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時之間 wrote:炒房、炒房 !怎麼...(恕刪) 正解,小弟幾個親戚就是這樣,整天說附近價格多高多高,自己也得屋也同等那個價,但賣了一整年,別說出價了,連看的人都沒當然了,賣不出去,繼續等阿,反正房子很早以前就已經還清房貸了講好聽一點是等有緣人,講難聽一點就是等盤子
我不敢說自己很有經驗,勤跑案場,勇於出價,價格這種東西,不是實價登錄打八折這麼簡單。賣方有賣方的開價(開價),賣方也有底價(底價),買方有買方的出價(出價),買方也有買方的上限(上限),以上4個價格,會落在不同區間,有交集才會成交,沒有交集,就只是喊爽的,沒有任何意義。實價登錄大概落在賣方的開價與底價之間。景氣不好時,實價登錄大於底價,景氣好時,實價登錄等於底價。而且每個物件本身的條件影響價格甚多,好物件一丟出來就秒殺,爛(拉機)物件賣不掉,你出八折價也是盤子。現在市場上有很多拉機物件。
年輕人戰出來 wrote:( 建議多多不用看...(恕刪) 我之前換屋的過程非常辛苦因為政府的打房政策在某些情況下對於,原屋未賣,而先購入新屋的換屋族非常不友善...只對賣掉現有房屋,再購入新屋的人較為友善(可能中間要租屋住..非常不便與辛苦)然後就我多次換屋的經驗我認為"實價登錄"號稱是用來打房的利器,實則是兩面刃...當房價下修,供過於求時,房屋市場籠罩在下跌的氛圍中時希望房子能成交的房仲當然為希望託賣的屋主,不要賣得太貴以求成交(但是似乎大多數人都把房仲說得像是炒房的元兇,其實房仲要的是成交,能成交才是最重要的)這時被拿來參考的實價登錄,倒是變成了底價的參考者...遇到喜歡的房子,往往都要出得比實價登錄更高或是取高標人家才肯賣"實價登錄"其實真正的目前是"實價課稅"而這些打房的政策最後造成了房產的買賣動能停滯不前房屋的大漲其實還是和建商還有政府有關= =真心要打房的話,往持有稅的增加和社會住宅二方面感覺比較實際(實價登錄能不要繼續下去比較好,個人觀點)只是這個恐怕會影響選票只能說現在人要買房真的很苦別再說年輕人不努力了(以前努力買房不難,現在非常難,除非有長輩幫)
厲害一點的,大約30歲可買房大多數人是約35歲上下開始買房以前貸20年,大約還完50-55歲上一輩都1X歲就工作現在大學畢業都22歲了動不動就貸30年,還有40年要出來30年還完貸款60-65歲看到不少5X歲就開始被裁員失業的或是轉換跑道薪水變少的目前看到的景象是過了4X歲工作都有差了也就是房貸還了1X年,收入可能會減少所以房貸30年?光10年後的變化都不知道了怎麼會有把握30年的時間有一樣的收入?
a28956215 wrote:厲害一點的,大約30...(恕刪) 我覺得是政府一直無法控制物價上漲, 導致有積蓄者無法忍受實質儲蓄被稀釋. 乾脆買房還比較保值.當然還是好的物件才有保值的條件. 30年郊區的老公寓是沒有的...
a28956215 wrote:厲害一點的,大約30歲可買房大多數人是約35歲上下開始買房以前貸20年,大約還完50-55歲上一輩都1X歲就工作現在大學畢業都22歲了動不動就貸30年,還有40年要出來30年還完貸款60-65歲看到不少5X歲就開始被裁員失業的或是轉換跑道薪水變少的目前看到的景象是過了4X歲工作都有差了也就是房貸還了1X年,收入可能會減少所以房貸30年?光10年後的變化都不知道了怎麼會有把握30年的時間有一樣的收入?...(恕刪) 講得好像工作問題及收入穩不穩定租金還是付得起似的!
樓主的觀念是正確的, 房屋價格並不是看實價登錄或是屋主的成本多少, 而是看房屋的價值有多少, 問題是房屋的價值是誰說的算? 恐怕是各執己見, 通常買方想的價格會比較貼近真正的價值, 賣方想的價格會比較偏離真正的價值, 接下來就是看供需了, 當沒人要買房時, 屋主就會把價格調到接近真正的價值了, 問題是要怎麼樣才能變成沒有人買房呢? 又跟觀念有關了, 華人通常不喜歡當無殼鍋牛, 加上利率也低, 所以寧願背個數十年的房貸也要買房, 這觀念何時能改就不得而知了! 另一種情況是發生比較大的事件造成人心惶惶時也會沒有人買房, 但是會發生在什麼時間點不好預測. 不過相信還是有一些合理價格的好房會出現, 但是都是很快就賣了, 一般人連看的機會都沒有, 就要看有沒有管道或是好運氣去碰到這樣的房子了!
年輕人戰出來 wrote:( 建議多多不用看此...要買房的人建議可以直接開實際登錄的8成,(恕刪) 老弟你這樣不行哦你都忘了小摩星的教誨,要出價就從一折開始出台灣的房地產是半犯罪事業,他們其實都是經營在灰色地帶,枱面下小動作一大堆,而且政策也很多漏洞,你知道有建商為了蓋房子,直接把全村居民驅逐的嗎老實跟你說,對於這些人沒有什麽好客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