會降溫經濟, 反而是讓過熱的經濟添入柴火", 與央行實際做為抵觸, 總有人是錯的吧!! 根據
您的說法, 就是您自己錯, 這總對吧!!!

所以才說您因為沒有核心思想, 您舉的這些例子就會嚴重自相矛盾. 老是在講自己錯, 猛打自己嘴巴 ,
只差沒有真打. 唉, 好啦好啦, 就說到這邊,絕不再回啦~~~您喜歡說故事就繼續說囉~~

你舉的例子只有第一項和央行的利率政策有關係, 剩下都是金管會的事情, 在金管會成立之前, 這些事情屬於財政部金融局管理, 請你仔細閱讀並且去了解政府各部門組織和相關業務, 不要為了扯彭淮南把所有的事情都算在他頭上,


marcus200115 wrote:
舉實例? 你自己不就...(恕刪)
這只是個補充說明P.S.:

中央銀行由總統府改隸行政院,經營目標明訂為促進金融穩定、健全銀行業務、維護對內及對外幣值的穩定,並在上列的目標範圍內,協助經濟發展.

也是依據此, 央行才得以干預房貸業務(房貸業務本歸金管會銀行局)及對銀行嗆聲要金檢.
是的央行實際是升息, 但是彭總裁還是比較謹慎的比其他國家少半碼, 這是央行的考量, 所以既然升息了, 你就該滿意了

你講到的2008年通膨, 當然人民身陷其中感受自然明顯, 但是在2008年彭淮南,在2008年的Central Banker Report Cards ,還是拿到A的評比, 第二年, 2009年彭總裁還是得到A的評等, 而且你應該注意的是該項評比重點有2項,對抗通膨,協助經濟發展,受評比對象為包括台灣在內31國,歐美、亞洲地區為主,就如同該刊物說的, 評比是對比性的, 也就是相對其他國家來說, 因為世界上沒有人可能達到在完全經濟發展的狀況下做到完全的控制通貨膨脹, 如果你記憶猶新, 2007~2008年的通膨, 在菲律賓造成搶糧, 生產稻米的泰國因為糧食上漲必須雇用警衛看守稻田, 印度是稻米生產國, 那兩年因為貧窮百姓無力購買糧食得到溫飽, 造成印度必須暫停稻米出口, 俄羅斯暫停牛奶, 小麥的出口來抑制糧食上漲, 但還是抑制不住其他相關民生物資的價格, 通膨當然讓人民感受較深, 但是在那個用對沖基金炒作原物料的時代, 升息就可以控制物價? 未免想的太容易了...

世界是平的, 資金就像水, 水會從高的地方往低的地方流動, 資金則會由低收益的地區往高收益的地區跑, 日本調高利率, 當初跟日本借貸就會流回日本, 其他地區的利率高, 收益報酬高, 資金就會往這個地區跑, 原來期待升息降低經濟熱度, 如果利率調得過高, 則讓熱錢流入, 銀行的資金過多, 當銀行資金過多需要找出口, 你覺得土建融設限有用嗎? 你用土地來貸款我可以因為政策不貸款給你, 但是我銀行資金這麼多怎麼辦? 所以銀行會跟你說, 要不然你不要用土地貸款, 你用企業的名義弄一份計畫書, 然後直接辦一個銀行團聯貸 (當然這需要這個企業的規模和過去的營收符合), 錢還是一樣貸得下來, 央行土建融設限老實說只有宣示意義, 沒有實質意義, 只有張金鶚這種不懂商業運作的才會真以為這樣可以抑制地產商取得資金的來源




marcus200115 wrote:
舉實例? 你自己不就...(恕刪)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6)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