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子島到底要如何開發比較好?

Waffenss01 wrote:
高架也是要挖土方的...(恕刪)


高架的土方挖完興建後, 大部分是需要再回填的, 回填後所剩的土方也不多, 若土方條件好是像高鐵一樣可以利用買賣的, 如果再考慮三環三線本身需要砂石量, 整體上的土方量應該還是不夠

我猜郝市長的做法應該還是跟國外購買, 700億, 依經驗, 不知真做到好要再追加多少錢

如果如樓上所說社子島水患因員山子分洪道而解決了, 現在不能輕度開發嗎? 一定要填高做高密度的開發才行嗎? 很浪費錢, 試問低密度開發有甚麼不好??
ryanku wrote:
高架的土方挖完興建...(恕刪)


沒回填的還是很多(被鐵和水泥及管線取代,甚至車站筏基內可以是空的)
就算回填也不是原土了,因為很難找到地放廢土放這麼多年...
地基的原理是把等重的土移走,讓建物(車站與軌道)浮著不會下沉.
根據資料,環狀線第一階段高架的土方300多萬方,光是十四張機廠就超過百萬方.
這還算少,後面還有全地下化的南北環....不管蓋樓挖隧道只要有工程就有土.
土不夠就慢慢填到夠,反正政府有的是時間(這招最威,要拖多久都沒問題.)
最快11年,實際填個22年也沒差,只要台灣沒毀滅永遠不怕沒工程廢土.

有差的是想開發這片土地的,誰也不想再等到老....
政府早開發也有好處,可以弄到社會宅土地...
照原填土計畫的耗時甚久是規劃很長遠完善,但卻救不了現在年輕世代.
所以不同方案真正差異是"時間". 其他都是可以解決的.
豪哥大 wrote:
讓圖來說話
社子島上方的基隆河自員山子分洪系統建成後根本就不是問題
萬一百年內碰到發大水超過負荷也是上游的汐止南港先倒楣
要防的是下方的大漢溪
這也不是"超級提防"只要比照其他地方
將堤防增高到百年洪水頻率高度即可
工程上幾條橫跨的橋樑該打掉拉高的就打掉拉高
堤防蓋好真碰到也不過是跟大同萬華三重蘆洲一起淹而已
只要洪水越堤機會一樣我想社子人也無話可說
致於行水區自己看看上圖
真阻礙水流的不該是三重跟蘆洲嗎?
要做就在東西向快速道路後設充氣攔水壩
颱風時將一半水量導入二重疏洪道就好啦!...(恕刪)


1.
假如只有一張google地圖就能解釋水災
那大學規劃系所,都可以關了
起碼也拿個地形圖出來
況且這議題其實一堆大學專題都有做,你要看什麼圖都有,建議你搜尋一下
要不是礙於版權 真想直接跑個GIS 淹水潛勢圖給你看

2.
百年洪水高度畢竟是預測值
洪水高度的紀錄不斷刷新,而且根本就不是規律的增減
你要拿來跟居民的生命賭?

3.
你的觀念似乎就是別人的孩子死不完
要淹大家一起淹
你確定大家都淹社子人就"無話可說"???
我想到時候一定罵得更多

要治洪絕對不是你說的只有排洪
只有排洪是20年前的觀念
排洪、蓄洪、滯洪、導洪、分洪....

最重要的
就是遠離脆弱度高的地區
要你住淹水區、會走山的山區,然後跟你說靠工程人定勝天
你還是住得下去?

studior wrote:
1.假如只有一張google...(恕刪)


你臉打太快了啦!這樣怎麼討論下去
低密度開發很好啊,把社子島變成威尼斯或阿姆斯特丹,很美麗~ 但,房子不是留給社子島居民住的,而是給郭董這種人。

但試問,本來是高密度人口的地方,改成低密度開發,每個人的土地持分都只有一丁點~ 多少人換得到一間水岸透天別墅?

百分之99的人都只得把土地賣給開發公司,蓋成稀有低密度的豪宅,最後一樣是有錢人進駐。

kevin-a1 wrote:
柯市長最近在台大演...(恕刪)


先讓社子島的土地落入財團手裡,財團沒有夠多的土地是要怎麼開發?當財團掌握多數土地,就算蓋摩天樓也不是問題‧

杜拜都可以在沙漠中蓋出一個摩天樓了,社子島要開發有何困難‧
studior wrote:
1.
假如只有一張google地圖就能解釋水災
那大學規劃系所,都可以關了
起碼也拿個地形圖出來
況且這議題其實一堆大學專題都有做,你要看什麼圖都有,建議你搜尋一下
要不是礙於版權 真想直接跑個GIS 淹水潛勢圖給你看
2.
百年洪水高度畢竟是預測值
洪水高度的紀錄不斷刷新,而且根本就不是規律的增減
你要拿來跟居民的生命賭?
3.
你的觀念似乎就是別人的孩子死不完
要淹大家一起淹
你確定大家都淹社子人就"無話可說"???
我想到時候一定罵得更多
要治洪絕對不是你說的只有排洪
只有排洪是20年前的觀念
排洪、蓄洪、滯洪、導洪、分洪....
最重要的
就是遠離脆弱度高的地區
要你住淹水區、會走山的山區,然後跟你說靠工程人定勝天
你還是住得下去?


我是站在如何不耗日費時解決問題的角度
社子島本來就是個沙洲這是問題的根本
有史以來對社子島治水都是採取圍堵法
柯市長所謂與水共生骨子裏仍不脫此法
先來看看阿姆斯特丹"與水共生"

荷蘭沒颱風也少有"漲大水"
圖片也很容易聯想水位太高可透過河道跟抽水系統把水快速排到堤防外
社子島治水到現在也沒有一天停過
近年來默默改善排水後即使淹水也沒過去淹一層樓那麼驚人
所以我認為舊的方法調整一下仍然可行
1.內部排水溝應優先優化有快速把雨水導引到島的四週的能力(島也不大)
2.強化現有的抽水系統把水溝水快速抽出去淡水河
3.聯外橋梁仍要設法拉高避免成為河水灌入缺口
4.堤防增高至與台北新北同一高度標準
5.洲美快速道路下(鴨脖子)將基隆河與淡水河做適當連結
這樣問題解決最多也就跟柯市長說的4~5年
低密度開發這種不符在地多數人期望的就免談了
從市府員工聽來的,不知道準不準。

為了台北威尼斯,要在附近先挖一個數公頃的蓄水池,再挖河道變威尼斯。
水利單位認為不可行,還牽涉淤積問題,但政策已發布,林副市長就是要水利單位吃下搞定。

為了這案子,聽說數個單位踢皮球,爛計劃也非執行不可....


Waffenss01 wrote:
政府早開發也有好處,可以弄到社會宅土地...
照原填土計畫的耗時甚久是規劃很長遠完善,但卻救不了現在年輕世代.
所以不同方案真正差異是"時間". 其他都是可以解決的....(恕刪)


計畫野心小,當然可以早開發,也可以馬上弄到社會宅用地,但好好一塊牛肉,只因為懶得等或懶得花錢熟成,就放棄做高檔牛排而隨便打碎做漢堡,這實在太可惜了吧。

有些地方不宜人居就是不宜人居 為什麼硬要把他開發成居住地呢?

今天是填島造陸 明天會不會要挖山取地?

台灣其實空地很多 可以開發的地方也很多
為什麼非要投入驚人的經費和無謂的心力
去與天爭地?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