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雷爾 wrote:
"央行的貨幣供給不要氾濫、利率不要那麼低、游資不要那麼多、熱錢能夠管制;如果房地產交易要承擔重稅、投機房地產要課以刑事責任,我不相信,台北的房價打不下來。"
還有前面說不要將房屋當商品 ,不把營建業當產業火車頭 ,這些廣義的來說都是方法 ,你沒看到後面嗎?
如果這個就是所謂的方法
那這個留學德國的博士跟很多新聞記者/名嘴有何不同?
diamondback wrote:
不是有高鐵嗎?
高鐵通勤就算是住台中一趟最多一小時,我覺得比起住台北縣塞車到公司也差不多,
房價差額拿來補貼交通費綽綽有餘,環境氣候也好
台中或是新竹的高鐵區房價比起台北便宜許多,通勤時間又還算合理
特偵組 wrote:
你說的很好!高鐵台中...(恕刪)
diamondback wrote:
舉的例子或許有點不準確,但是我說的就是要妥協啊,
也許一天來回通勤四小時,一個月兩萬通勤費,一年二十萬的交通費,二十年四百萬,很多嗎?
如果買不起你想買的台北市區,這些都是代價
台中站嫌遠,還可以選新竹站,通勤時間再短一些,房價也比台北低
等捷運蓋好,更方便了,你覺得房價會更低嗎?
何況高鐵是有時間表的,比起台鐵準時多了
反正大部分抱怨的人就是沒有準備犧牲自己的方便,一昧的要求別人要配合自己的要求
很多人覺得日本住宅改造王的節目很好看,房子看起來很美,很想自己也有一棟
節目中很多屋主也是在東京市區上班,每天通勤也是一趟一兩小時,那台灣為什麼不行?
還有樓主文中也沒提到德國人通勤要多久,有房讓你住,
但是不是精華區市中心,通勤也許也是兩小時,台灣的民眾願意嗎?
newshunshan wrote:
就是因為很多人不勞而獲, 所以英國的稅金
1. 英國的薪水中位數為每年25000鎊, 扣掉稅剩1680鎊每月
2. 現在要交地方政府的人頭稅, 每戶200鎊每月
3. 這裡的消費稅 17.5%, 就是1/5的錢都要交稅
4. 這裡薪水課稅約22%
5. 英國買20萬鎊的房子, 10%付現, 房貸為900每月
6. 英國的油錢一半都是稅, 現在1.18鎊每公升
7. 買房超過16.5萬鎊要交1%的印花稅
8. 其他費用每戶算500鎊
9. 所以只剩下1680-200-500 -900 = 100鎊能活
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
dogmark wrote:
來源:010-04-02 中國時報 【劉明德】
台灣的房價之高不是供需出了問題,而是政府不當政策以及投機客、投資客哄抬的結果。如果,央行的貨幣供給不要氾濫、利率不要那麼低、游資不要那麼多、熱錢能夠管制;如果房地產交易要承擔重稅、投機房地產要課以刑事責任,我不相信,台北的房價打不下來。(恕刪)
特偵組 wrote:
您真是愛說笑!!
簽了ECFA就是全球金融中心?就更容易國際化?(恕刪)
flycode wrote:
你也別鬧笑話了,看清...(恕刪)
flycode wrote:
若兩岸無法通匯,台灣的台北金融中心根本就不可能國際化!亞太金融中心也是在喊個屁!
當確定會簽ECFA,兩岸通匯之後,台北金融中心漸漸要國際化時,
台北市需要更多的辦公大樓,財團才會不計高價的搶台北市的地皮!
才會在去年國際金融海嘯要發消費券時,台北市的地皮卻還在漲!
台灣可以跟瑞圓、韓圓、泰銖、印度盧比....直接匯兌,但因兩岸政治問題,卻不能跟人民幣匯兌,
長久以來的異常現在終於要正常....財團當然要先佔台北金融中心的地!
財團買地是算億的,買地之後還要養地和賣出去,你以為他們會跟新台幣開玩笑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