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房市多殺多重跌啟動:::::神準預告又成真

哈哈哈
大家都好可愛喔
沒前沒房子還在討論
笑死我了啦


還好我無貸一身清
台灣像前行 馬上一定好!!!


台灣房地產實在很可笑

一流的國際價位
二流的建築物品質
三流的都市居民
四流的道路公共建設
五流的都市水準
pokkys wrote:
假設一間房子200萬...(恕刪)


假設一間房子200萬,幾年後跌到一半,100萬。
而貸款剛好剩100萬,所以賣掉房子=0元。

前提如果是自己住,那根本沒差。
因為你賣掉房子,你也是要再買一間。

假設房價沒跌,你的房子200萬,你要換的房子300萬。
你賣掉房子得100萬,你要再出200萬。

假設都跌一半,你賣掉房子得0萬,你還要再出150萬。
==============================================================================

怎麼看都是大賠錢吧…
房子假設你今天是在台北市買的
台北市房子是貴在地段,而不是房子本身的價格

假設你在台北市買一個地坪30坪的房子,建坪60坪好了
一坪算200萬好了,地坪30坪就是6000萬

建坪的話,一般RC建材成本,就算1坪8萬好了
所以建物本身480萬,所以你土地加建物,成本是6480萬

一般RC建材一年是折舊1.4%
就算給你住20好了,也只有少28%,也就是建物本身345.6萬
只跌了134.4萬,但土地本身並沒有折舊的問題
也就是說就算給你住20年
你這房子還是能賣6345.6萬

假如你當初貸款6000萬買,頭期付480萬,你都付了3000萬貸款了
如果房價沒跌,你只需賠掉建物折舊,最後拿回3345.6萬
但如果跌一半的話,變3240萬的話,你最後只能拿回240萬

結論本來能拿回3345.6萬的,現在只剩240萬…來回差了3000多萬啊

結論不管是自住和投資,都有差
而且差很大,賠到你吐血了
房子本來就會折舊,但買的人也享受到自已的天空,跟生活品質的提升。抄房也要風險的,政府打壓就是最大的風險。不像有些人有18%的無風險利潤。
人總是矛盾的,不知道希望房價跌到慘不忍賭的都是哪些人?

我是個自住客,同時也是個希望有能力可以幫二老換屋的換屋族

我家是租屋20年,終於在經歴了11次的搬家之後,在86年有了我們有了自已的房子。

然後這個房子拜淹水所賜,價格腰斬,慘澹了好幾年

但因為是自已的家,所以價格的波動,似乎就只是茶餘飯後自嘲的話題

然後,在4年前,我自已買了房,搬出來了~入住台北市

可能我眼光不錯,我這間可愛的房子價格翻漲 (帳面上賺了不少,老被朋友虧)

但是.......我可能賣嗎?

不會,因為賣掉了,我恐怕買不到條件如此佳的房子

這是我看了很多中古屋之後的感想

原先的舊家想換大一點,屋齡新一點的

但房價漲,再加上現在的公設比高,結論是......房價越高,我們必須貼的錢越多

房價漲,對換屋自住族當然不利

但要找一間“好”的房子,真的不容易

就像我在台北市的這間,我們社區幾乎是不流通的

採光/衛浴通風/格局/座向/交通/管理........

在看了一陣子房之後,實在好貨不多,不錯的通常來不及下手或超乎預算

然後還是把錢花在舊屋裝潢上就算了。

房價高,真的要貼太多

但房價腰斬時,經濟景氣環境也不好,收入提心吊膽情形下,更沒考慮換房增加負擔
而現在是房價太高,能力不足......

