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樓主抓的利潤等等,其實就太鬆散了,基本上不動產最基本的建築成本抓法,
不動產估價技術規則就有公式了,差異只在於操作空間.
台北市面積太小,比起上海北京東京23區雅加達曼谷....大概都只有別人面積的一點點
連香港都大台北市四倍..
土地非一般商品,今天麵包賣得好,明天多做就行了,但土地不行,土地本身就帶有壟斷屬性
再者,通膨,薪資上漲都要算上去,10年前一碗牛肉麵可能100有找,10年後快翻倍;
薪資水平一樣上漲,如果台北市薪資和LA一樣,然而LA房價比台北市更高..
如果薪資水準往上,房價會更高.
雖然台北市買房原則上幾乎都不是純靠薪資...
然而台北市有錢人的密度卻可能比LA高太多,房價怎麼可能低?
真正的問題有二:
其一,為什麼一定是台北市?
北北基桃有許多親民的中古屋,重劃區也多,多殺多的狀況下,只要耐心點,一定可以找到相對合理物件..
其二,台灣沒形成類似新加坡的二元體系,一個是目前的體系,另一個是社宅封閉體系..
也就是說社宅體系你可以買賣回去給政府,也只能和政府買..
非熱點區域造成的社宅空屋,可以成立地方政府的行政法人,法規方面適度鬆綁,出租給外國人或背包客
公設交通路線優先在社宅附近,社宅容積也可以特殊放寬,甚至社宅建材和勞務支出可以優免或減徵..
而當你錢多到可以買豪宅時,你自然而然就會去買
其實買豪宅的應該鼓勵他們買,他們換手,國家還可以抽稅,最好吸引各國國際買家,短期內換越多手,國家賺越多..
個人積分:14857分
文章編號:86666911
個人積分:42分
文章編號:86666939
個人積分:19450分
文章編號:86667046
個人積分:3199分
文章編號:86667065
為提供您更優質的服務,本網站使用cookies。若您繼續瀏覽網頁,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s政策。 了解隱私權條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