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wtaipei wrote:
年輕時即懂得買房致富的長輩說,如果沒有重大瑕疵,他最後決定購買的原因,是對物件的感覺。
我聽了嚇一跳,買房不是應該站在理性的角度,反覆研判計算,才決定出手嗎?感覺不是很抽象嗎?又不是談戀愛。


你誤會了,買房是 "理性" 的角度思考,除非你錢多到某個程度,可以買錯沒差,那就沒關係。

不論自住,投資是一樣的,只是理性考慮的出發點或立場不同。

對物件的感覺只是第一步,通常感覺不好,大概就不會再看下去了。例如陰暗,潮濕,你覺得跟你不對盤,就放棄。

感覺好,才走下一步。

其他的就是理性思考了,找出那些正向,負面等因素。對負向的因素,就需要反覆研判,可不可以有限資源金錢去修正,... 等。沒有房子是十全十美的,只在適不適合你。而適不適合,多少會摻雜感覺。

其他的就是行情,價錢,與負擔能力的研判了,這部分太過保守是買不了房的。有些所謂的 "理性",其實是搞不清楚狀況, 才做出錯誤的決定,後來反而被大膽 (被誤認為憑感覺) 的人超越。

這就是很多人買房後,會告訴你,一開始感覺對了,就一步步走下去了。而他的感覺,是早之前就有理性思考過了,所以有時,看到房,下決定真的很快。
lawtaipei
收到
如果是自住~~~感覺還真的很重要!!!!
新屋可能還好!!!!頂多看採光、格局、通風之類!
如果是中古屋要考量的就更多!!!!
有些一開門聞到的味道、溫度、光線、聲音~~
每個人感受不同!!!還真不能不信!!!
有人看屋會帶貓、狗或嬰兒~甚至有人會帶烏龜!!!!
別問我為什麼~~~懂得就懂!!!!
lawtaipei
[拇指向上]
richard1126 wrote:
如果是自住~~~感覺還真的很重要!!!!
新屋可能還好!!!!頂多看採光、格局、通風之類!
如果是中古屋要考量的就更多!!!!
有些一開門聞到的味道、溫度、光線、聲音~~
每個人感受不同!!!還真不能不信!!!
有人看屋會帶貓、狗或嬰兒~甚至有人會帶烏龜!!!!
別問我為什麼~~~懂得就懂!!!!


Yes. 我家長輩也這麼說,有時還真邪門,就是感覺,感覺就是要先排除你不要的
重感覺沒錯呀:

感覺這間我買得起、感覺這間我花一輩子都買不起、感覺之後會跌價....等等。

感覺對了就可以買了
lawtaipei wrote:
年輕時即懂得買房致富...(恕刪)

價錢對了、感覺就對了~~
lawtaipei
錢固然重要,但好像「感覺」不一定與錢有關。
你山字營姓趙啊 wrote:

你山字營姓趙啊
台北市的荒郊野外和其他縣市的荒郊野外等級還是不同的,一個有必然的發展性, 一個則不確定


台北市的荒郊野外和其他縣市的荒郊野外等級是一樣的

6-70年前都是一樣的

你現在知道的什麼南港士林北投萬華...

都是台北縣..台北市只是個省轄市

台北市的前身土地幾乎都是台北縣

你在看到的區是1990年後更改的結果

像龍山區、雙園區、古亭區有沒有聽過

他們就是萬華的前身..

信義區的前身是松山區..

旦一堆人什麼屎都不知道

只以為台北天生就是人多..

沒錯..發展後是不同的

旦內湖鄉當年發展的是礦業

你知道這代表什麼嗎??

代表了他又窮又沒人要.....

了嗎?





我小時候住過大溪和土城

OK

當時那個地方的人口多?

是人都猜土城..

旦答案是大溪

不信對吧

我長大後知道時我也不信..旦現實就是現實...

我去土城時..土城工業區還不存在..當時土城才6萬左右的人口數

所以土城當時只是個沒人的小鄉鎮..土城鄉....

而大溪當時因為木業的發展..當時很多人在大溪工作生活...近7萬的人口數

旦幾十年的發展

大溪的木業沒落了

而土城的工業區確給土城帶來了工作機會和人口

所以土城現在24萬人左右

而大溪還沒破10萬....
allegero
內湖也落後得可以 以前還禁建 都不知道東湖這個地方甚麼時候可以翻身 南港也是窮鄉僻壤 國父紀念館旁邊稻田 當時比較繁榮的是大稻埕一代 東區忠孝東路四段之後根本是鄉下 以前的南部嘉義感覺都比較繁華有文化
有些人還中風水
風水太差就算房子再好也不買
lawtaipei wrote:
年輕時即懂得買房致富...(恕刪)


重感覺這種詞…..

老實說,應該解讀成每個人對於房市的敏感度不同,有眼光的人說穿了,他就是覺得這邊的有發展性,至於原因,可能就是綜合很多因素,覺得這邊很棒,例如台中某重劃區,當初人人看衰….後來卻一路狂漲
lawtaipei
有道理
每個人買房的目的和要的本來就不一樣,你可以參考他的想法,說不定對你有幫助
lawtaipei
也對,但現階段我想多聽聽別人的意見。
黑羽斷翼 wrote:
有錢就是任性 沒錢就是認命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