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phen02 wrote:
我比較好奇的是

桃園的房子這些年來雖然真的別想增值

但要貶值貶的這樣快也不是這樣簡單

借問一下是那個社區

當初買二十萬,那也一定是指標性的建物了!

要不然,桃園南崁那時那來的二十萬的行情?


另外,油錢真的沒有這樣多

t牌1.8在高速公路上,平均沒有十四五,至少也有十二三
...(恕刪)


1.確實地點我沒去過,不過是在交流道旁B&Q後面那塊,剛才上某房仲網看,開價確實多落在13.4/P,那實際成交價…
2.我也曾是同款車的車主,十二三的油耗我只在01上有看到,身邊不乏同款車的朋友,只有一個超過10,他說他的平均油耗是15哩…
3.家母曾在桃園振聲中學後方有過一層,97年14左右購入,08年5左右斷頭售出,買方僅需承擔剩餘貸款,連過戶費用都我付

讓我想到基金廣告最後都會附上一段:投資理財有風險.......................
為伊消得人憔悴,衣帶漸寬終不悔
downgmen wrote:
代步車為T牌七人座2500cc那台,當初就是有"深謀遠慮",知道會有父母及一雙兒女,每公升油耗約為6KM,每日往返約60KM,加上回數票將近 400$,其妻當初也是T牌1.8,油耗稍好9KM,單日約300,夫為責任制時間不穩定,妻任職會計師事務所,兩人下班時間完全搭不上,還有小孩要接送............這還只算到油錢和過路費,其它的哩...(恕刪)


結果咧, 那台2500,七人座,用來通勤 ?

深謀遠慮 !
............金豪洨

我的 1.8 LIVINA 也是七人座,油耗約 12~14 (最高15.8),
淡水到台北建國忠孝,上班路線一個月成本含停車費約7500

這台"偽"休旅,配備差了點, 性能差了點,舒適性差了點,
我只稱它為交通工具, 稱它為 貨車....
也是想到有父母, 及以後有兒女, 才買這種"貨車"&七人座兩用

不是沒有錢買正港七人座
事後朋友說這樣買最好, 與其花 100 萬買車
不如花 60 萬買, 40 萬留著投資運用
生活品質 ? 沒必要多花那 40萬

downgmen wrote:
有人提到可遷居至石牌,石牌地址是掛台北市沒錯,但事實上…每日通車往返,小孩接送,跟住桃園有差很多嗎?

石牌那會遠? 跟桃園比起來, 誒.....
這那能用往返這詞去稱石牌, 信不信我石牌到中華路只要十分鐘!(洲美快 + 環河北快)

downgmen wrote:
把桃園那間賣掉,現在那間繳了十年貸款,扣掉欠銀行的,大概還可以拿回50W吧(當初20W/P,現在剩不到10W/P)
桃園南崁的行情,那間每個月最多不會超過八千
台北這間年事已高,管線外露、壁癌、漏水、同時間只能開一台冷氣,試問這間能租多少?(二萬以上是不可能的事,一間二千多萬的房子月租不到二萬…


果然, 猜中桃園的房子有問題 ! 這狀況還是先留著
不過, 自己不會分析, 南崁20變10多, 怎怪投機客, 那他當初是抱何心態去買那麼遠?
明明就不在合理通勤成本, 就不相信自己沒去想漲價的可能

兩間出租合計最多只能2.8萬! 再去租別間, 全部都住一起 也要5房....2.8W -->難
再加上, 居住問題不是數學題, 把人頭加一加就算了....
那個搬出去的手足, 不一定能配合這種算盤 !

南崁屋短期跌了, 但長期呢? 我說的保值是 10~20年 以上的, 置產角度去看
市區 50年老屋呢? 以它屋況, 及現在市場, 它還能維持多久這種價格?
賣要賣在高點 ! 該賣那間很清楚了吧
(嘿嘿, 如果真的在高點賣了老屋,留著低點屋,那心態上也等同於投機客)
Sport X-over for 4 seasons of weather !!?? NO Sport! No X-Over! Only 4 Wheels
我是南崁人,用南崁人的思維來回答這個問題:
夫妻和小孩搬回南崁, 小孩在南崁念書.
父母住台北. 未婚弟弟搬回和父母住.
夫妻常回去看父母.
這房子應該在交流道附近, 上班可考慮大眾交通工具(巴士+捷運)

不過依我對南崁的了解, 南崁的房價雖然漲得慢, 但也不致於跌那麼多.

