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咖就是等現金用完,但是這些大咖絕對不是那種買小房子的人。
住豪宅是凸顯身分用,而是真實買賣土地獲利的人多。
當房價浮動往下,這些投入土地的資金將真的「不動」,也就是開發案變少。
所有現有持有土地者,將會有長期壓力。
而我過去見過小土地的買賣,他們累積不少時間談好某大塊地的整合。
但是,某些土地有些是「簽字未過戶」的人頭。(因為不懂而變成別人的人頭)
當整合好一大塊地要買賣時,賣方必須把很多持有人頭的印章一起拿去蓋。
當你是買方,妳怕不怕有一個人頭反悔讓你必須要等法律途徑才能夠真實取得土地。
人頭真的是台灣金融與營建業者的營收製造者,有時候不是人頭也莫名其妙當了人頭。
因為你圖方便,拿錢給印章也簽字就以為成交。
不想當人頭,快去辦理過戶吧。
妳不過戶,而是讓你的買方省去稅金。因為小土地的稅與大片土地的稅不一樣。
當土地的持有者多,都是未過戶造成。而所有人都要過戶,反倒是持有者的大壓力。
猜想一下,空屋率有卻行情不低的背後是誰在讓房子依然有價值!
答案是:房屋仲介與炒家。
低於市價20%時妳會不會進場?
如果你想進場,那麼你認定的標準就符合炒家的想法。
妳有這樣的想法的人,就是幫助炒家建立市場價位的好客人。
我是量力而為的人,生活的穩定與有機會吃好睡好不就是一種幸福。
被房貸追的走的人生,妳自己過。
我會等:大海嘯時去看,而不是連海嘯都不算的小波浪而動作。
大海嘯通常比較像是 世界末日的感覺。
再補充一個現實:
一個現在房價3000繳清,可以跟銀行抵押多少?
幾個月前是:銀行是以7折開始估價。
如果再依照這個特別稅的未來交易風險,可能過不久可能見到估價更低。
如果想知道真的妳買的有沒有價值,就去問銀行「妳想抵押可以貸多少?」吧。
大部分當初sars2跌20%的時候沒進場,後來看到整個房市大反彈懊悔不已
前兩年世紀金融風暴,為什麼只跌不到15%?
因為就是這群人之中有一部分知道要趕快去接,不然將來恐怕更沒機會進場,所以才跌不下去
你覺得有自住需求,但經過這兩次下跌都沒買到房子的人,下次會等跌幾%後出手?
01上一堆這種板友,大家都虎視眈眈的在等房價下跌(我也是)
房子跟股票儘管都有漲跌幅週期
但是對於自住客來說,房子買了就是拿來住的
股票不一樣,真的跌到變成壁紙了,還比壁紙更沒價值
儘管房子買在高點,只要短時間內沒有要賣,漲跌幅跟你一點關係都沒有
就算將來想賣,市場行情太低的情況下,還有出租一條路可以選擇
起碼可以分擔一些房貸利息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