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bastian' 9000萬 wrote:
前文: 想買房的都希...(恕刪)
說的真是好.
尤其裡面的這句:
"房子不論什麼年代都可以買,但絕對要買的有智慧、有自覺,不要為買而買。最重要的是,你至少要有買房的頭期款,否則即使讓你等到便宜好房,一樣只能望洋興嘆,只能作一名「偽空軍」讓多頭的瞧不起。"
房價貴到讓大家買不起或買不下手,這時量縮是正常的,買家都希望它跌.
但真跌了呢?抱歉,有準備的人會進場接.沒準備的人眼巴巴希望它跌到自己買得起的價位,難了.
房價起伏難以預料,但自己可以確定的事就是:儘量讓自己的競爭力在人群中力爭上游,每超越一個對手,多存點錢或增加自己的年收入,時機到來先選擇的機會就愈大,而不是在怨恨和憤世嫉俗中眼睜睜的看見好東西一個個被買走.
至於那種精華區的價位有多硬,會撐在哪個點,這種話我就不信了.我只能確定即使下跌後它一定會比非精華區高,而轉手速度也快,不容易套在手上.
這些年大家都沉醉在精華區保值,增值的氛圍中,房價不管怎麼開都認為它值.等到氣氛一轉變,事情是不是這樣?
不必多久前,上一波的低點,精華區的房子一樣不好賣.我是相關行業的專業人員,不是銷售的.11~12年前在國父紀念館邊的精華區新大樓只有今天的1/3價,賣房子的求半天買方不買帳,要我出來幫忙說明.賣方的姿態低到什麼地步? 那年代有買過的,或賣過的都知道.
就是"房市氣氛不對".整個市場若是看空時,看起來像鐵板一般的剛性承接力道會一瞬間消失.
那些信誓旦旦說,蛋黃區跌到多少錢一定有一堆人搶的,等到整個氣氛轉空,回頭看這些人一下子都不見了.就像一堆在黃金跌到1400美金時,說1200元一定進場搶反彈的,現在搶了沒?
但不管怎麼說,台灣儲蓄率這麼高,盼望能跌多少是很難講的,畢竟銀行都借這麼多錢出去了.
一路不回頭一絲都波不動漲上去?除非是破台灣這幾十年的紀錄,或是全世界的紀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