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戳即破的前提是......你有本事要戳得動呀.
這個版真的很有趣,對於房價真的會有共識才有鬼?

貪婪遊戲 買進賣出 你丟我撿 下好離手 願賭服輸!

只有台灣這種畸形環境 造就出住屋需求像賭博遊戲。

這輩子也沒幾十年可以這樣耗,自己決定吧!

當屋奴 房蟲 都是自選的。

Timmy.M wrote:
台北市區一些老舊公寓,只要地點好,銀行貨款至八成並不是問題

台北市40年以上老舊公寓數字網上千筆,
開價20萬/坪以上,
雖然銀行貨款八成不是問題,
那問題應該是在屋齡吧?

jiangliki wrote:
這麼嗨?要不要考慮...(恕刪)


你不是更嗨? 去吃飯沒有對老闆講薪水倒退了20年,你的價錢怎麼還在漲?
房地產從2年前就見高反轉了
台灣房地產能走長多50年最重要的2個因素
1. 人口紅利
2. 家戶人數持續減少(小家庭)
房子是一戶一戶賣的, 所以以上兩個因素加上持續降低的利率
構成房地產持續上漲的大趨勢
但未來人口紅利轉負(或稱人口負債)
家戶人數也難以再大幅降低
這意味著剛性需求由正轉負
而刺激投機的低利率政策也很難再低下去(日本已經證明負利率無法有效刺激經濟發展)
房地產的長空是絕對的, 不可逆的
除非大幅度開放移民, 但這不可能, 台灣人很排外
也不要以為房地產會緩跌而已
現在的緩跌只是剛開始, 未來會有一段急跌
2~3年就把未來20年的跌勢反應80%

也不用期待大陸人來台買房
可以在台灣買房的大陸人也勢必能在倫敦/紐約/墨爾本等地買房
何必選台灣

sunhm wrote:
台灣其實多數房子都...(恕刪)


房市的價格是那樣看的嗎?那某路人甲在台北的老公寓入手價10萬,把他家總價10萬賣了,所以大家就跟著賣10萬,他就可以花一千萬買下整條路整條街的公寓嗎?

房價是看附近新建案價格,假設A新建案一坪賣25萬,B中古大樓大概賣20萬。當這個A新建案調整到20萬,B中古大樓就只能賣十幾,價格就往下;反之,A新建案賣到30幾萬,該棟B中古大樓就有機會可以賣超過25萬,就跟著漲,整個房價就漲。

房價跟著新建案起伏的,不是看某個中古屋主賣多少,不是老公寓或中古大樓可以左右的
shukae wrote:
房地產從2年前就見...(恕刪)


人口的論點絕對沒有錯,只是這裡太多人用長期的影響去解釋短期的現象,或是用短期的變化去認定長期的趨勢.
住居需求是人的一生中必須面對的課題,較重要的是人在成家後到兒女成人離家前的這一段,是個人需完全負責的一段,這一段的時間大約2~30年,相對於房市的週期頂多1~3次,也就是最多就這麼幾次的進入點,如果總是針對長期狀況著眼,那這一生根本就不用浪費時間在住居上,這些漲跌週期對你根本無意義.
反之,我們這些升斗百姓,不需要像那些豪門望族的,需要承先啟後的負興亡大責,只要不愧對自己一生,就該認清現實,縮短眼光,踏實規劃,讓自己有個尚可的住居,百年之後,誰記得你?
房價跌是進行式,重點是:一堆人買不起;所以:全面加薪、加稅才是良方。

ilovebigtits wrote:
你說到重點了,台灣其實多數房子都是屬這類,至少我父母家我還有我弟加總就超過10間房子沒有貸款,有的雖然是舊房子,但是地點極佳,叫我們拿出來賣35折? 等看看世界末日比較快..


什麼叫35折?
你以為全部的人都買在最高點嗎?

至於那些說不會賠錢賣的,
是在騙三歲小孩,
90%以上的人就算實價打八折,
還是不會賠到錢的啦!

lichujen wrote:
人口的論點絕對沒有錯...(恕刪)


"很多人用長期的影響去解釋短期的現象"
我大約看了一下整個討論串
有幾個論點是可以不攻自破的
1.1000萬賣350萬沒人會賣也沒人敢買
如果是短期發生的現象的確符合
但如果這個現象放大成10年呢
就像當初房價從350萬升到1000萬
我相信也不是2~3年就能達成的
現在只是反過來而已
2.通貨膨脹下房價不會跌
10年前的便當從50漲到80
漲幅160%
10年前的房價從350漲到1000
漲幅285%
當房價漲幅超過物價漲幅
被修正只是早晚的事
3.稅負還可支撐
政府接下來只會慢慢加稅而已
隨著人口紅利反轉與老年化社會
社福支出會大幅度增加
如不再增加舉債上限
增加稅收是惟一一條路

當然以上發生的事絕對不會是2~3年就會發生的
太過劇烈的變化會導致社會動盪
放大到10年的區間來看
你就會發現一切會變的合理化了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