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空軍的我,我想說些心裡話

建議你去看本書,<有錢人跟你想的不一樣>

sebastian' 9000萬 wrote:
每個人都會說西班牙、希臘、美國等國家房市多慘。但有沒有想過一點,馬德里、雅典、紐約的好區根本沒跌過,跌的都是過度炒作的泡沫地段。...(恕刪)


朋友的家族在金融海嘯後撿了一套600萬美元的高級公寓
原本市價800萬的
誰說不會跌?
當時很多高資產族手頭卡的緊的
不賣軋不過來

只是這種一來要知道行情(本來就住那或常過去待的國際商旅)
二來價位是高門檻,非一般人買的起
朋友家族在台灣從日據就是有錢人了
有口袋危機入市

好區好房易保值,但不是都不會修正
當時美國如果沒救市成功,資產跌幅會像自由落體
因為公司倒閉排山倒海時,沒現金連老闆都掛,還不動產咧

好區是跌幅會少復原快
精華區不會跌,可是會轉移啊..

以前大安區可是B咖地段啊..
CADER 論壇 http://cader.tw
北市未來的地越來越少了 這個機率就更低了

當初還很多空地可以蓋 所以可以規劃可以轉移...

現在總不可能信義計畫區和南港經貿園區的價格和重要性互換吧!!

除非大規模的都市更新才有可能發生轉移....但好難阿

你說像桃園還有很多地 藝文特區的地位要轉移 其實也不是不可能

因為桃園的地還太多了~~這是我自己的想法啦 不見得對 參考參考~~
信義區??
剛剛好就在東區旁邊 所以當年可以發展起來 而且很自然的發展起來
南港還是大有可為 但最多就像中山及文山的level 看內湖的例子就知道
難得9000大的文章能讓我認同!

sebastian' 9000萬 wrote:
前文: 想買房的都希...(恕刪)
忍忍忍

louissvs wrote:
難得9000大的文章...(恕刪)

來打個卡
但精華區的定義是絕對客觀因素嗎?
離開台北市之後也通用嗎?
這點我看各縣市生活圈大多數在火車站是主要區域
可是台中車站好像就不是通例
有人可以分析看看嗎?
台中生活圈轉移到逢甲或是一中街
但對於台中車站到百貨業紛紛出走到七期
是什麽因素造成??

四葉幸運草 wrote:
來打個卡但精華區的定...(恕刪)

舊區不好整合
重畫後
建商可以大把大把的蓋

sebastian' 9000萬 wrote:
前文: 想買房的都希...(恕刪)


說的真是好.
尤其裡面的這句:
"房子不論什麼年代都可以買,但絕對要買的有智慧、有自覺,不要為買而買。最重要的是,你至少要有買房的頭期款,否則即使讓你等到便宜好房,一樣只能望洋興嘆,只能作一名「偽空軍」讓多頭的瞧不起。"

房價貴到讓大家買不起或買不下手,這時量縮是正常的,買家都希望它跌.
但真跌了呢?抱歉,有準備的人會進場接.沒準備的人眼巴巴希望它跌到自己買得起的價位,難了.

房價起伏難以預料,但自己可以確定的事就是:儘量讓自己的競爭力在人群中力爭上游,每超越一個對手,多存點錢或增加自己的年收入,時機到來先選擇的機會就愈大,而不是在怨恨和憤世嫉俗中眼睜睜的看見好東西一個個被買走.

至於那種精華區的價位有多硬,會撐在哪個點,這種話我就不信了.我只能確定即使下跌後它一定會比非精華區高,而轉手速度也快,不容易套在手上.
這些年大家都沉醉在精華區保值,增值的氛圍中,房價不管怎麼開都認為它值.等到氣氛一轉變,事情是不是這樣?
不必多久前,上一波的低點,精華區的房子一樣不好賣.我是相關行業的專業人員,不是銷售的.11~12年前在國父紀念館邊的精華區新大樓只有今天的1/3價,賣房子的求半天買方不買帳,要我出來幫忙說明.賣方的姿態低到什麼地步? 那年代有買過的,或賣過的都知道.
就是"房市氣氛不對".整個市場若是看空時,看起來像鐵板一般的剛性承接力道會一瞬間消失.

那些信誓旦旦說,蛋黃區跌到多少錢一定有一堆人搶的,等到整個氣氛轉空,回頭看這些人一下子都不見了.就像一堆在黃金跌到1400美金時,說1200元一定進場搶反彈的,現在搶了沒?


但不管怎麼說,台灣儲蓄率這麼高,盼望能跌多少是很難講的,畢竟銀行都借這麼多錢出去了.
一路不回頭一絲都波不動漲上去?除非是破台灣這幾十年的紀錄,或是全世界的紀錄.


sebastian' 9000萬 wrote:
前文: 想買房的都希...(恕刪)


好文做記號,
現在只敢買台北市門牌但還沒漲得很誇張的區域…

抗跌保值呀,
不期望翻倍,
只希望30年後通膨時,
還換得起房…
否則現在一堆人自喜老房價漲,
但賣了又買不起新的,沒地方住,
不賣又只是紙上富貴,喊爽的。
[01酸民的世界]-年薪千萬是炫富,身無分文叫廢物;正妹PO圖罵想紅,普妹路過罵恐龍;什麼都能酸,酸什麼都不奇怪!By一姐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