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nry999 wrote:嫌台灣房價貴,不要買就不會被炒作,持續等與日本一樣的條件泡沫化,房價降7成再買 日本當然不可能完全單一是房市才泡沫,但房市炒作佔了很大的比。不買的確就不會被炒作,但住是人的必需品,能被炒作一定是有需求。但是現在持有成本卻很低,所以可以一直持有,反正套個5年10年,漲的價格輕鬆覆蓋這低到不行的稅,所以稅本來就必須要調整。
一部分物價一部分消費的價值觀,這才是導致房價高漲的主因近年建築成本提高近2成,原因缺工及材料原物料運送成本增加另一個原因,很大的原因來自網路及外送的消費型態,店面會影響,但,說真的你仍需要住所以所需空間並沒有變好比早餐店蛋餅一個35,你叫外送75,蛋餅店看你75都能買單了代表可接受的蛋餅價格為75,所以他沒外送只要好吃,定價55也是合理既然蛋餅你都願意75買單了,那牛排店看了,我牛排材料成本貴你4倍那原本賣130的現在改為的200也是合理,其他食材的盤商會怎看?其他行業會怎看,最後房東會怎看?現在稍有頭腦的,都知道做生意看的是接受度而不是物品本身的價值這光物流這點物價至少連帶漲兩成看看便利店就知道了,飲料自己生產含廣告成本6元賣盤商9元到你手上25元 這14元裡面很大的利潤來自於便利隨著便利性越高物品價格也越高啤酒為例,海尼根賣場買大概50,便利店買66純利多三成來自便利你都接受便利漲價三成的價格了那房子因便利漲了三成你又是在靠北什麼呢?說個更好笑的,我老家實際活動人口約2萬人,我家旁邊新蓋了一些房子一間當地行情約1400萬 自從星巴克來了,一間直接破2000,還完售撤廣告跟銷售中心了,台灣人是有多愛喝咖啡啊
看海成花 wrote:日本當然不可能完全單(恕刪) 建築成本逐年提高,大部份人要往城市擠,要便利要好學區,好鄰居素質,新建築外觀漂亮,公設活動空間好,要享受舒適較高的房子就要付比以往更高代價,不想被炒作就不要去買,台灣各地都還有很多平價便宜的房子,只是不願意屈就而已
linext wrote:是這樣說沒有錯,日本(恕刪) 日本是持有成本高,折舊問題,景氣問題,買房後房產價值逐年下降買新房很貴舊房沒價值~這問題發生在台灣是好還是不好,台灣買房保值,以後換房價差不像日本那麼大
henry999 wrote:日本是持有成本高,折(恕刪) 認真回答以汽車為例,民國七十幾年之前,台灣物質缺乏,汽車很貴很貴,一般人普遍買不起新車,就連很舊很舊的中古車,都得花上好幾個月薪水,更沒有汽車報廢這種事。後來慢慢收入增加了,以這幾年來說,汽車普遍了,現在報廢的車,若拿到當年,應該還可以賣到半年的薪資。所以說,日本中古屋會折價,代表以日本人所得水準,日本老房子多了、不值錢,而台灣連老舊公寓,絕大多數人還買不起,如同以前的台灣人買老舊中古車,還很吃力一樣。這表示什麼:那就是台灣現在根本就還是落後國家,如同第三世界國家。
henry999 wrote:日本是持有成本高,折(恕刪) 認真回答以汽車為例,民國七十幾年之前,台灣物質缺乏,汽車很貴很貴,一般人普遍買不起新車,就連很舊很舊的中古車,都得花上好幾個月薪水,更沒有汽車報廢這種事。後來慢慢收入增加了,以這幾年來說,汽車普遍了,現在報廢的車,若拿到當年,應該還可以賣到半年的薪資。所以說,日本中古屋會折價,代表以日本人所得水準,日本老房子多了、不值錢,而台灣連老舊公寓,絕大多數人還買不起,如同以前的台灣人買老舊中古車,還很吃力一樣。這表示什麼:那就是台灣現在根本就還是落後國家,如同第三世界國家。台灣人努力工作,辛苦存錢,但台灣一般人的住屋水準,甚至比不上第三世界國家。台灣人的購屋能力,還遠不及那些到台灣討生活,我們稱之為外勞的人,來台工作幾年後回其本國的購屋、建屋能力。以居住問題上來說:台灣人在台灣政府領導下,瞎忙了幾十年。
MICHAELCUB81 wrote:認真回答以汽車為例,(恕刪) 日本大學新鮮人薪約20萬日幣,30歲約30萬,買4000萬公寓一樣很吃力因持有成本高,買房後逐年折舊跌價,現在台灣年輕人因為有上一代50歲左右的父母幫忙,利率低買房沒那麼困難MICHAELCUB81 wrote:台灣人的購屋能力,還遠不及那些到台灣討生活,我們稱之為外勞的人,來台工作幾年後回其本國的購屋、建屋能力。 台灣也可以學外勞去高薪國家工作啊~或者提高自己能力在台灣增加收入,你說的那些國家,就業機會,治安,基礎建設,公共設施怎麼能與台灣比,叫你移居去那些國家,可以買到很便宜房並生活,你願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