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志穎鄰居認賠1765萬出場!大直水岸宅2原因光環褪色

Trillionaire2020 wrote:
土壤液化驚爆大直豪宅...(恕刪)



環團示警:台北若再升溫松山機場、大直豪宅區都會被水淹

"台灣健康空氣行動聯盟今(13日)舉行記者會指出,全球氣候鉅變,台灣受害更深,尤其「升溫」情況更是嚴重,特別是澎湖,若溫度再上升,澎湖可能會沉沒,蘭陽平原可能會不見,台北市盆地基隆河、淡水河沿河地區都有危險,升溫2℃松山機場、大直豪宅區都在淹水範圍內。"


大直遇水則發。

版上幾位特定先進火力全開,大聲嘲笑房價下跌,幾乎佔據大部份版面.

不僅樂見投資客賠錢出場,連自住的也笑,

最好大直都淹在海平面升高的水內,花錢的人都是傻了,沒花錢買的看人家淹水,好開心.

這種心態不知道怎麼形容.這些人哪裡得罪了你,

我就住大直水岸10年左右的大樓,價錢相當不便宜,但生活過得是舒適愉快.

當然不是投資客,所以除了自住的這間,另一間台北市的房子日後就是留給兒子,也不會因為漲價賣.

你們當然可以慢慢等,看是不是真的海平面會上升,這樣的情況會出現,再來幸災樂禍.

但至少,花錢買在這邊這麼多人應該不會比這幾位唱衰的笨,否則這麼笨的話,也存不到錢買這邊的房子.

這些先進發這些文,心裡得到了一些日後幻想的安慰(畢竟還沒發生),不需要花錢就可以得到了精神上的快樂.

我們住在這邊則是實質上生活的愉快,但要花錢.不過沒貸款,不需要幫我們想像生活壓力大之類的叭啦叭啦.



好像精神勝利法比較划算,都不需要花錢就可以得到嘲笑別人的快樂.認為自己比住在這邊的一大堆人都聰明.

我偶爾登入,所以也不會回應.
ryang1212 wrote:
版上幾位特定先進火力...(恕刪)

你應該是先批評炒房客,炒房客炒到年輕人沒未來,炒到絕子絕孫的人越來越多
Trillionaire2020 wrote:
環團示警:台北若再升...(恕刪)


老台北應該都知道吧. 大直重劃區以前是基隆河的河道截彎取直出來的地....

這裡會是紅色土壤液化帶. 不奇怪阿

像納莉這種百年大水. 淹到輪子也不奇怪阿. 那天我坐計程車台北市這樣到處跑. 都是舊區不較不淹. 以前早期的人來台北定居一定會選地勢比較高的

只是那些舊區是萬華那種的就是了.....

原本就是河川地. 被人為改變出來的重劃區....水本來就是這地區的天敵. 要特別注意

這麼理性的分析, 那裡酸阿???

不能看空嗎????
理性?要多讀書,多查資料。當然可以看空,我也看空,但要有道理。

我就是老台北,在台北市大安區出生工作至今。

1.台北市的堤防是200年回歸期的洪水位(其它縣市是100年,甚至更低,或沒做防洪整治),基隆河截灣取直後,沿岸水文狀況都不相同。

拿截灣取直前,及200年洪水位堤防完工後的經驗,來推論河道改變後的行為,很理性?

要不然市政府請一堆工程專家學者設計評估,浩費鉅資完成堤防及河道改道,是假的嗎?自認老台北憑經驗就可以打這些人的臉?我也是老台北啊。

2.再來,土壤液化區和淹水完全沒有一點點關係。如果想弄清楚土壤液化,可以google”土壤液化”再來檢視自己的發言。納莉是整個大台北都淹,當然也和土壤液化完全無關。


要酸去酸投資客,我們自住的得罪你們這些酸民了?我從不在這邊戰多空的,但看到這種希望人家完蛋就很開心的文章,要認同你們的理性?忍不住回文。

人家房子買得貴最好都泡在水裡,這樣爽了嗎?可惜未能如你願。

大直重劃區這邊住的人書應該讀得不比酸民少,一堆電子業大老都住這。他們都沒腦,智商不如酸民?