我只想說「個人造業個人擔」。

桃園房子投資失利,是這位兄長自己的選擇。工作在台北卻買在桃園,往返的交通費本來就是應該考慮的成本。說是油錢高又「突然想到父母親的好」所以搬回台北,其實多少是因為想省油錢也想節省小孩的褓姆、安親或生活費吧,既然當初以單身弟弟搬出家門為代價,換取自己的方便和省錢,現在更應該是作兄長的回饋的時候:兄長一家搬回桃園自己家、桃園台北通勤繼續工作賺錢,讓長大的小孩有房間可住,爸媽也不必被迫搬離自己的生活圈、又可以和小兒子團聚和樂融融。這次應該換兄嫂「識大體」擔起自己造的業來顧全大局了。

再說一次,不管任何理由,都不應該犧牲別人來成全自己,爸媽的房子是爸媽的,不要老是奢想賣掉爸媽的房子來變現或換屋滿足自己的需求,所有個人造的業就自己認份擔起來吧。

我記得當初南崁的大聯邦廣告是6萬保證買得到,中悅開價也才10,不知道20是買在南崁的那裡。

downgmen wrote:
先介紹一下男女主角1..

把父母趕到外縣市.(恕刪)



++++++++++++++++++++++++++++++++++++++++++++++

把父母"趕"到外縣市

希望不是本意

遣詞用字 是否請修飾一下


樓上有網友建議

2戶出租 再租大的3代同堂

+1 簡單明瞭

(不要忘了 那些老房"有機會"都更 別賣飛了)
套用板上看空房市者的思想, 房價長線看跌就不要現在去買房, 就先自己一家4口在附近租個有3房的房子(看看2萬行不行, 不然就租更遠些但有捷運公車的地方), 舊一點的也沒關係; 錢不夠就別開車上下班了吧, 早點起床去坐車還可以運動,節能,減碳, 利人又利己. 然後最多只養一台車, 桃園的房子應該賣了. 我這陣子也是坐捷運上班, 每日還等車, 走路來回2個多小時, 比開車多約4, 50分鐘, 老實說, 習慣了就不覺得怎樣了. 在捷運站裡上下樓我都快步走, 多少也運動到了一些.

至於老父老母的房子, 應該撐到都更分一間差不多大的才划算吧(50年房子? 那不是應該很優先..).

170萬家庭收入, 繳的稅應該可以控制在10幾萬以內.

每月支出試算:

房租 --- 20,000 (租公寓, 還可免管理費)
交通費 --- 每日2人來回共200計算, 一個月 5,000
餐費 --- 每日每人三餐加零食以300計(應該還算寬鬆, 家裡有開伙的話應該更省), 300 X 4 X 30 = 36,000
水電瓦斯電話 --- 應該不超過 12,000
油錢 --- 4,000 (假日出遊, 上班不開)
父母 --- 10,000

每個月共75,000 一年900,000

教育費(都算公立學校)一年算 50,000 (2個小孩)
稅算 150,000
保險算 80,000 (一人2萬, 應該很夠, 別去保甚麼儲蓄險應該保意外醫療為主)
其他雜項(例如衣服), 不預期支出, 零用 120,000

合計 1,300,000

理論上每年還可以剩個幾十萬...

摳男道爾 wrote:
我是南崁人,用南崁人...(恕刪)


+1


再怎麼說, 都不應該賣父母親的房子!!


~WISH~ wrote:
投機客有錢投機,也算是另類理財得宜(當然,口袋淺的投機客,玩過頭,現在面臨斷頭危機)

您朋友,一開始就讓自己負債,買個不適合的桃園房子,又花大錢裝潢,再怨廠商洗腦? <-- 成年人該為自己行為負責 ~ 尤其是 理財/理債 行為!!!
當初,您朋友如果買在父母親附近,房子老一點/小一點,相信現在煩腦不大!!!


我個人很贊同wish大的意見...

因為我也有個朋友,條件收入皆不及版主朋友,但是也是近十年開始買屋

唯一不同,他們一開始沒錢,只能買在北縣三蘆(當時一坪十來萬),後來房屋漲價,又向銀行多貸當頭期款

又買了信義區一間公寓...

現在拜蘆洲線捷運通車,台北市都更風潮,保守估計房價皆漲了一倍....

突然想到股王宏達電..能從200多漲到現在1300..

好的東西,等你想買又買不起時,你不思考原因(尤其難以理解為何買了桃園一坪20幾萬)但卻來怨天尤人

那注定一輩子繼續怨天尤人
心一動念,便已千年

downgmen wrote:
1.確實地點我沒去過...(恕刪)


我是覺的,如果真的覺的住的不舒服

就換房子租

另2000萬以上(如果真有2000萬以上)的房子不可能租不到20000啦,

而且還在中正區

微整修一下滿還是可以租的不錯的。

我在內湖的小房子租給別人,

都可以租到快三萬了,市值一間也不到2000萬呀,

這還不是特例,因為儿間出租的都是這樣的!

桃園的房子再差,租個接近10000還是有的

二間加起來就差不多有35000了

再加一點,我相信可以租到不錯的房子了

總不能不付油錢,又不想出租金吧!

當然,如果要住到新大樓,又要有四、五房的

嘿嘿,那就免了吧!



另,桃園的房子應是他把當初買房時的價格灌水

桃園的房子雖然不怎麼保值,但這些年來,還是有微增值的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