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hn6517 wrote:
1. 出口增加- 這個很難..

2. 吸引投資- 開設保稅區.. 政府引導特定產業投資(如同20年前的台積電)等..

3. 政府興建公共建設- 需要花錢(要收稅或舉債).. 而且興建的設施要考慮長遠的乘數效應..

4. 刺激內需- 發消費卷或節能消費補貼(短期效用而已).. 廢派遣制責任制.. 提高薪資.. 提高消費意願

1.很難,台灣沒有品牌加持光環,廠商只想賺安全的代工
2.這也難,這不是50年前冷戰時期百業待興,現在每一個國家都在奮力向上,台灣以前引以為傲的便宜勞力已經完全沒有優勢,這二十年又沒品牌經營的大方向,所以加工區一區開過一區
3.這也很難,政府舉債已經接近上限,再借一但出意外,會掉進十八層地獄
4.這更難,可以說幾乎不可能,加薪200多元就揚言要出走的廠商就已經一票
能期待台灣老闆掏錢出來??簡直天方夜譚!!這是所有當中最難的
把政治責任綁上刑責,GDP沒達標卸任後依比例判刑
achitsai wrote:
以前營業額登計還可以花點利息讓會計師跟金主賺,現在他們怕被抓不賺這利息錢,所以要自己準備錢
至於錢的來源還會被追察,還不能由其他公司戶轉過來,連自己個人戶都不能轉,用現金存入
公務單位有這閒工夫……應該去作更好的事



整個看起來其實個人也覺得重點在 公務單位有這閒工夫……應該去作更好的事
小弟也同樣的欠缺資金挹注!


以GDP要增加和減少失業人口的前提下理應當為的就是獎勵投資!
尤其是現今國家債務高築的情況下!
更應有一些國營企業的金雞母來挹助一些民生基本產業的虧損!
如何導引正確的資金流入及國內資金正確的應用應該為當務之急!
實在是沒有必要浪費人力資源去做一些短線上的效應來討好一些抱怨:
如因為怕民間隨便一個抱怨就東打一個投資西打一個房市?
所有的投資和房市最後還是一樣會回歸基本市場需求
那中間費力打了半天查了半天還不是同樣的吃力不討好!
如果是急漲急跌政府是的確才有需要短期的抑制或干預!

有那麼多時間多花點心思去想想經濟發展的前景才有意義!

東加一個稅西加一個稅最後反而讓一般民眾活的更辛苦早就已經失去其原先該有的初心了!

水可以載舟亦可以覆舟
如何順勢使用合適的水流會比逆勢影響短暫的水流更為重要才對
以今天的台灣房價高漲有好有壞
但一昧打房最後浪費人力物力國家資源最後卻還是依據市場原理達至平衡完全得不到該有的效率
如果適時的運用房價漲的差價來獎勵一些十年後的產業
順勢將這些資金導引進國家的產業前景也比現在那些資金無處宣洩而流入物欲橫流的情況下好


又或許經建已有一些前景目標產業卻又怕人言炒房或炒股而變成了默默做事無人知的情況!
既然要做事本就不應怕人言!
市場運作走勢本就應該屏除在外不與理會(除非出現急漲急跌也才有需短暫干預吧)

搞到今天有能力的無處找資金,有資金的卻又不知如何正確的運用資金而浪費在物慾上?
不僅對減少失業人口無所助益!
對國家民族也是一種蠻嚴重的損失!

正確的事什麼時候開始都不嫌晚!
就看政府何時醒悟囉!

天之逸 wrote:
應該是吃狗屎吧!兩個...(恕刪)


這則是近期看過最寫實爆笑的笑話.
4年1任, 還可連任!
以前是選賢與能, 現在是選貪官汙吏.....

cazando wrote:
台灣不可能有長遠的規...(恕刪)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