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別提"房價太高了",現在你買不起房,是否因為"你不夠努力呢"?

peggydoggy wrote:
如果台灣的房子崩盤了,那早有借鏡,就是鄰國日本,日本失落的二十年快要變成失落的三十年了,中國大陸正準備上演,而且會比台灣還要快還要猛。

要讓房價正常很簡單,提高大家的收入,同時也課徵囤房稅或其他手段抑制房價上漲,至少要比薪水上漲幅度小。讓大家薪水上漲不是政府發錢,是政府用政策引導企業轉型,引導企業投資人才並加薪,當然老百姓也要自我努力向上,如你這樣願意去多賺錢或是多學習。收入百萬要買千萬房,要不吃不喝十年,薪水想辦法拉高五十萬,這時候只要不吃不喝六年多。這些都是很理論的做法,實際執行是有很多難處要過。

這一年多來因為中美貿易戰資金回流,其實是台灣的一個機會,但是就看這些老闆有沒有這樣的思維,如果還是只是想要便宜人力不思考轉型,甚至想拿錢來炒房(還好這點政府有限制),那就沒救。
.(恕刪)


日本當年是投機風氣濃厚, 主要是股市, 通常都是股市倒了連累到實體經濟跟房地產
中國大陸房價只會緩跌, 不會有大崩盤

你說到的台灣老闆要不要轉型這個問題,
我經營企業, 企業轉型不是你一句話講那麼簡單, 轉型跟再創業道理差不多, 失敗了你就不是老闆, 可能變成計程車司機.
至於拿錢炒房, 台灣經濟差大家都知道, 大家都有存錢習慣, 唯一想得到的安全投資就是存錢買房.

台商的能力又沒有很好
都是代工, 代工球鞋, 衣服, 皮鞋, 手機, 電腦...
你以為大家不想轉型自創品牌嗎?
你看看蘋果手機那麼高級, 代工廠郭台銘也想自創品牌, 但是他的郭董牌InFocus手機跟蘋果能比嗎?
其實不管衣服鞋子手機的代工, 當然扯到設計能力, 這又扯到教育, 我們的設計人才比起日韓歐美, 審美觀就比人差.
所以貿易戰台商回流除了炒房, 當然可以蓋工廠請人
但是台灣缺水缺電, 工廠怎麼運轉? 而且台灣勞工說實在話比起大陸勞工, 除了薪水較高, 也比較草莓.
LeoTaipei wrote:
可以有選擇的人生 !...(恕刪)


5分奉上

雖然很長 
但是我真的有認真看完

我的心得是
01這裡很多人沒救了

”仁者無敵”
果然只適合當成一種思想

接下來我決定回歸像以前一樣
默默瀏覽文章
繼續看大家砲來砲去
笑笑就好

反正我在這努力傳達一個觀念
或者一個資訊好像對我也沒什麼幫助

我還是多花花時間
在我寶貴的現實生活中吧

感謝你提點
“令我腦洞大開 五歲能抬頭”

以下就不回復任何問題了

你們自便討論吧

要吵架的你們可以繼續”努力”吵了
辛苦你們每天在這”努力”吵

希望你們有天也可買到自己需要的房
carl740916 wrote:
如果沒時間閱讀完全文...(恕刪)


努力發這種廢文有意義嗎?

https://earnings.dgbas.gov.tw/experience_sub_01.aspx

自己去查一下
月薪3萬占全台受薪30%
月薪4萬占全台受薪50%
月薪5萬占全台受薪60%
請問月薪多少算不努力? 月薪五萬買得起房子嗎?如果買不起,那全台有60%的人不努力?
Cindy0107 wrote:
不夠努力是原因但最大...(恕刪)


那請你要再努力些..看看周遭"為什麼別人可以"?
union0 wrote:
日本當年是投機風氣濃...(恕刪)

一堆月薪四五萬去訓導老闆不轉型
害他們薪水低 真是有夠好笑
有本事自己拿錢去創業
站著說話不腰疼
他們最多也只是做做手工文創咖啡館的能耐
半瓶水響叮噹
他們的產業升級最多重賣咖啡變賣手工餅乾的能耐
他們讓我想到十幾年也是一堆鼓吹轉型作品牌
每天攻擊台灣只會代工
結果benq htc 宏碁華碩現在死的死倒的倒
燒了幾兆不見蹤影
現在賺大錢的都是代工沒一個作品牌的
現在又在鼓吹升級 有本事自己拿錢去創業
聽他們的幾億也不夠燒
venlen wrote:


努力發這種廢文有...(恕刪)


說實話連房價過高這麼明顯的問題都還要解釋成大家不努力⋯⋯⋯這篇文⋯⋯
union0 wrote:


我又沒跟你講到你...(恕刪)

買了
roward wrote:
我很好奇為什麼晚出生...(恕刪)


樓主的剛性需求是所謂的求好,一般民眾的基本需求是求有,
現在主要的問題就是一般民眾的基本需求都被炒到沒法支撐了,
結果樓主還想要檢討夠不夠努力????
我覺得樓主搞不清楚問題在哪,什麼蛋黃蛋白,現在的人蛋清都買不起了,還檢討什麼???
以前人基本需求5-600萬買三重蘆洲,現在人的基本需求得花個1000萬買林三淡,
以前所謂千萬豪宅變成現在年輕人的人生負債標配,憑什麼?????
當人民的基本需求沒法滿足,還得要去反省自己???這個社會是不是誤會了什麼??
以後打仗老的去打,有房的去打,夠努力的去打??
保家衛國,人民連家都負擔不起了,管你國勒......
Lorenzt1982 wrote:
這裡最大的錯覺就是
...(恕刪)


誰跟你說年薪一兩百很屌?你說在台北可以申請低入戶?跟您領嗎?
買房自古就是窄門,一直都很不容易。
要考慮的很多。

自住也好,有能力投資也好。就是說,一種資源分配。没有绝對的好壞。好時機有人失利,壞時機有人賺錢。

累積專業→高薪→過剩就會流動

有人壓房市,投機的不說,創造金流運作。

理財方法很多組合。房市不好自然轉向其他標的。
量力而為,小心驶得萬年船。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5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