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hn6517 wrote:
1. 出口增加- 這個很難..
2. 吸引投資- 開設保稅區.. 政府引導特定產業投資(如同20年前的台積電)等..
3. 政府興建公共建設- 需要花錢(要收稅或舉債).. 而且興建的設施要考慮長遠的乘數效應..
4. 刺激內需- 發消費卷或節能消費補貼(短期效用而已).. 廢派遣制責任制.. 提高薪資.. 提高消費意願
1.很難,台灣沒有品牌加持光環,廠商只想賺安全的代工
2.這也難,這不是50年前冷戰時期百業待興,現在每一個國家都在奮力向上,台灣以前引以為傲的便宜勞力已經完全沒有優勢,這二十年又沒品牌經營的大方向,所以加工區一區開過一區
3.這也很難,政府舉債已經接近上限,再借一但出意外,會掉進十八層地獄
4.這更難,可以說幾乎不可能,加薪200多元就揚言要出走的廠商就已經一票
能期待台灣老闆掏錢出來??簡直天方夜譚!!這是所有當中最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