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要繼續租屋等低房價嗎?

erics1888 wrote:
未來一直都在變,從...(恕刪)


用短期的貨幣政策有解決長期的結構問題?

債務因QE而貶值,但有減計或消失嗎?

只不過是讓各種該發生的事件往後挪移而已.

後面還有債務週期和生產力週期的關卡等著房地產.
其實整個世界經濟就是這樣 , 美國QE製造一堆鈔票 , 但又無法按比例分給大家 ,

導致能用槓桿或投資工具撈錢的人賺無本生意 , 錢多了當然就買資產一直墊高房價

不說台灣 , 國外的蛋黃一樣被炒得換七八糟 , 但政府只會砍福利 , 生不出福利

要打房又等於砸自己腳 , 我看房市就這樣一灘死水......

bbp408 wrote:
從房地產的短,中,...(恕刪)


你忽略了貨幣貶值的速度

這比人口減少還快

都市化已是趨勢

台灣北三都的人口都在增加

股市上揚會帶動薪資跟投機氣氛

你的假設有嚴重盲點

押寶在錯誤假設上

可能會屍骨無存


這房價戰爭 是有房的人 VS 沒房的人的戰爭
這本身就不公平 有房的人基本上沒甚麼賣房的需求 因為房地產變現不易 若手頭急的人
絕不會買房當投資
但租房等房價降的人 基本上就是沒錢的一方 既然沒錢 每個月還要繳房租給對手
這樣消長的結果 難道會有人認為是 沒錢的房客會獲勝
反正大都會蛋黃蛋白區都買不起,只能買更偏遠的地區,偏遠地區您認為會不會降,不用急自主多等等。
要看你位在哪個區域,台北市不提蛋黃區,也不提捷運10分鐘區域,就提學區. 跌了沒?跌了.但跌多少?,較多建商的新莊副都及淡水新市鎮.跌了沒?跌了.但跌多少?一比較就知道哪裡保值.但不代表不會跌.

環繞台灣周邊國家的房地產漲還跌.就可分辨台灣房市是短空還是長空或者短跌該買進.

台灣只會朝向越來越國際化及開放..... 當你是一個企業老闆. 在台灣設廠生產的成本比中國低.請問你去哪?.... 台灣還是東南亞?

再去看看上海的外環之外10公里內的房價. 你會覺得台灣便宜.生活機能又好.人文.....等.老外也會看相關因素.




hotandhard wrote:
看來閣下還很年輕,沒經過民國80幾年的那一波下跌,前一波的房地產景氣循環結束後
讓建商大洗牌,許多地區型的建商甚至消失了,現在常看到的建商都是這一波循環的受益者
父母那一輩的親朋在當時因為一開始嚐到炒地皮的甜頭,卻在後來的下跌趨勢中因為不願離場
最後輸光之前獲利,甚至負債幾千萬的就有好幾個

hotandhard wrote:
----------...(恕刪)


唉呦
倚老賣老呢!

你要講民國80幾年
那個年代有那個年代的世界經濟背景, 誰能保證下一波下跌是甚麼時候? 又有多深?

民國86-87年那一次的網路泡沫很多人早就預料到了
因為網路才開始發展, 一堆人炒甚麼網路概念股, 一堆網路公司都還沒獲益也不知道公司到底在幹甚麼, 股價就一直炒上天.
會跌是剛剛好而已
當然, 那個時代對於股票上市櫃的公司, 投資人獲得資訊渠道也沒有現在這麼發達, 很多人不是投資, 只是跟著投機.
股市崩盤一堆人缺錢, 從房產抽錢是一定的.

網路泡沫緊跟著的是911恐怖攻擊震撼全球, 世界上資金都集中在黃金/石油這些保值商品上面, 畢竟美國要在中東開戰, 誰知道世界會變成怎樣?

再講sars, 大概民國93-94年那一次房價低迷,
誰預估的到會有奇怪的疾病sars出現而且還從廣東擴散到台灣?
都不知道這種恐怖的病會不會擴散全台, 命都不知道有沒有了還買甚麼房子?

再講民國97年的金融海嘯
我們遠在台灣的普通人誰知道甚麼連動債, 誰知道甚麼雷曼兄弟銀行會倒?

每一次的房價下跌都有當時的歷史背景, 常常有不可預測性, 基本上房價/股市 都是連動的.

