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we6325551 wrote:
太清楚的話 房仲賺什麼
正解之一,還算有腦袋!
不登門,別指望有成交的機會。
minhua0317 wrote:
買房子不做功課
就期待別人把功課做好給你
別說是外國人
連自己都會被騙
但不做功課又怎能怪自己被騙?
那些東西不算坪數那只能說是朝三暮四跟朝四暮三的差別
結果自己還不是猴子?
舉例:
一間30坪含公設的房子建商要賣600萬,換算一坪20萬
現在政府下令改成實坪制,實坪剩20坪,建商就要賣20坪X20萬嗎?
你別傻了!一定變一坪30萬,整間房子還是賣600萬
然後公設的坪數10坪建商就更好去藏了
以現在制度,一戶10坪公設,100戶就要有1000坪公設
這些面積都要實際清楚有才會拿到使用執照
用實坪制,建商賣你一坪30萬後
在圖面把公設東摳西摳縮到最小剩900坪
建商賺了100坪結果你消費者還是花一樣的錢買
你傻傻的這樣消費者更有利?
另外現在政府在講的地下室不納公設,變使用者付費
太棒了,這樣下去計算更複雜建商就更好去呼嚨消費者了!
例如:
B1有機車格有汽車格,你沒汽車但你有機車要不要去攤B1車道的坪數?
B2沒機車只有汽車,但B2要不要經過B1上地面?所以B2要不要去攤B1的車道坪數?
B3以下依此類推...........
越簡單的算法,其實消費者越有利
越去斤斤計較搞得越複雜你真的算得贏建商?
簡單的算法你都算不好了
變更複雜你覺得你能算得比現在更好然後真的得利?
玻璃心邊緣人 wrote:
我不認為實坪制會有什麼問題
如果有的話,為什麼世界上大多數國家是實坪制?
台灣有比那些國家都先進嗎?
或許實坪制之後單坪單價提高,但總價不變、對消費者而言支出不變,但是能更清楚知道自己花多少錢買多少面積、這不為過吧?
或許實坪制之後建商會把公設的價格攤入單坪價格內,但那又如何?這房子值不值得起這個總價、消費者自然心裡有數
一直鼓吹實坪制沒比較好、反對世界主流的實坪制,難道不會讓人覺得其中很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