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主在賺了錢之後已經又到世界各地投資了。台灣要控制房產風暴是不可能的了,現在的政府努力將利率調到世界最低,讓財團與有錢人去借錢炒房、炒股,卻沒看到台灣有很多的創新發明,財團常有不到1%的便宜資金,過去幾年只要敢買台北精華地區就可以大賺一筆,這些地區隨便都是億元起跳,多數人玩不起,股票絕不是不努力學就能賺錢的,甚至努力學也賺不了錢的比比皆是。短期要能自救,自己努力學習了解台灣這個環境和情況,培養自己專業的能力,必要時往歐美國家就業才能多存錢,長期而言等新政府調整政策或是等美國提昇利率導致房市崩盤或大幅下跌再買房買股,等待新的循環開始。當然在買股票或房子之前要先充實自己的財經知識,不然還是死路一條。如果以上我所寫到的基本財經知識你都不知道,那我只能請老天爺保佑你了。
人口懸崖將至 The Demographic Cliff
http://www.eslite.com/product.aspx?pgid=1001118562308283
2014-2019經濟大懸崖: 如何面對有生之年最嚴重的衰退、最深的低谷
不過憑心而論 與什麼黨什麼政策無關因為這是戰爭造成的 日本戰後亦是如此
但當時從大陸帶來的技術官僚 結合台灣民間的力量將日本留下不堪使用的設備恢復運作
也是日後創造台灣奇蹟的重要推手 這也是不容否認的
其中有多項重要的指標政策 375減租 十大建設 中研院 工研院與科學園區的設置
375減租是標準的劫富濟貧 大地主不爽 佃農笑呵呵 好壞處各有
十大建設是硬體基礎 中研院 工研院與科學園區的設置是軟實力及人材的培養
每個時代的人都有自己的問題 我們的祖,父執輩的人比較務實 不怕吃苦 不會怪東怪西 所以也是熬的過來
而我們這代太有主見比較自私 想的比做的多 草莓的比例高了許多
非常同意一個論點 就是再怎麼糟的處境也有人能成功 再怎麼好的保護也不保證一定能成功
不是人人都是大老闆 總之努力過了但沒那個天命 也要知足常樂 就是不要做一行怨一行
話說回來 現在沒辦法買房子 以後就是這樣嗎?
現在也許看不出來 但十年後呢? 我認為房子的數量是遠遠高於需求量的 真的不用太悲觀
BookSilver wrote:
我在《金融大騙局》一...(恕刪)
y2kplus wrote:
22k不是政府造就的?寫到這裡在洗腦,有點不好
一定是政策造就的,因為大家要遵從法律~法律是很重要的"領頭羊"
歐洲各國,經常看到有人為了追求比較好的收入,而到其他國家工作
大陸也是一樣,年輕人離家幾千里尋找出頭的機會,是稀鬆平常的
香港畢業生,如果沒有爸媽可以提供經濟支援,幾乎唯一的活路就是離開HK了
現在全球化高度的競爭下,這已經是常態了
瑞士人/馬來西亞人/新加坡人,隨便路上拉一個來就可以開口講流利的4國語言?
德國大學生6成以上都會第二語言,他們大多數都還不需要出國找工作,因為德國本國經濟夠強
荷蘭大學生選修第三外文也是很普遍的
反觀台灣年輕一輩,是怎麼應對的?什麼態度應對的?有努力學外文嗎?有花時間觀察國際情勢嗎?
除了iPhone跟小米機小米電源上市要怎麼搶,我還真的沒聽過他們在討論一些跟自己未來有關的議題
台灣是島國,大部分物質靠進口
不出國打拼賺外匯,靠內需內耗這灘死水是能吃多久?
台灣製造?你知道在台灣開工廠,有多難請工人嗎?高不成低不就的情況,每個老闆都只會搖頭
我公司在人力銀行找人到大陸上班,登了幾個月,限制條件之寬鬆,待遇也還不錯(超過22k的2倍,還包吃住)
來應徵的人屈指可數,甚至幾個月都還找不到一個
為什麼?
不願意離開家
不願意離開女朋友
不願意離開朋友跟舒適圈
每次看到把社會問題推給政府的人,我真的就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