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19431943 wrote:
炒房16年了 , 現(恕刪)
炒房不只 16年
台北人買的起的房價是800萬, 不是2053萬
台北市政府的統計公佈資料,台北市的家戶所得,平均, 就是50%是 148 萬
這年收入148萬不是只有薪資收入, 還包括業外所得
不是一個人賺的, 是一整戶人,集合起來的
但是台北市房價平均是2053萬
以148萬要買 2053萬的房子,是不吃不喝 15年
這是屋奴
房貸支出在台北市家戶統計已經超過 60%
通常的國際標準為房貸支出/收入得為 1:3 才是正常
由2%房貸倒推合理的房屋總價, 台北市房價每戶平均為800萬才是符合收入的正常值
不是2053萬
錢不夠要向銀行借 , 銀行才有辦法把錢丟出去
房價的盲點在於"紙鈔可以換多少物品" , 是一個變動值, 不是一個固定值, 價格本來就是浮動的
當2008年,政府和銀行,欠下有龐大債務要清償時,手上卻有一堆的不良資產? 怎麼辦?如何把債務變小?
如何把房子賣出去?
QE , 印鈔票
新台幣的價值有二種, 一種是黃金本位價值, 另一種是發行的紙幣價值。只要先暫時犧牲紙幣的帳面價值, 讓貨幣貶值, 讓錢變薄, 欠下的債務對比於貨品價格, 就相對變小,利於銀行還款。
如何做? 就是讓貨幣供給額增加, 印鈔票鈔票變多了,物品/土地並沒有增加,價格相對變貴,所有物價開始起漲
鈔票就不值錢了,紙鈔變薄, 銀行的虧損實際金額也會縮小。操控物價和紙幣的價格比率,讓紙幣貶值(紙幣貶值不過是帳面上的數字),負債就會減少
當政府和銀行,手上有一堆不良資產,怎麼辦?
印鈔票,印鈔票,印鈔票當鈔票變多,紙鈔變薄,物品/土地相對就變貴, 不良資產也會補漲,變得奇貨可居
會一直漲,卻沒有回檔的,是內線交易, 是老鼠會,是龐氏騙局
物價會一直漲, 漲幅隨GDP成長是正常的。但是,房屋自2008年以來的漲幅, 是"超過GDP成長"數倍的漲幅這是政府,銀行,建商,代銷,房仲, 投資客,共同努力的成果
2008後,貨幣供給額多了一倍,這是被操控的, 錢太多了, 錢也就變薄了,薪水變少了!游資無處去? 營造良好的炒作房地產的條件
台灣房價高漲是個大騙局
很多人想買,是買來加價賣, 不是買來自住
住宅變成商品, 而不是生活必須品
1.因為, 台灣住宅自有率達83.9%住, 住宅自有比最低的台北市也有71.5%, 德國卻只有47%, 德國房價卻漲不動? 漲幅卻不到GDP的成長? 二戰1945年至今德國房價上漲60%,GDP卻成長300% !
2.住屋是基本人權,滿足住屋需求是政府的責任
社會住宅比例,在荷蘭為 34%、英國 20%、丹麥 19%、芬蘭 18%、瑞典 18%、歐盟平均 14%、美國 6.2%、日本 6.06%、香港 29%、新加坡 8.7%。 而台灣的社會住宅比例只有0.1% ?