人要有的是本事,不是整天發酸文,希望海平面上升等天災,於是花錢,努力的人,和看笑話的人扯平了。大家都歸零?

至於我,海平面上升也不在乎。現在生活愉快舒適,經濟自由最重要,不會憤世嫉俗的在這邊整天發酸文。一年又一年,期待人家房價崩盤,海平面上升,別人吃大虧,來撫慰心中的憤恨。

真是心態可議。

真的海平面上升,很多買房的人房子都泡在水裡了怎麼辦?簡單,有本事的人就再買一間。這時房價更貴了,因為可住地變少,競爭更殘酷。優勝劣敗,不是世界大同,貧富不分。

既然有本事在台北市買第一間,買第二間,當然有本事買第三間,我現在就可以了。也正在看。

只不過這種無聊的戰文我不會一直糾纏在此。一來,沒這麼有空整天發空文佔大半版面,在這發文是賺不到錢的,要發文洩恨請自便;再者,要有相對等的工程知識回文才有意義,不會一個講東一個講西。

至於先前說不回文,但看到張冠李戴,我忍不又回文了,我輸。
那天西奈山頂是Enki wrote:
老台北應該都知道吧....(恕刪)


我不是地質學家, 不過

土壤液化潛勢查詢資料有大直阿.....還是都是假新聞. 一定是網軍亂寫?

納莉颱風大直有淹我也知道阿. 因為我也住過大直阿, 我還幫好幾個外商公司總經理介紹到這裡買房

這一樓結論都已經講明水路重劃區已經台北市最抗跌的了. 那裡酸阿?????? 這可是真心話耶

不然. 講大直是唯一台北市逆勢上漲的區. 菜市場最不會亂哄抬物價, 週末餐廳最好吃都在月娘, 全台北第一個自助加油站在大直, 大直診所都不用排隊, 鹽酥雞最好吃

這樣可以了嗎?.......
那天西奈山頂是Enki wrote:
我不是地質學家, 不...(恕刪)



土壤液化

"最容易發生的液化的土壤是年代比較輕(如近一萬年的冰河時期)的細沙,或顆粒大小相當且排列整齊的泥土中,地層只有數尺厚,富含水分。這樣的地形通常可見於河岸、海岸、舊河道填土造屋、海埔新生地[2]或因風力而堆積而成的沙丘中。土壤液化的例子有流沙、流粘土、濁流和地震液化等。"


依照維基的說明,土壤液化區跟地勢低窪有蠻大的關係的,所以依照此邏輯,土壤液化區跟水災也會有蠻大的相關性。

土壤液化真的蠻恐怖的,難怪大直水岸第一排有人在逃。


Trillionaire2020 wrote:
土壤液化"最容易發生...(恕刪)



土壤液化潛勢區建築物簡易自主檢查表


檢查表第一項是: 依據 921 地震後,88 年 12 月 29 日公告修正之『建築物耐震設計規範與解說』所
設計之建築物。

印象中,這個建築物耐震新規範是在2007年後才真的實施,所以屋齡稍高的豪宅會有危險,以2019年為基準,大概12年內的房子比較安全。大直水岸第一排有幾個慘賠案例都超過12年,會不會是因為安全問題呢?



Trillionaire2020 wrote:
什麼是土壤液化?如果...(恕刪)



被遺忘的土壤液化危機 我家會有危險嗎?

"◎什麼是土壤液化?

土壤液化是因為「砂質土壤」結合「高地下水位」的狀況,遇到一定強度的地震搖晃,導致類似砂質顆粒浮在水中的現象,因而使砂質土壤失去承載建築物重量的力量,造成建築物下陷或傾斜

◎土壤液化通常會在什麼地點出現?

基於砂質土壤與地下水是構成土壤液化的其中兩項要件,故土壤液化較容易出現在河川下游的沖積平原及砂質海岸。"


土壤液化真是一個很重要的議題,買房子前真的要好好了解。看樣子,水岸宅風險會比較大一點。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3)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