跌勢已經是肯定了⋯你拉開臺灣房市全歷史雖然完整的波段都是頻頻往上走,但也確實是10年左右會有一個拉回,為何拉回不怕說給你知道,建商、投客早已清光手頭存貨,難不成原價在買回拉抬!?資金是靈活運用才能突顯它的價值,而非套死在一個「不確定因素上」,房子是人一生中最大的資產這沒有什麼好爭議的;但房市走空已是定局,那等於把人生最大的資產擺入一個「肯定折損的區域」資金是「死」的,但人是「活」的,從開版文章來看再再都是單一操作模式不是「租」就是「買」,這就有違反資金靈活的原則再講白話一點的操作模式就是「先租、待跌、後買」,這樣跟「租」或「買」單一面向的操作差別可是很大的「租」一輩子都不會擁有屬於自己的一分安定資產「買」深感你會跳到一個大坑,等房價在此拉回來時你幾歲了!?資產甚至完全沒有增減(還沒計算通膨唷)單單勸世文,人如果只能單向思考那就會被人工AI徹底打敗巴菲特名言:眾人貪婪時我恐懼,眾人恐懼時我貪婪沒什麼好說嘴,我房子買在民國90年,目前報酬率100%多,但我沒打算買賣,因為我是拿來自住;試問你住在一間+100%的房子比較爽,還是住在一間-30%的房子比較爽!?在反向思考,100%隨便你跌也砍不到我的本金,-30%光你為那憑空消失的錢繳納「利息」就夠你苦了當初會買房完全是僥倖(因為迫切需要一間房子),而且你很難相信90年代說要買房,可是會被一大群人道德勸說,因為那時候的「房子一文不值」;反觀現在身邊的人比比皆是的道著:房子在不買就買不起了⋯⋯
剛查了591,想不到租屋這麼貴(與591數據相當),這種情形下建議用買的,但是又卡在預期心裏會跌。現買現賠。另外買房你成本算太高,主要是裝潢與家電(因為租屋沒用那麼好),所以我個人建議買,在個人經濟能力下。依我同事為例,有時候明明有能力買(全現金買)存款太多,又省吃減用的,經濟能力跟生活品質不成正比(租非常便宜的雅房或住宿舍,只騎腳踏車或只買二手機車騎。當然是極端案例,我想樓主不願意騎機車上班,生活品質是有要求的,住自己的房子,家電與裝潢費用增加,提升爽度。當然前提是經濟能力許可。我同事就是太會省錢,只能單身。我預計明年下半年換房子,設定價錢,屋況與地點就看那是會落在哪裡是哪裡。預期會跌就買不到房子。
風吹大喇叭 wrote:不用跟我543 來...(恕刪) 我想你的目的應該是想看我所得多少吧?我的所得可以在蒙古人那棟樓找到答案,認真點可以找到。我想你誤會了,沒有人要跟你比所得跟捐款,我沒做虧心事不需要捐款證明甚麼。如果成大惡而捐小款,只是從十八層生到十七層而已。我只能肯定告訴你,我是靠自己實力有實質產出,是一個人的產出,而不是一隻蟲的不事生產。我在蒙古人的大樓曾經說過,善事不僅止於捐款。我從不認為捐款可以救得了千千萬萬吃不起營養午餐的學童。以前當學生時,我會將路邊石子搬開,這樣可以避免上下班的家庭支柱發生意外,我覺得這比捐款更有意義。而現在我在網路發言,即是大善。另外,我窮盡我一生所學,亦無法猜出2018年會貼甚麼東西出來,我只能猜可能是清寒證明或負債......相信以您的能力,應該可以精準預測吧?
happywork01 wrote:這是另一樓的文章。我給予讚賞。因為買房不是0或1,是要量力而為,並具有彈性。我沒反對買房,自己也沒間斷在看房,最近也在台北連續下標了幾處法拍,運氣不好都差一些沒買到。但是自己想買房和鼓勵他人買房是兩碼子事,動機可議。...(恕刪) 理解,在標題加上警語動機???覺得我是房仲..想叫大家買?覺得我想買房..想求心安?覺得我想引戰..想求討伐?覺得我想捐款..想拖人下水 XDDD都可以啦....自己找想要的 ^^我自己主要想知道內容跟想法的對錯與自己是否有盲點罷了...至於別人覺得是哪個都可以 ^^
shopping123 wrote:跌勢已經是肯定了⋯⋯...(恕刪) 昨天再重新看一看這一大樓大概重點其實都是您第一句話,所以沒有必要現在跳坑因為房價會再跌所以在怎麼算都不划算,別算了在一個多數人(我自己也是)都認定跌的機率高的情況假設了一個"不漲不跌"的情境,確實讓大家容易覺得我想帶風向XD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