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w406 wrote:那麼一租就租好幾年,中間都沒中斷的那種要怎麼查? 那就換一種方式,依照通訊地址來查,你每年報稅的時候如果有跟國稅局說你的通訊地址,結果這個通訊地址卻不是在你名下,那可能會是甚麼原因?第一、房子是在你家人名下,所以你住這。第二、租的。這兩點應該很好判斷吧。
ldw406 wrote:那應該要夠大咖,國稅局才會用這麼勤勞的方式查 是的,因為國稅局的稅官也有業績壓力KPI呀。花同樣的心力,當然先查大件的,業績才會高。但是也不是說小件就一定比較不會被查,實務上有很多小件反而是因為其他事情引起查稅。比如年紀輕輕25歲利息所得卻超過27萬,反推本金至少2000萬,(為什麼27萬?因為超過27萬要報利息所得,所以國稅局一定看的到)國稅局看到,第一個就先想這2000萬是不是父母贈與,有沒有報贈與稅?如果沒有,恭喜,補稅加罰。如果有的話,也不能到此為止,因為國稅局認為"定存"就是擺在那邊沒用到的閒錢!甚麼樣的人會有2000萬的閒錢?當然是有錢人!那有錢人不一定會是他本人,所以一等親內通通查一遍。真的會這樣嗎?實務上還真的有案例,之前國稅局查到有一個年紀20歲左右的人,利息所得竟然超過27萬,結果一查,發現是他的父親開了一間公司,為了逃稅,結果用子女共五人當人頭開戶,然後叫合作廠商把貨款匯到這些子女人頭開的帳戶,藉以逃避公司營所稅,結果因為子女利息所得太高被發現,然後查出這個案外案,最後發現總逃稅金額超過五億。因為27萬利息所得,結果被查出超過五億的逃稅!所以不是查不到,只是要不要查。
Jojoba323 wrote:那這樣按造前面大大說的,稅金與實際買房金額不符,不就等於是要多繳稅嗎?建商總不可能代付吧⋯⋯ 新建案的話,是有可能的,因為新建案的賣家是建商,建商不是只有這間要賣,所以雖然虛報售價,建商要繳更多營所稅,但是他可以拉高之後其他間的售價賺更多回來。所以還是有建商會這樣搞,不過這種被抓到一樣是會開罰。只是要不要抓。尷尬的地方在於,對國稅局來說,你虛報售價,結果繳更多營所稅,國稅局也賺到,所以會不會查?這種情況就比較尷尬了。所以這也是為什麼明明不難查,但是還是有很多跟實際不符的實價登錄數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