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Tsai wrote: 所以這一年半以來~~65歲以上人口...(恕刪) 不會增加那麼多,老人的死亡率比較高。看年度的話,要看這個數據,2014 12月底,全台灣分齡現存人口數歲 ** 人數*** 歲 **人數(萬)64**24.7*****14 ** 30.6——————————————63**29.5*****13 ** 26.062**29.2*****12 ** 24.661**30.0*****11 ** 22.660**31.3*****10 ** 21.959**33.258**34.157**33.156**34.955**36.1
台灣這塊小小的土地,負載了二千三百萬人,原本就太多了。當然人口減少的過程中,要如何兼顧老人照護與政府財政還有工作人口的賦稅公平,是個很大的挑戰。但是換個角度想,當人口真的大量減少後,大家都可以住都會區了,山林可以喘息,很多地區可以禁墾禁開發。危機就是轉機,希望台灣能愈走愈好。(人口多不一定是好事啊!)
knift wrote:台灣這塊小小的土地,...(恕刪) 這觀點很不錯....empirepenguin wrote:不會增加那麼多,老人的死亡率比較高。看年度的話,要看這個數據 也是,還要扣除死亡數,所以每個月65歲以上人口,可能無法增加到2萬人!!那是2014的統計數字,現在64歲的應該是第二層了!!
當老年、退休人口數...往上走,青壯年人口數...往下走 (銳減),對於以出口導向為主的海島經濟國家的整體競爭力而言,是福是禍?應該不難判斷。台灣的產業如果不能儘速朝高附加價值全面升級,整個經濟前景恐怕不容樂觀。
Mobtom wrote:老年、退休人口數...往上走,青壯年人口數...往下走 (銳減),對於以出口導向為主的海島經濟國家的整體競爭力而言,是福是禍?應該不難判斷。台灣的產業如果不能儘速朝高附加價值全面升級 這幾年增加的人口數,大部份都是在65歲以上,三年後人口數減少,老人比例只會越高,意謂著台灣未來的內需市場會越來越薄弱!如果想提高出口競爭力,勢必走向貶值一途,這不是日本正在走的路嗎?
knift wrote:台灣這塊小小的土地,負載了二千三百萬人,原本就太多了。當然人口減少的過程中,要如何兼顧老人照護與政府財政還有工作人口的賦稅公平,是個很大的挑戰。但是換個角度想,當人口真的大量減少後,大家都可以住都會區了,山林可以喘息,很多地區可以禁墾禁開發。危機就是轉機,希望台灣能愈走愈好。(人口多不一定是好事啊!) 人口總數固然重要年齡分布也很重要滿街都是老人,不但缺乏活力、消費意願低落,連麥當勞都找不到人來炸薯條
lulalla wrote:民國七十年代後半的時候,每年出生人數從40萬掉到大約32萬之後在民國八十年代前半撐住了一陣子說少子化在「七年級開始」是沒有問題的話不要講太嗆,什麼天才不天才的 你要不要仔細研究一下你自己貼的圖表?60初期跟80初期有很大落差?36→32,這樣叫少子化?如果30萬以上就被你稱少子化那不到20萬那幾年你要稱作什麼?沒有什麼嗆不嗆,他這樣說我就這樣回而已!他說人口老化不影響房價,我也尊重他了,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