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仲的說法... (理性討論)


rjiang wrote:
可能是我的生活經驗太嫩或者體驗太差了。
我想不出一個家庭或一個人缺錢和市場的台幣多寡有何關係...(恕刪)


現今台灣國泰民安
想不出來很合理

大家喊著失業沒錢
卻又有多少人誰真的走上街頭抗議?
可見得都只是喊口號的,不是嗎?

完全看不出來有家庭或是個人因為缺錢賣房的?
買房前本來就要謹慎評估自己貸款的能力.
會缺錢的絕不會是賣房,肯定是賣取代性高的勞力

扯遠了~~回應樓主的文
問題不在房仲,不在政府
在於我們,想要改變環境卻期待其他人先幫我們鋪好路
只能慢慢期待了~~
To 逍遙大:

謝謝你的意見, 其實我認為就我看的區域!
因為靠近新板特區,價格上揚是一定的!

我想可能是先前一陣都更熱,把這區域的房價
拉抬上來,現在下不去了~只能越來越高!

基於土地成本取得越來越高的狀況下~
看來我需要調整自己的做法了!!!

To Dzerowind大:

你說得很對,房市只有參考值,
但通常房仲跟賣屋的人,會以參考值當基準往上加..
就像仲介說"大哥,光正街已經一坪44萬了,你家附近起碼40萬"
其實~我是想對仲介說,我認為我家一坪有50萬!
因為新板特區都賣6~70萬了..哈!!

話說~最近開價真的逼近50了...


To Deapblue大:

謝謝分享你的意見.受教了..
我之所以會困惑也是因為我一直看空!
誠如你所說的,銀行政府會救,但能力卻是有限!
如果救不了,那即便我手邊有幾百萬,也算是小咖吧!
到時候錢能不能拿出來還是個問題!!遑論買房??
最怕到時候又來個"新新台幣"....
那我辛苦多年又要回到原點..

To Rjiang大:

你的想法跟我相同,不過~看起來還是要搭配區域來看!
畢竟買在台北跟板橋的人,我個人認為實力都不錯! 很能撐~
因為我吃鱉好幾次~ 出價被洗臉,或直接無視....

台幣多寡的部分,我想Aimhead0807大要表達的是~
現在低利率房貸,讓大家借錢沒在怕,反正利息沒多少錢!
槓桿可以做很大.可能我手邊兩間房子賣出去一間,另外一間的利息就有了!
我可以在撐個幾年,我可以小賺,但不能賠錢...


To Aimhead0807大:

你的意見真是一針見血,我目前考慮追逐...哈!!
不過,就像Deablue大說的,起碼有間房,
沒實力的我,也只能這樣安慰自己了..

當初實價登錄剛開始時,普遍叫好,但是現在的狀況卻是~不能比實價登錄低..
實價課稅也只是說說,真的能實施嗎?還不知道..

話說低利率房貸,有仲介跟我說"房價差100萬有差嗎??利息才2000多而已,勇敢地買下去,包你賺!!".
差100萬有差嗎??? 當然有差啊,我又不是要投資,我要自住用的!
平白無故多出100萬,我賣肝賣這這麼多年,也才賺這些錢..一瞬間就沒了,很不甘心啊~~

我依稀記得,當初無殼蝸牛佔據忠孝東路的畫面,但是後來的發展我就不知道了.
依房仲的說法來論說
房仲說並不有錯.反而大部分是對的.但也是順勢的行銷方法
政府敢不敢讓房地產大幅降價讓一般中產都買得起?其實方法很多.奢侈稅只能抑止交易量.但是無法讓其價下跌多少.唯有持有重稅.才能有一些可能讓價下跌(連美國房產稅較重的國家房地產也還是漲)
好.下跌多少才合理?光是這政府控制的了嗎?若失控造成銀行系統性風險該怎辦?再靠減稅.土徵稅減半.獎勵容積等等來救回嗎?
台灣是資本市場.資本市場不需太去關心房價.要關心的是建商有無偷工減料與官商勾結.房產稅的合理性.有無長遠的居住政策.交通和就業是否便捷.而房價只是結果而已
房地產不比股票.有其獨特性與不可取代性.而房地產也不是建商想炒作就炒得起來.必須要有國際經濟變化.政府政策.金融利息.國民心態等等.只是目前各條件還是有利房產上漲.所以房價緩漲緩跌對國家最有利.

補充一下.若房價一口氣因政策下跌三成.相信在這5年內買房的很多人會拋售.進而下跌4-5成(類似美國二房問題)而現行金融放款大都為房貸.影響所及怕是政府無力救援.造成的損失會真的動搖國本吧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