"房價高漲"是一種商品為房屋的投資詐騙,是一種房屋的多層次傳銷,是人為操控的, 不是市場機制,也就是一種『龐氏騙局』
投資客鼓吹房價會不斷上漲, 期許一個超過GDP數倍的漲幅, 讓下一個投資客加價購買
下一個投資客,再加價賣給下下一個投資客
龐氏騙局要持續, 必須仰賴價格不斷提昇,才能存活
房屋價格的不透明,交易過程的不透明, 土地稅制的不公平, 價格因此被操控
因為這種房價上漲,並不是因為GDP成長, 房價自然上昇
而是依賴下一個投資客丟入多少錢, 加價多少錢
丟入的錢多,加價多, 就漲得多
為何可以隨便丟錢加價? 因為錢不是自己的,是銀行借出來的。
炒完後,沒人買? 最後房子銀行會回收, 若銀行收不了,倒了, 政府會進場收
手法沒有換過, 從銀行搬錢買房子, 炒高房價,獲利了結,炒高到沒人買, 再丟還給銀行
為何要印鈔票? 是要操控物價/鈔票的對比值, 讓鈔票貶值,就能縮小銀行的債務, 利於欠錢的銀行還款
因為印太多鈔票,銀行滿手都是錢, 以低利率,先把錢借出去(鈔票多時房子/物價變貴)
等欠錢的銀行還完欠款,不良資產也賣完之後, 利率就會反轉上升
此時,銀行會緊縮資金,讓鈔票價值上昇, 反轉鈔票/物價的比值 ,讓房價/物價變便宜
台灣過去就發生過 金融擠兌 , 原因都是這些超貸案件
23年前 , 民國87年起, 負責人曾正仁掏空台中商業銀行74.5億元,當時的台中商銀嚴重擠兌,3天內被提領走5百多億元;89年間爆發台鳳集團超貸案件,台鳳集團總裁黃宗宏藉由公司不動產處分議題炒作自家股票,從中牟取不法利益,更透過中興商銀董事長王玉雲聯手超貸掏空中興銀行,最後銀行淨值呈負數經金融重建基金賠付585億元後由聯邦銀行承受。
台中商銀,廣三集團曾正仁超貸案倒閉 , 中興銀行超貸,北檢起訴王玉雲父子, 陽信銀行超貸案,華僑銀行超貸案,中華銀行超貸案,花蓮企銀超貸
慶豐銀行超過新台幣負70億元資產淨值,逾放比達29.05%, 很大部份虧損都是拿房地產抵押,房地產超貸, 最後收不回來的錢, 造成銀行巨額虧損
本來要倒掉的銀行/農會/合作社
在行政院金融重建基金(簡稱RTC)對於經營不善金融機構,以公共資金挹注方式,彌補問題機構財務缺口。迄2008年6月30日止,基金依法賠付計有
38家農、漁會信用部 ,金額約495億元佔24%,
9家信用合作社金額約433億元佔21%,
7家銀行(含信託投資公司)金額約1,134億元佔55%。
這樣就 2000億.....錢不見了
台灣的銀行,超貸是常態,銀行經常配合投資客抬高房價,讓人買不起,沒錯, 它就是要讓你買不起!
買不起就要借錢買,銀行藉以得到更高,更長期的貸款。
所以在上一次,10年前,SARS只是表面上的說法, 實際上是許多銀行超貸弊案爆發,發生擠兌時,房屋價格就已經被銀行高估了。
這些付不出貸款的"不良資產",其實是這種"投資詐騙"行為下的"賊贓"。
"賊贓"應該是要拍賣, 進入法拍屋市場,經過1拍2拍3拍,特拍之後, 打回原形,價格回到市場現值。
不幸, 行政院金融重建基金,在2000-2008年,投入了2000億了, 買下了這批"贓物",失去讓房地產市場回歸正常的機會
有這麼多的銀行涉入超貸弊案,土地房市價格早就被高估了,
那些超貸的都是有錢人, 都早就跑了, 資產都轉移到國外了, 追不回來
放心,不會追究這些人的責任, 只是打入呆帳
而且,政府又拿納稅人的錢出來撐著,銷化呆帳,拿這2000多億補足了超貸的金額,把房價推升往上拉, 不然房價早就泡沫化了
這些政府拿出來的錢,是全民辛苦納稅的錢
也就是你,我口袋的錢,被拿去墊高了房價,
很荒謬的,就是自己出錢,讓房價越來越高,卻讓自己買不起?
除此之外
政府會變魔術, 把農地徵收變建地, 再轉賣給建商, 讓土地價格翻倍
美河市則是把捷運機廠用地, 改變人工地坪轉售給建商, 例子非常多,地價又是倍增
在台灣,往往公共建設的路線都會被刻意更動,還未開發之前,土地就被建商和投資客買光了。
君不見, 一條機場捷運, 不走直線,左繞右拐經過特定區域
空屋多,賣不出去, 放心
政府以公共建設再加持土地開發。某某大橋, 輕軌, 捷運計劃會適時推出
土地和房價只能不斷被炒作往上, 不會泡沫化!
而這種所謂的"投資行為"仍然被繼續複製,高房價被不斷堆積往上, 才形成現在就又要泡沫化的現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