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房子住」跟「有房子」是兩回事吧?


pokkys wrote:
什麼時候政府有"人人...(恕刪)



對於十年二十年內不賣房子的小弟,最近的跌價有什麼好嚇的?房子又不會變小。老實說,小弟唯一擔心的只有地震。要讓臺灣的房價基於人為因素掉到跟地震一樣,大概只有期望老共的導彈吧。


或許真有些人道聽途說房價下跌,就以為能填補因為自己沒房子所產生莫名其妙的自卑。問題是,除了老一輩還有「有房子才能結婚」這種觀念,其他包括小弟在內,也沒聽說有房子的人會瞧不起沒房子的人,小弟從大學開始背第一棟房子貸款的時候,不知道有多羨慕其他同學可以夜唱可以買新衣服的生活。


沒房子的人,不要先入為主以為這樣就矮人一截,就像前面有位住在sogo附近的板友所言,走在同樣的精華地段,誰曉得誰是買的,誰是租的。租房子的金城武會比不上買房子的白雲嗎?


當然,這些價值觀的事,沒有標準答案,有人一定要堅持「買房比什麼都重要」的人生,是他的自由,但既然是價值選擇的問題,就應該回歸市場機制,而不是一昧要求政府干預。


選擇犧牲其他享受,辛苦存錢買房的人就不該被政府照顧嗎?












CSIL wrote:
現在的情況,是自助餐...(恕刪)


所以你很了解現況?那些抗議50元雞腿的,每個人都是說太貴我買不起嗎?是每個人意見都一樣嗎?

沒錯,是有人好高騖遠,不惦惦斤兩就想吃雞腿,但是也有人不是想吃,而是看不下去....等等
CSIL wrote:

小弟當然知道租房子的不安定性,但這就像小弟沒車,就必須忍受搭公車捷運的排隊、擁擠、誤點,只能求「讓我安全上班就好」,必須在台北工作但還沒辦法在台北買房子的人,也需要接受租屋的不穩定,先求「能住在台北工作就好」。
)


你大概就是因為沒車,
所以才會說出這種話吧?

搭捷上班排隊、擁擠、誤點? 很慘?

果然是沒開過車在台北通勤的人才會說的外行話...



肯定沒享受過過一個紅綠燈要二十分鐘、下班回家找車位要繞半小時以上的舒爽體驗


很多人除非是跨縣市跑,
不然恐怕在台北寧可招計程車也不願自己開車的~
有時候計程車還更便宜,等你有天買車,再來看看自己的論調吧~
有法律問題歡迎免費詢問唷! smile6746@hotmail.com
CSIL wrote:
對於十年二十年內不賣...(恕刪)

你還是沒有回答我的問題,政府到底哪裡要開始干預市場機制?
根本就是你幻想的?

還是你認為這種惡意的炒房動作是"市場機制"?

att11321 wrote:
所以你很了解現況?那...(恕刪)


(幾篇論點類似的,就一起回了)


同理,因為政府干預市場而財產縮水的,難道都是萬惡不赦的投資客嗎?


沒房子的人想要增加自己的財產,有房子的人不想自己的財產縮水,兩邊都是自私,兩邊都是為了自己的財富(而不是居住),為什麼政府可以干預市場以偏袒任何一邊?為何不讓市場機制決定?


至於股票,政府什麼時候可以干預,什麼時候不能干預,不論在學理或法令上都已經有一套標準,否則就不會出現「國安基金到底會不會進場」的問題了,反正把錢砸進去就對了,大家都有錢賺,不是皆大歡喜嗎?


拿囤米、囤油、囤民生物資來對比是錯的,因為這些民生必需品是「有、無」的問題,沒有就是沒有,但在明明租房子就不困難的情形下,「買房」並不是「住」的必須,而是「慾望」的必須,這跟米、油的情形是不同的。


油價一直上漲,就會有人開發油電混合車,甚至純電動車。現在油電混合車或純電動車不普及,主要原因之一是價格太高以及充電不便,但在「租屋」就沒這個問題,不但比「買屋」便宜,又容易取得,在這樣情形下還是堅持一定要買房的人,難道就不該為「炒作」負一部份的責任嗎?


一個銅板敲不響的,沒有那麼多前仆後繼「寧願犧牲20年生活品質也要換一張所有權狀」的人,再多投資客轉來轉去,能炒得起來嗎?這些人如果都轉去租屋,房價的問題會不會有所改善呢?


我覺得CSIL網友講得很有道理.自由市場才是健康的!一般的房租本來就很便宜.只要你有正常工作一定付得起.要買房的人省吃檢用付房貸也是他自己的選擇.沒人逼他.反觀之.追求生活品質的人可以選擇租房.怎麼會是政府有義務要讓房價人為跌到每個人不付出都買得起?這太不合情理了!

CSIL wrote:
(幾篇論點類似的,就...(恕刪)

所以你的論點很清楚了,就是打投資客,卻打到一般的百姓。
所以你怪政府。

這就跟警察抓走黃牛票的,讓你買不到票看電影,然後怪警察為什麼要抓黃牛票一樣。

我認為你要怪的那些投機炒作的人,害你上這條船,而不是政府。

01sence wrote:
我覺得CSIL網友講...(恕刪)

我覺得你掉進他思考的陷阱。

先說政府想要讓人人有房子這件事情不對。
然後講了一堆,所以政府不對。
你聽一聽,覺得真的不對。

但是回過頭來,政府根本沒有要讓人人都有房子。

自己召喚一個草人,自己打,這樣是沒經驗值的......

dougmichelle2001 wrote:
你大概就是因為沒車,...(恕刪)



不必自以為是臆測別人的生活,一切都只是每個人價值選擇的問題。


小弟住三峽,每天上下班往返台北市中心就是三個小時,更別說尖峰時段的捷運是擠到那種連原地轉身都會撞到別人的程度,冬天還好一點,等到夏天天氣熱,上百個流汗的身體擠在一節車廂,再強的冷氣都沒用。


老實說,如果可以,就算塞車,小弟也寧願一個人坐在車裡邊聽音樂邊等紅綠燈,所以這完全是個人價值選擇的問題,小弟大可把買房子的錢省下來買一排進口轎車,每天換著開,就像想要買房子的人,也大可把辛苦的房貸換成較少的租金跟較高的生活品質。


自由選擇的事,沒有誰對誰錯,問題在於當要求政府干預的時候,就不能單以「反正房價要降到我買得到的程度」當作理由。


奢侈稅沒有說要讓人人買的起房子啊.
我辛辛苦苦上班, 膁到的每一分錢都被抽了稅. 那些人賺的錢抽了多少稅??
繳一些出來符合公平正義.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