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chanli wrote:
1. 人口出生的效應是有遞延的
也就是要等這些小朋友出來工作, 準備要買房子的時候, 才看得出效應
但也20~30年過去了
2. 死亡的影響會比較快
有房地產的老年人, 去世以後讓成年子女繼承, 如果子女本身也有房子, 會考慮把房地產拿出來賣
但是你覺得老年人是在都市多, 還是鄉下多呢?
所以房價要下滑, 應該是鄉下會優先
這點看日本就知道了, 人口老化這麼久了, 東京市中心的房價也沒什麼掉
結論:
可以買房, 但是要買在都市才有機會
但是可以想見, 房地產價格翻好幾倍的黃金年代, 應該是不會再回來了
1.人口出生的效應是有遞延的
這點是對的
但是時間要更提早
正常人買屋前租屋的機會比較高
所以少子化對房市的影響會提早到上大學階段
一般人到了上大學階段通常是住學校或在外租屋
大學畢業後可能回家鄉就業
也可能去都市找工作
而大學畢業到30幾歲買屋的這個階段都是租屋比較多
所以租屋市場會比購屋市場提早反應少子化的影響
2.繼承的部分
都更不易的結果
老屋其實市區比較多
郊區反而比較多新屋
現在有很多年輕人在家鄉就業的話都是住家裡
之後可能會買房也可能直接繼承父母親的房子
但在真正繼承之前都是屬於隱性繼承的部分
這群人購屋需求較低
除非房市下來否則不太會進場
台灣內需一定會受重創。真的是從出生到棺材的產業都會受到影響。
房地產首當其衝,而且早就反映了。台北市一堆老舊精華區商圈都崩潰了,早就反映台北市消費力大減。例如,東區、天母、民生社區、師大等,人潮、錢潮都散盡了。商業區沒落造成富人收入銳減,一定會影響週遭住宅價格,目前豪宅比較敏感,預先崩潰反映。一般住宅因為房屋主購入時間久,貸款多已還清,所以可以撐住不慘跌。但最後審判日總會來臨。
少子化危機也已經造成私立大學倒閉潮,私立高中也開始招生不足,準備迎接倒閉潮。台成清交,部分科系出現招生問題,博士班根本已經陷入危機。學校週邊商圈、租屋市場也是岌岌可危。
但整體而言,台灣GDP出口佔比極高,跟日本不同。日本因為是內需消費國家,所以少子化直接摧毀日本經濟。相較之下,台灣出口佔比高,大老闆相對不會受少子化影響。而一般人應該還是會跟日本一樣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