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li Bear wrote:其實用坪數計算是不合...(恕刪) 對啊..尤其是大型社區有公園和完整全齡公設的..買小坪數和大坪數享受相等的設施...所以現在有的社區公設會有點數卡,大坪數點數多可以多扣一些多使用部份公設..但..還是不划算.而且有這麼做的社區所知算是少數的了
Poli Bear wrote:其實用坪數計算是不...(恕刪) 說的有理,所以像高雄市大樓如果不是豪宅型都大坪數或是能買單層戶,而是一般有二~四房普通建案大樓,去買大坪數住的人少時,會覺得滿吃虧的,(高雄普通型大坪數大樓賣的差原因之一吧)!雖然單層樓地板(二房一層4戶)跟(四房一層2戶)面積使用差不多,但是住的人數,就很難講了,光電梯使用次數差異搞不好二房那層會比四房那層比例高很多。題外話講到電梯,大樓還有公共電費,但卻是以戶分攤的居多。如果目前住小坪數覺得戶繳管理費不合理,那我覺得搬家比較快。
暖筱芹 wrote:請教管理費應如何計算...(恕刪) 不知道樓主的狀況解決了沒有?但事實上討論串中已經有人提出以坪數來計算管理費才是一件不公平的事因為買大坪數的人已經付出比較高的費用購置但是自家以外的包括公共空間、設備、電力、電梯、樓梯等等大坪數屋主並沒有用得比小坪數屋主多先別說大坪數可以住的人比較多,因為那不是絕對的,甚至有可能不是多數的還是說買大坪數的人一定比較有錢嗎?那更不一定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為何以坪數計算管理費比較公平呢?
不認同你的觀點。你看到的是大坪數更高的購置費用,但重點是大坪數=擁有更高的資產,按坪數比例繳交管理費有什麼不對?否則照你的邏輯,政府課的房屋稅是不是也該以戶來計價?老子都花大錢買大坪數了,憑什麼跟繳比小坪數的還多,是這樣子的嗎?josephjia wrote:不知道樓主的狀況解決...(恕刪)
以坪數為收費單位是一開始建商說了算,不是大家表決同意的,只是為了買房子,也只好默認這個規則,日本人的房子公設不算錢,台灣人的房子就要算,這就很詭異的地方,現在是講管理費的話,看是管理什麼,太細項的話,管理員會不好管理,比如水費用得多的人,那麼抽水馬達勢必要抽比較多水,他要付比較多電費,請問要怎麼計算?電費樓梯照明一般大家比較不計較,但是電梯有人一天只搭2-3趟,難道超過一天6趟的人要多收錢,請問怎麼收?再來就是硬體設施,這個要均分的部分應該比較沒太多問題,但是要分到每月收預先取就會有些問題,總之每個區域的人想法都不一樣,沒有誰對誰錯,大家講好就好,以坪數,戶數,人口去計算都沒錯,但是要有共識真的在台灣真的很難,要不然立法院就不會打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