要再講久一點,
1910年代那次股市炒作橡膠股造成的股市崩盤, 還造成了四川保路運動, 清廷調派湖北新軍去鎮壓, 軍隊造反, 最後還演變成了武昌起義咧.

誰知道下次的金融危機會演變成怎樣的局面?

買房或者租房?
房市已經漲到很高了
普通人這幾年收入沒有增加, 只是因為利息太低了, 錢放在銀行不知道要幹嘛, 所以大量資金投入股市/房市.
那這也是每個人省吃儉用購置的房產.
以現在的政策, 知道買房6年內無論是否自用如果轉賣, 政府抽多少稅嗎? 沒錢買房子就要努力賺錢, 不會賺錢也就算了, 政府有什麼打房的政策也不知道, 甚麼都不懂, 又不認真, 整天抱怨東抱怨西, 政府有欠你嗎? 你是繳多少稅阿? 你沒房就叫政府打房
那我有房可不可以要求政府再抬高房價? 我可以肯定的是我繳的稅一定只會比你們多, 不會比你們誰都少. 不要以為一年繳個幾千塊的所得稅政府就欠你, 要打房?
投機性太高的當然要打.
但是一千萬的房子想要降到500-600萬就別做夢了, 台灣有錢的人大把, 很多人預估在大陸賺錢的台灣人有100萬人, 我所認識在大陸的每一個結婚生小孩的台灣人都是把省吃儉用賺的錢優先在台灣買房.
嫌房子貴可以去山上買, 去郊區買, 或者市區買舊房

不要沒錢又要抱怨為什麼買不起帝寶, 請不起司機.

人類的社會就是城市化
而且越是往市區集中
因為越大的城市工作機會越多
教育資源, 醫療資源, 生活娛樂

台灣少子化
可以預見的將來就是大城市的市區一樣住滿人
郊區的房子越來越沒人要住
去看看新北市金山萬里三芝, 都可以看到一些廢棄的房子

但是比起對岸中國大陸的一線城市
台灣的大城市真的好多了
老人/小孩 就醫方便
就學方便
資源也不會比大陸的一線城市差.

台灣如果開放對岸人民來買房的話
才會看到台灣房產真正的價值.
那才是真正的漲價ˊ
hotandhard wrote:
看來閣下還很年輕,沒經過民國80幾年的那一波下跌,...(恕刪)


聽起來閣下已經不年輕了, 等了這麼久, 還沒有房子嗎?
規則一: 別跟理專談理財,別跟房仲建商談房產投資,同理,別跟沒下過注的玩家聊密技,不管他的頭銜是什麼多空大神。

規則二: 生命從來不是二分法,同理,漲跌這種事也應該是。

規則三: 先理解上面兩條規則,否則下面一切都只是多講的。價格,怎麼上,其實也可以怎麼下。

…………………………

到底會漲會跌?

是的,一切數據都不好,可是以前也常不好也沒怎樣,可是沒上到車就可惜了…這就是許多人開始焦慮漲跌的開始。


可是有持平問問自己:
1.到底需要(跟想要是兩回事)怎樣的房子?

2. 這樣的東西,自己覺得一般人可接受還是其實已經貴到養不起?(問題是很多人容易被洗風向,洗久了慢慢覺得這價格很正常,沒房子車子就不是人)

所以有剛性需求又負擔得起你就買吧!只是想投資弄錢就等等,不要再隨風向起舞了。這麼多人在討論在期待跌,那它就是不會在這時候就崩,分析請看下段。

……………………

認真談談漲跌,我的答案是盤整階段不用管漲跌。

俗語說:千線萬線不如內線,跟著政策走準沒錯。

有些人說政府很蠢,但別忘了個個都是博士、高普考及格,怎麼會不知道一手砍年金,一手錢沾計畫會被幹爆?因為都是不得不做吧!?

他們應該也有感受所有空空期待的事情即將發生中,可是房產是GDP關鍵之一,也是政權關鍵,大陸只會在這時候雪中送屎,等你撐不下去大開放再來。

所以不如先開大絕自己錢沾一下,弄點房產消費券,理論上該對上漲有點幫助,就算持平沒幫助至少GDP好看點,如果還是止不住跌也好說嘴一直有在維持居住正義…一石三鳥之計啊!可以得諾貝爾獎了。

最後果然就來林全這篇昭然若揭希望不漲不跌的說法…


結論就是進入3~7年的盤整。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