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才是硬指標惡化的開始.....
人口數下降已是定局...(國發會資料), 今年應該是總人口數反轉元年

且今後工作(繳稅)人口每年將減少15~22萬人,持續至少五十年
同時領年金與社保的老年人口數卻會以每年十來萬的速度增加

總體經濟發展很難說, 受兩岸關係影響不小
但台灣實體經濟一定會因為人口結構巨變而大受衝擊
尤其是內需產業
人口減少對內需產業的打擊是全面性的
從賣尿布到賣棺材、靈骨塔的通通遭殃, 差別只是早來晚到...
參考所有已開發國家走過的路
當人口老化甚至減少, 所有的社會福利與保險通通不可能維持舊觀
能用的手段一律是縮減福利、提高稅賦
但民主國家的資本自由度相當高, 一旦任何稅率上升
廠商與資金馬上跑掉... 課不到多少稅!
而誰敢動百姓的所得稅也別想當選, 所以最後稅負重擔多半只能落在跑不掉的不動產上。目前台灣的不動產持有成本大約落在0.5~2‰, 日本約2~3‰, 美國 1~2.8 %
可以想見當政府財政收支在這幾年達到高峰後, 將會以極快的速度反轉惡化
(別忘了我們還有二十年的破錶風電合約)
未來不動產的相關稅負極可能成為窮政府的提款機....
當年堂堂亞洲四小龍, 國力蒸蒸日上的台灣
怎會搞成這個樣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