我很矛盾.......所以換個角度,以我一個擁有房子的自住客....現在而言

房價高一點也未必不好 (紙上富貴安慰自已一下)
虎斑貓

riklin wrote:
如果你的觀點成立...美國應該不會發生2房事件,而且他們的薪資比我們更高,利率也處於低水準


美國稅率不低, 每年課房子當年度評定價2%, 意思就是說市價1000萬房子, 每年房地產稅金是20萬, 美國人借錢炒房的勇敢度勝過台灣人好幾倍

依台灣目前稅制狀態, 房價要大跌, 除非借款利率逼近4%, 2008年底, 借款基準利率一度逼近3%, 股市大跌, 但房價卻依然撐在那裡不動或略為小跌約半年, 現在股市在8000點之上, 利率不到2%, 課稅基礎是公告現值的1.2%或2%, 台灣有台灣的特殊環境, 雖說泡沫破裂後伴隨的必然是大幅降息, 但要破裂之前, 必定是利率持續上升多年, 直到金融體系爆掉, 法拍物件爆增, 然而目前尚看不出這個可能性, 政府也承擔不起金融危機, 若房產發生崩盤機率太高, 奢侈稅法案一定會緊急喊卡, 就像前陣子日震時, 就傳出暫緩風聲, 就是這個道理, 畢竟以前也曾經發生證所稅導致股市無量崩跌19天的事實, 從8813連跌19天到5585, 最後是財政部長下台一舉躬, 從此政府就沒人敢再提證所稅這件事了

感覺上, 這次奢侈稅內容有諸多不合理之處, 立院果真會照單全收? 台灣房屋自有率頗高, 為何這麼多人都希望房價下跌? 散戶真的都進場了? 很多人都表面上說是要多買一間自住使用或是幫小孩多留一間, 這些需求是投機還是投資? 太多人等著撿便宜, 在此情況下, 有大跌崩盤的可能性嗎? 投機客退場, 後面跟著是自認為撿到便宜的中實戶, 但有時候人算不如天算, 萬一利率真的升到崩盤, 最後一隻老鼠就是這一群想撿便宜的虛偽者, 事實上他們只是另類的投機客

政府有甚理由幫這群投機客打另一群投機客呢? 有膽就將市價反應到公告現值, 每年依市價課土地房屋稅, 凡是有屋有地的, 無論投機或是自住, 誰都討不到便宜, 到時候再來做民調, 看看高興的人口有多少好了, 保證贊成的人比例很低, 因為將會有很多人因付不出每年房地稅而被稅捐機關賤價法拍, 然後上演推翻政府將推此政策的官員抓出來公幹一番

blu-ray wrote:
台灣房地產實在很可笑

一流的國際價位
二流的建築物品質
三流的都市居民
四流的道路公共建設
五流的都市水準


中肯!!
olivecat wrote:
我很矛盾.......所以換個角度,以我一個擁有房子的自住客....現在而言

房價高一點也未必不好 (紙上富貴安慰自已一下)


矛盾是很正常的, 父母年齡大了想換間有電梯的房子, 幫小孩買間屋怕以後房價更高就買不起了, 小孩大了想要換一間屋, 理由太多太多了, 不過現在整體氣氛是賣屋屋主是有罪的, 這可真奇怪呀, 為何是1,2年內賣屋就是奢侈呢? 買一間幾億豪宅持有超過2年以上就不是奢侈呢? 確實是很矛盾呀

原來賣高價是有罪的

意思是說政府判定現在市場價格過高, 所以不准賣方開目前行情價?

為何不實施市價登記制度讓市場價格透明化呢? 為何不將市價反應到公告現值後再調整大家能接受的稅率呢? 奢侈稅不是應該以市價來評定稅率級數嗎? 所以有屋沒屋的人, 投機投資的人, 都很矛盾, 因為整個調整與改革方向都很奇怪的緣故
以現在的薪資水準+物價水準,你認為彭總裁膽敢調高利率太多?
到時繳不起房貸的一堆造成法拍屋一堆,銀行呆帳一堆,結果死的是誰?

stephen02 wrote:
也就是說,一個繳了10年房貸的人

到時賣了房子還拿不回半毛錢

這樣自住還沒差?


大部分自住本來就沒差,你如果只有一間房子賣掉你要住哪??如果跌那麼慘,你賣房是因為要換房子,難道有可能全台北只有你家跌或你家漲??1千萬的房子賣掉你拿不回半毛錢,但是你要換的房子本來2千萬的也變成不到1千萬,那你房價好和房價差的時候換房差別在哪??

自住唯一有差的就是買了房子,又急迫有現金壓力,不得以要賣房子(但前提是你不再買房子),這時房價不好才會有差...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4)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